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94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壳体,包括底座、底后座、中盖、上盖以及中后盖,底后座插接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中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上盖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盖的上方,所述中后盖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底后座的上方,所述底后座内设置有接线排,所述中后盖内形成有安置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后座和中后盖,且在底后座内设置有接线排,用于实现对接线扩展,底后座在安装时与其他壳体附件是插接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装;且设置中后盖,在其内形成有安置腔,安置腔用于安装一些智能模块,具体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同样的中后盖也为插拔式安装方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装,实现了塑壳断路器的模块化壳体结构。化壳体结构。化壳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壳体


[0001]本技术属于电气
,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壳体。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任何塑壳断路器都有一个绝缘的塑料外壳,此绝缘外壳把断路器的触头系统以及与其相连的操作机构、过流保护用控制单元等以及其他作为附件的脱扣器和指示用辅助触头、报警触头等都安装并包容在里面,从而使断路器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0003]但是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塑壳断路器都需要对其进行设置智能模块从而实现远程通信,而目前大多数的塑壳断路器的壳体结构并不能够满足增加智能模块要求,因为一旦增加了智能模块必然会导致其内部结构更加拥挤,不利于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壳体,以解决现有的壳体不能够满足扩展的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壳体,包括底座、底后座、中盖、上盖以及中后盖,所述底后座插接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中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上盖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盖的上方,所述中后盖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底后座的上方,所述底后座内设置有接线排,所述中后盖内形成有安置腔。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中后盖上形成有第一插接块、第二插接块以及螺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块与所述底后座上形成的第一插接槽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块与所述中盖的第二插接槽插接,所述螺接孔与所述上盖上形成的对接孔通过螺栓固定。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中后盖朝向上盖一侧形成有安装支脚,所述安装支脚位于所述中后盖的上方,所述螺接孔开设于所述安装支脚上,相对应的所述中盖上设置有对接孔的部分向下凹陷,所述安装支脚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后座朝向底座一侧的第一侧面上形成有插接柱,所述底座朝向底后座的一侧的第二侧面上形成有第三插接槽。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安置腔内设置有载波集成模块。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后座和中后盖,且在底后座内设置有接线排,用于实现对接线扩展,底后座在安装时与其他壳体附件是插接的,容易拆卸,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装;且设置中后盖,在其内形成有安置腔,安置腔用于安装一些智能模块,具体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同样的中后盖也为插拔式安装方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装,实现了塑壳断路器的模块化壳体结构。
附图说明
[00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图一。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图二。
[0015]附图标记:10、底座;20、底后座;30、中盖;40、上盖;50、中后盖;60、接线排;70、安置腔;80、第一插接块;90、第二插接块;100、螺接孔;110、第一插接槽;120、第二插接槽;130、对接孔;140、安装支脚;150、插接柱;160、载波集成模块;170、第三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以便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17]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壳体,包括底座10、底后座20、中盖30、上盖40以及中后盖50,所述底后座20插接于所述底座10的一侧,所述中盖30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0的上方,所述上盖40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盖30的上方,所述中后盖50设置在所述上盖4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底后座20的上方,所述底后座20内设置有接线排60,所述中后盖50内形成有安置腔70,所述中后盖50上形成有第一插接块80、第二插接块90以及螺接孔100,其中第一插接块80位于所述中后盖50的底部两侧,所述第一插接块80与所述底后座20上形成的第一插接槽110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块90与所述中盖30的第二插接槽120插接,所述螺接孔100与所述上盖40上形成的对接孔130通过螺栓固定。
[0018]所述中后盖50朝向上盖40一侧形成有安装支脚140,所述安装支脚140位于所述中后盖50的上方,所述螺接孔100开设于所述安装支脚140上,相对应的所述中盖30上设置有对接孔130的部分向下凹陷,所述安装支脚140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底后座20朝向底座10一侧的第一侧面上形成有插接柱150,所述底座10朝向底后座20的一侧的第二侧面上形成有第三插接槽170,所述安置腔70内设置有载波集成模块160。
[0019]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后座20和中后盖50,且在底后座20内设置有接线排60,用于实现对接线扩展,底后座20在安装时与其他壳体附件是插接的,容易拆卸,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装;且设置中后盖50,在其内形成有安置腔70,安置腔70用于安装一些智能模块,具体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同样的中后盖50也为插拔式安装方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装,实现了塑壳断路器的模块化壳体结构。
[0020]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0021]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专利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后座、中盖、上盖以及中后盖,所述底后座插接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中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上盖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盖的上方,所述中后盖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底后座的上方,所述底后座内设置有接线排,所述中后盖内形成有安置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后盖上形成有第一插接块、第二插接块以及螺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块与所述底后座上形成的第一插接槽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块与所述中盖的第二插接槽插接,所述螺接孔与所述上盖上形成的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朝乾
申请(专利权)人:海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