一种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044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筒、伸缩杆、上支架、下支架、上管槽、下管槽、弹性件、螺栓和螺母;伸缩杆的一端滑动地连接于支撑筒内,另一端与下支架固定连接;下管槽固定连接于下支架,上管槽固定连接于上支架,且上管槽的开口与下管槽的开口一一对应;螺栓的一端与下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上支架与螺母螺接;弹性件套设于螺栓的外围且两端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抵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可以将管线固定在上管槽和下管槽之间,且可以根据管线直径的大小灵活调节上管槽和下管槽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通过调整支撑筒和伸缩杆之间的位置来调节管线固定时的高度,方便实用。方便实用。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建筑施工中对管线只是进行简单限位,管线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导致管线发生位移或损坏,如果要改变管线的位置或拆除,则需要破坏固定装置,而且破坏后装置无法重复使用;现有固定装置无法根据实际需要管道的离地距离来调节高度,同时由于不同路段地面高度不同,需要对各区域管道固定的高度也不同,无法调节固定高度,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管线位置固定装置难以重复利用以及难以调节高度的问题。
[0004]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筒、伸缩杆、上支架、下支架、上管槽、下管槽、弹性件、螺栓和螺母;伸缩杆的一端滑动地连接于支撑筒内,另一端与下支架固定连接;下管槽固定连接于下支架,上管槽固定连接于上支架,且上管槽的开口与下管槽的开口一一对应;螺栓的一端与下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上支架与螺母螺接;弹性件套设于螺栓的外围且两端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抵接。
[0005]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06]还包括底座,且底座与支撑筒固定连接。
[0007]所述底座还设有万向轮。
[0008]还包括螺钉,所述伸缩杆开有第一通孔,支撑筒开有第二通孔,螺钉经由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伸缩杆与支撑筒固定连接。
[0009]所述上管槽和下管槽均为半圆形。
[0010]所述上管槽和下管槽均为U形。
[0011]所述上管槽和下管槽均为V形。
[0012]所述上管槽和下管槽的内壁均设有防滑层。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采用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可以将管线固定在上管槽和下管槽之间,且可以根据管线直径的大小灵活调节上管槽和下管槽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通过调整支撑筒和伸缩杆之间的位置来调节管线固定时的高度,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说明:
[0019]1、万向轮;2、底座;3、支撑筒;4、伸缩杆;5、下支架;6、下管槽; 7、上支架;8、螺母;9、弹性件;10、上管槽;11、螺栓;12、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请参阅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一种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筒3、伸缩杆4、上支架7、下支架5、上管槽10、下管槽6、弹性件9、螺栓11和螺母8;伸缩杆4的一端滑动地连接于支撑筒3内,另一端与下支架5固定连接;下管槽6固定连接于下支架5,上管槽10固定连接于上支架 7,且上管槽10的开口与下管槽6的开口一一对应;螺栓11的一端与下支架 5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上支架7与螺母8螺接;弹性件9套设于螺栓11的外围且两端分别与上支架7和下支架5抵接。
[0024]优选的,弹性件9为弹簧;上管槽10和下管槽6均为半圆形;由于弹簧的作用,上支架7和下支架5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方便将管线放入下管槽6内;旋转螺母8,使得上支架7向下支架5的方向靠近,并且压缩弹簧,由于上管槽10的开口与下管槽6的开口一一对应,因此最终将管线固定在上管槽10和下管槽6之间。
[0025]需要将管线释放的时候,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螺母8,同样在弹簧的作用下,上支架7逐渐远离下支架5,上管槽10逐渐远离下管槽6,此时即可将管线取出;同时为了增加容纳管线的数量,可以在上支架7和下支架5分别设置相应数量的上管槽10和下管槽6。为了防止管线打滑,上管槽10和下管槽6 的内壁均设有防滑层。
[0026]该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还包括螺钉(未示出),伸缩杆4开有若干第一通孔12,支撑筒3开有第二通孔(未示出),螺钉经由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将伸缩杆4与支撑筒3固定连接;通过伸缩杆4上的不同位置的第一通孔12与支撑筒3的第二通孔对齐后经由螺钉固定,即可调节管线的高度。
[0027]进一步的,该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还包括底座2,且底座2与支撑筒3 固定连接;底座2还设有万向轮1,方便移动。
[0028]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上管槽10和下管槽6均为U形。
[0029]如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上管槽10和下管槽6均为V形。
[0030]优选的,上管槽10可拆卸地安装于上支架7,下管槽6可拆卸地安装于下支架5。
[0031]采用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可以将管线固定在上管槽10 和下管槽6之间,且可以根据管线直径的大小灵活调节上管槽10和下管槽6 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通过调整支撑筒3和伸缩杆4之间的位置来调节管线固定时的高度,方便实用。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筒、伸缩杆、上支架、下支架、上管槽、下管槽、弹性件、螺栓和螺母;伸缩杆的一端滑动地连接于支撑筒内,另一端与下支架固定连接;下管槽固定连接于下支架,上管槽固定连接于上支架,且上管槽的开口与下管槽的开口一一对应;螺栓的一端与下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上支架与螺母螺接;弹性件套设于螺栓的外围且两端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且底座与支撑筒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远俊夏厚荣张弦许林勇杨映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