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0382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涉及闸门技术领域,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包括闸门本体,闸门槽,闸门本体内置于闸门槽内,闸门槽为钢架结构,且闸门槽底部设置于水下;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闸门槽的两侧,用于驱动闸门本体沿闸门槽上下移动,当处于开启状态时,闸门本体位于水下,当处于关闭状态时,闸门本体位于水上;以及阻水结构,阻水结构固定于闸门槽底部,且与闸门槽一体连接,阻水结构内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空腔适于在闸门本体处于开启状态时容纳闸门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闸门减少了土建工程量,节约了成本,阻水结构的设计减小了闸门体积并减轻了闸门重量,延长了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闸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小型拦河坝在采用传统闸门泄洪、排淤时,闸门安装过程过于繁琐,且不利于坝体施工。虽然溢流坝结构简单稳定,但只满足观赏性,不能灵活调节水位和下泄流量进行河道灌溉和水质优化。目前传统的小型拦河坝缺少对行洪能力、景观性、水流条件等有更有效的结合,三者往往无法兼顾。因此,针对传统闸坝缺陷,本方案提供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目前传统的闸坝不能兼顾泄洪能力、景观性和水流调节的问题,以及传统闸门安装繁琐,不利于施工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包括,闸门本体,闸门槽,所述闸门本体内置于所述闸门槽内,所述闸门槽为钢架结构,且所述闸门槽底部适于设置于水下;
[0005]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闸门槽的两侧,用于驱动所述闸门本体沿所述闸门槽上下移动以使所述闸门本体处于开启状态时位于水下,或使所述闸门本体处于关闭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本体(1),闸门槽(2),所述闸门本体(1)设置于所述闸门槽(2)内,所述闸门槽(2)为钢架结构,且所述闸门槽(2)底部适于设置于水下;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于所述闸门槽(2)的两侧,用于驱动所述闸门本体(1)沿所述闸门槽(2)上下移动以使所述闸门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时位于水下,或使所述闸门本体(1)处于关闭状态时位于水上;阻水结构(4),所述阻水结构(4)固定于所述闸门槽(2)底部,且与所述闸门槽(2)一体连接,所述阻水结构(4)内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5),所述空腔(5)适于在所述闸门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时容纳所述闸门本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水结构(6),所述止水结构(6)设置于所述闸门本体(1)与所述闸门槽(2)的接触端面,和/或所述止水结构(6)设置于所述闸门本体(1)与所述阻水结构(4)的接触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槽(2)包括底座(21)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21)两端的第一闸门边框(22)和第二闸门边框(23),所述第一闸门边框(22)和所述第二闸门边框(23)分别位于所述闸门本体(1)的两侧,且与所述闸门本体(1)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门边框(22)和所述第二闸门边框(23)内设有固定导轨,所述闸门本体(1)适于沿所述固定导轨在所述第一闸门边框(22)和所述第二闸门边框(23)内上下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闸坝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淤机构(7),所述防淤机构(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曾钢锋郑亮李峰何远通赵云刘成倪展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