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29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所述结构体系包括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所述结构体系采取山势外观总体造型,依托自然或人造山体建设种植梯田,所述梯田围合连接所述房屋,所述梯田架空下部设置所述生产工作间,房屋侧面与所述梯田连接,所述梯田形制采取不对称组合方式,设置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几何多边形,所述梯田围合房屋形成四合院,所述房屋居中形成前、后院落,所述房屋顶部在水平梯田基础上,设置二次构造形成种植体,成为整个山体形制山顶梯田的高点。成为整个山体形制山顶梯田的高点。成为整个山体形制山顶梯田的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工农业用的建筑和建筑群及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绿色、可持续是全球性人类生存发展共识,以牺牲自然为条件的工业化城市弊端显现,田园城市受到重视,实施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等补偿平衡手段,国际后现代城市思潮提出“改变城市水泥森林”等诸多导向,倡导“建筑张力表现向生态自然一致性回归”,有关方面还评出诸如英国萨里地下绿化带酒店、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法国旺代历史博物馆等等“国际十大生态建筑”;建造形式上,很多国家制订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形成相应技术规范;我国正经历大规模城市化过程,5G智能化、大数据、万物互联正在改变传统城市模式和观念,特别是新冠疫情催化的远程办公、线上教学、无人工厂、人流分散等新事物展现“另类”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此背景本专利提出一种世界未见先例、以“看不见房屋建筑”为特征的绿色城市构建方法。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多年来更多地关注建筑物的屋顶绿化和立体种植,几乎没有考虑过建筑本体和周围地形地貌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同方面的创新。
[0004]如2016年11月2日公开、申请号为201610367905.1的对比文件1 《一种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方法》的专利,该治理方法包括:在废弃的矿山废弃地重新规划建设节能型钢结构节能轻体节能房屋建筑,采用依山梯形建设或依山环型梯田型结构建设钢结构节能轻体节能房屋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条件和地貌,不大兴土木,节能环保,为了更进一步实现综合治理规划,以达到纯绿色环保和还废为用的理念,在钢结构节能轻体节能房屋建筑物屋顶设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在钢结构节能轻体节能房屋建筑物内为综合现代农业养殖区,在废弃矿山开采过后地平线以下的凹型低洼地建设人工水库.整套计划可实现水电循环综合利用,电力来源于太阳光,水库之水可循环利用于浇灌以及卫生清洁等用途,同时在废弃矿山表面或地平面规划种植树木或绿色植被,进一步增加绿色覆盖面积。为了使钢结构节能轻体节能房屋建筑物更加牢固与原废弃山丘或山体的结合强度,在钢结构节能轻体节能房屋建筑物与残存未采掘的山体之间设有泡沫混凝土浇灌结合体。
[0005]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在钢结构节能轻体节能房屋建筑物内为综合现代农业养殖区,钢结构节能轻体节能房屋建筑物本体是梯田型层叠结构建筑,没有利用房屋、种植空间和周围地形地貌的协同关系,同时也没有通过房屋、种植和生产空间的结构特点来解决房屋、种植和生产空间的功能上的协同问题,同时钢结构节点轻体房屋在与山体连接方面会出现承重方面的技术缺点。
[0006]由于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建筑是建筑、农田是农田的割裂现状,造成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平衡之间的长期矛盾,人居房地产和经济技术工业园区规模占用土地面积过大,而我国人均耕地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保障线面临威胁。
[0007]目前亟需一种将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有机结合达到三部分功能协同的一体化
结构体系,这样的结构体系不占土地建房屋、脱离地面造农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利用低端甚至不可耕种的资源建造房屋,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人居功能同时增加耕作土地总量,以安居带动乐业的模式探索城乡二元化的有机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将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有机结合达到三部分功能协同的一体化的结构体系。
[0009]本技术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被动式生态人居房屋结构、山势梯田围合形制结构、梯田下生产工作间结构、下潜型阳光种植园机构、前后院落农耕景观化结构、绿植环绕覆蔽掩映结构、大门外立体种植影壁结构。
[001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包括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系采取山势外观总体造型,依托自然或人造山体建设种植梯田,所述梯田围合连接所述房屋,所述梯田架空下部设置所述生产工作间,所述房屋侧面与所述梯田连接,所述梯田形制采取不对称组合方式,设置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几何多边形,所述梯田围合房屋形成四合院,所述房屋居中形成前、后院落,所述房屋顶部在水平梯田基础上,设置二次构造形成种植体,成为整个山体形制山顶梯田的高点。
[0012]进一步,所述房屋的侧面与所述山体围合构造间隔一定距离。
[0013]进一步所述梯田三面围合、两侧围合、前后围合、一侧围合所述房屋。
[0014]进一步,所述房屋设置为与山体围合所述梯田完全分开的独立构造。
[0015]进一步,所述房屋采取地面与地下建筑相互作用生态循环空间形式,所述房屋左右两侧设置生态循环井,所述生态循环井结合于房屋建筑封闭空腔体,由地下层贯通至屋顶梯田,上部设置高于种植面的开合式天井窗,以阳光照射和通风需求计算窗体面积,在所述生态循环井构造内按房间布局设置阳台型调节门窗,形成温湿冷暖空气上下左右自动循环效应,与屋顶种植隔热、院落围合挡风等条件共同构成生态建筑结构。
[0016]进一步,所述梯田架空下方地面层以上设置所述生产工作间,在需要特定大空间情况下,所述生产工作间隔墙参与承重搭配组合;所述生产工作间外墙与所述梯田的挡土女儿墙一体化构造,所述生产工作间主要门窗开设在面向所述房屋的院落的一面;二层以上结构依托所述生产工作间外墙面设置四周环绕型空中连廊,顶层与种植梯田结合设置为敞开步道式。
[0017]进一步,所述梯田为框架结构坡面构造体,坡度10
°
至20
°
之间,根据荷载计算设置梁柱结合的支撑构架,铺设混凝土预应力条形板,共同组成一体化承重结构。
[0018]进一步,所述梯田的建造采取隔坡方式,预设水平梯面和斜坡梯面的宽度,长度根据山势走向设定,山体周边设置挡土女儿墙,在山体坡面上安装挡土框架板和立式固土锚杆,构建水平田埂和斜坡田坎做区块分隔,填土整平形成梯田整体。
[0019]所述挡土框架板设置所述斜坡梯田下方,所述立式固土锚杆设置所述水平梯田下方,所述斜坡梯田种植林草消减重力侵蚀。
[0020]所述山体底面统一设置防水和植物隔根构造层,以挡土构造为单元敷设排滤水层、平面相对厚、斜面相对薄,所述梯田填土分两个层面,底部为基本固土层,上部是适应种
植需要的配方土壤层。
[0021]进一步,在所述斜坡梯田部位设置矩阵型空腔构造的采光通风飘窗,采取与梯田斜面反向飘出形式防雨,所述飘窗的窗体上部平面窗框外飘,所述飘窗的下部窗台与所述梯田田面结合,飘出平面上部设置有与所述梯田相同的种植体。
[0022]进一步,所述结构体系整体构造设置为前院落、房屋、后院落三段式格局,所述院落大门在一层结构情况下所述梯田断开、门口上方设置为敞开形式,二层以上结构所述梯田连续、所述门口上部设置为封闭形式。
[0023]进一步,所述结构体系还包括下潜型阳光种植园,所述种植园设置在所述房屋向阳前侧地面下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包括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系采取山势外观总体造型,依托自然或人造山体建设种植梯田,所述梯田围合连接所述房屋,所述梯田架空下部设置所述生产工作间,所述房屋侧面与所述梯田连接,所述梯田形制采取不对称组合方式,设置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几何多边形,所述梯田围合房屋形成四合院,所述房屋居中形成前、后院落,所述房屋顶部在水平梯田基础上,设置二次构造形成种植体,成为整个山体形制山顶梯田的高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的侧面与所述山体围合构造间隔一定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田三面围合、两侧围合、前后围合、一侧围合所述房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设置为与山体围合所述梯田完全分开的独立构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采取地面与地下建筑相互作用生态循环空间形式,所述房屋左右两侧设置生态循环井,所述生态循环井结合于房屋建筑封闭空腔体,由地下层贯通至屋顶梯田,上部设置高于种植面的开合式天井窗,以阳光照射和通风需求计算窗体面积,在所述生态循环井构造内按房间布局设置阳台型调节门窗,形成温湿冷暖空气上下左右自动循环效应,与屋顶种植隔热、院落围合挡风条件共同构成生态建筑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田架空下方地面层以上设置所述生产工作间,在需要大空间情况下,所述生产工作间隔墙参与承重搭配组合;所述生产工作间外墙与所述梯田的挡土女儿墙一体化构造,所述生产工作间主要门窗开设在面向所述房屋的院落的一面;二层以上结构依托所述生产工作间外墙面设置四周环绕型空中连廊,顶层与种植梯田结合设置为敞开步道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田为框架结构坡面构造体,坡度10
°
至20
°
之间,根据荷载计算设置梁柱结合的支撑构架,铺设混凝土预应力条形板,共同组成一体化承重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梯田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田的建造采取隔坡方式,预设水平梯面和斜坡梯面的宽度,长度根据山势走向设定,山体周边设置挡土女儿墙,在山体坡面上安装挡土框架板和立式固土锚杆,构建水平田埂和斜坡田坎做区块分隔,填土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森侯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清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