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电信网络中的前传物理层拆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26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蜂窝电信网络中操作基站的方法,该基站具有中央基站单元和分布式基站单元,其中,该中央基站单元和分布式基站单元通过前传链路进行通信,并且蜂窝电信网络还包括用户设备UE,其经由基站消费服务,其中该中央基站单元与UE之间的通信利用可配置的差错抑制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处于第一比特宽度的前传链路传送样本;确定服务的等待时间度量或其导数满足阈值;并且作为响应,重新配置样本以使用第二比特宽度,其中第一比特宽度不同于第二比特宽度,并重新配置差错抑制技术;通过处于第二比特宽度的前传链路传送样本;以及使用重新配置的差错抑制技术在中央基站单元和UE之间通信。基站单元和UE之间通信。基站单元和UE之间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蜂窝电信网络中的前传物理层拆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蜂窝电信网络。

技术介绍

[0002]蜂窝电信网络可以包括核心网络、无线电接入网络和多个用户设备(UE)。各个UE可以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接入核心网络(以及从核心网络到例如互联网的任何前向连接)。基站是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的示例。基站实现称为基带处理的若干功能。在示例中,基带处理包括物理层(PHY)层功能、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功能、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功能、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层功能以及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功能。
[0003]在实现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C

RAN)的现代蜂窝电信网络中,基站功能可以被划分为若干(通常为两个)组件(如果在硬件中实现则是物理的,或者如果在软件定义的网络中实现则是逻辑的)。这两个组件通常被称为中央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术语(诸如基带单元(BBU)和远程无线电单元(RRU))。CU和DU通过前传链路连接,该前传链路可以是无线或有线(通常是光纤)连接。DU实现至少一组射频(RF)功能(例如,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以及可选地实现一个或更多个基带处理功能。其余的基带处理功能在CU中实现。CU和DU之间的功能的拆分被称为“功能拆分”。
[0004]当CU连接至多个DU时,功能拆分的选择存在优点和缺点。也就是说,由于在CU中实现了更多的功能(从而在DU中实现了更少的功能),因此降低了DU的处理需求,并且CU可以改善多个DU之间的协调。然而,这样的实现通常具有更严格的前传需求,例如更大的容量和更少的等待时间。
[0005]一种可能的功能拆分被称为PHY内拆分,其中RF和较低PHY功能在DU中实现,而所有剩余的功能在CU中实现。在该实现中,CU和DU通过前传连接传送同相正交(IQ)样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蜂窝电信网络中的基站的方法,所述基站具有中央基站单元和分布式基站单元,其中,所述中央基站单元和分布式基站单元通过前传链路进行通信,并且所述蜂窝电信网络还包括用户设备UE,所述用户设备UE经由所述基站消费服务,其中中央基站单元与UE之间的通信利用可配置的差错抑制技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处于第一比特宽度的前传链路传送样本;确定服务的等待时间度量或其导数满足阈值;以及作为响应,重新配置所述样本以使用第二比特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宽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比特宽度,并且重新配置所述差错抑制技术;通过处于所述第二比特宽度的所述前传链路传送样本;以及使用重新配置的差错抑制技术在中央基站单元与UE之间进行通信。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方法。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数据载体上。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蜂窝电信网络的中央基站单元,其中,所述蜂窝电信网络包括经由所述中央基站单元消费服务的用户设备UE,其中,中央基站单元与UE之间的通信利用可配置的差错抑制技术,所述基站单元包括:收发器,其被配置成通过处于第一比特宽度的前传链路与分布式基站单元传送样本,并且使用所述差错抑制技术与所述UE传送样本;以及处理器,其被配置成确定所述服务的等待时间度量或其导数满足阈值;并且,作为响应,重新配置所述样本以使用第二比特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宽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比特宽度,并且重新配置所述差错抑制技术,其中,在重新配置之后,所述收发器被配置成通过处于所述第二比特宽度的所述前传链路传送样本,并且使用重新配置的差错抑制技术与所述UE进行通信。
[0009]一旦确定服务的等待时间度量或其导数大于阈值,则第二比特宽度每样本可以具有比第一比特宽度多的比特。另选地,一旦确定服务的等待时间度量或其导数小于阈值,则第二比特宽度每样本可以具有比第一比特宽度少的比特。
[0010]重新配置差错抑制技术的步骤可以包括在使用差错抑制技术的第一状态和不使用差错抑制技术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0011]样本可以是同相正交(IQ)样本。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蜂窝电信网络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网络的中央基站单元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的网络的分布式基站单元的示意图;以及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蜂窝电信网络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包括中央单元(CU)10、分布式单元(DU)20和用户设备(UE)30的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C

RAN)1。CU 10和DU 20通过前传链路40连接。
[0018]在图2中更详细地示出了CU 10。CU 10包括用于将CU 10(经由回程链路)连接至蜂窝核心网络的第一通信接口11、处理器13、存储器15、用于将CU 10(经由前传链路40)连接至DU 20的第二通信接口17,所有这些都经由总线19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接口11是用于将CU 10连接至光纤回程链路的光纤接口,并且第二通信接口17也是用于将CU 10连接至光纤回程链路的光纤接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其它形式的回程和前传链路也是可能的,诸如另一种形式的有线连接(例如xDSL)或一种形式的无线连接(例如根据蜂窝电信协议操作)。
[0019]图3中更详细地示出了DU 20。DU 20包括用于经由前传链路40将DU 20连接至CU 10的第一通信接口21、处理器23、存储器25和用于经由接入链路将DU 20连接至UE 30的第二通信接口27。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接口27是到天线的接口,用于与UE 30进行无线通信。
[0020]回到图1,示出了CU 10和DU 20执行蜂窝电信协议的不同功能。在此实施方式中,DU 20执行射频(RF)功能(未示出)和较低物理层(PHY)层功能,而CU 10执行所有较高层功能,包含较高PHY层功能、介质访问控制(MAC)功能、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功能以及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功能。这被称为PHY内功能拆分。在该布置中,CU 10和DU 20使用通过前传链路40传送的频域同相正交(IQ)样本进行通信。
[0021]xRAN前传工作组技术规范“控制、用户和同步平面规范”v02.00(在附录D中)规定了各种IQ样本结构,其中,在每个IQ样本中使用的比特数是变化的。IQ样本中的比特数被称为“比特宽度”。这些IQ样本比特宽度的范围从6到16比特(包含)。使用不同的压缩级别可实现这些不同的IQ样本比特宽度。也就是说,IQ样本可以使用较大的压缩级别来实现每样本相对较少的比特,而不是使用较低的压缩级别来实现每样本相对较多的比特。上述xRAN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操作蜂窝电信网络中的基站的方法,所述基站具有中央基站单元和分布式基站单元,其中,所述中央基站单元和分布式基站单元通过前传链路进行通信,并且所述蜂窝电信网络还包括用户设备UE,所述UE经由所述基站消费服务,其中所述中央基站单元与所述UE之间的通信利用可配置的差错抑制技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处于第一比特宽度的所述前传链路传送样本;确定所述服务的等待时间度量或其导数满足阈值;并且,作为响应,重新配置所述样本以使用第二比特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宽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比特宽度,并且重新配置所述差错抑制技术;通过处于所述第二比特宽度的所述前传链路传送样本;以及使用重新配置的差错抑制技术在所述中央基站单元与所述UE之间进行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一旦确定所述服务的所述等待时间度量或其导数大于所述阈值,则所述第二比特宽度每样本具有比所述第一比特宽度多的比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一旦确定所述服务的所述等待时间度量或其导数小于所述阈值,则所述第二比特宽度每样本具有比所述第一比特宽度少的比特。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重新配置所述差错抑制技术的步骤包括:在使用所述差错抑制技术的第一状态与不使用所述差错抑制技术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样本是同相正交(IQ)样本。6.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执行所述程序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7.一种计算机可读数据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
申请(专利权)人: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