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婉萍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77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伞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折叠伞的实用舒适性与便携性无法兼得的问题,包括手柄、中棒、用于安装中棒的底座、固设于底座上的下连接套、固设于中棒上部的上连接套、套设于中棒上且分别与下连接套和上连接套活动连接的滑动套以及伞骨,所述中棒为伸缩杆,所述手柄具有一容腔,所述底座固定设于容腔内的底部,所述下连接套分布于容腔内,当收伞时,滑动套与下连接套扣合,滑动套分布于容腔内,伞骨覆盖于手柄的圆周外侧。伞骨覆盖于手柄的圆周外侧。伞骨覆盖于手柄的圆周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


[0001]本技术涉及伞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

技术介绍

[0002]折叠伞是一种十分常用的生活用具,具有折叠结构而便于携带,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为了便于收卷,折叠伞采用柔软布料作为伞布材料。在折叠伞收伞时通过柔软布材料沿折痕线折叠,实现收卷。
[0003]现有的折叠伞的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1211186.5公开了一种便捷式折叠伞,包括伞杆、伞布、伞骨、支撑杆、支撑扣和伞把,所述伞把置于所述伞杆底部,所述伞杆顶部等角度地设有所述伞骨,所述伞骨上滑动设有所述支撑扣,所述支撑扣与所述伞骨间设有支撑杆,所述伞骨外固定连接有所述伞布,所述伞骨通过所述支撑扣在所述伞杆上滑动,以实现所述伞布的展开或者收合,进而在所述伞布上形成内环折痕和外环折痕,所述伞布与所述伞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折痕,相邻两所述第一折痕间设有第二折痕,所述外环折痕的每条边两侧的所述伞布上均设有第一定型板,位于所述外环折痕与伞布边缘间的所述第二折痕两侧均设有第二定型板,所述第二折痕处的所述伞布内部粘接有折痕杆,所述折痕杆包括连接件、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连接件置于所述外环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相交的位置,所述第一骨架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骨架的固定端均铰接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第一骨架的活动端与所述内环折痕相交,所述第二骨架的活动端与所述伞布的边缘相交,用于辅助折叠形成所述第二折痕。
[0004]上述折叠伞在使用中,由于伞把尺寸较小,通常在伞撑开后需要使用者把持于伞杆上,降低使用的舒适性,如果通过增加伞把长度尺寸,虽然能便于使用者把持,但是折叠后伞的长度大大增加,不利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折叠伞的实用舒适性与便携性无法兼得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包括手柄、中棒、用于安装中棒的底座、固设于底座上的下连接套、固设于中棒上部的上连接套、套设于中棒上且分别与下连接套和上连接套活动连接的滑动套以及伞骨,所述中棒为伸缩杆,所述手柄具有一容腔,所述底座固定设于容腔内的底部,所述下连接套分布于容腔内,当收伞时,滑动套与下连接套扣合,滑动套分布于容腔内,伞骨覆盖于手柄的圆周外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以及与握持部一体连接的端部,所述端部的直径尺寸大于握持部的直径尺寸。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端部上且与握持部连接区域设置成曲面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套具有伞扣,所述滑动套上设有一槽孔,所述槽孔内设有一
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下边沿与滑动套一体连接,其余各边沿与滑动套分离,所述连接片的内表面设有一凸起,所述滑动套的内表面且位于槽孔的横向两侧均设有导槽,各所述导槽沿竖向方向分布,所述导槽的中部凸起设有隔块,所述下连接套上设有与凸起配合的连接孔,所述下连接套的外表面上分别凸设有沿导槽滑动的扣体和滑块,所述扣体分布于滑块的上侧,所述扣体与滑块间隔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套的下部设有一支撑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上且位于凸起的上侧设有扣孔。
[0013]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通过手柄设置一容腔,用于固定中棒的底座和用于与滑动套活动连接的下连接套设于容腔内,在中棒收缩且滑动套与下连接套扣合时,滑动套分布于容腔内,伞骨覆盖于手柄的圆周外侧,使得在伞骨在撑开状态下覆盖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手柄的握持长度,从而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并且在收缩后,通过伞骨覆盖于该手柄的外侧,使得其收伞的长度保持不变,进而保持较好的便携性;进一步的,手柄通过设置端部的直径尺寸大于握持部的直径尺寸,使得伞骨覆盖于握持部后形成的直径与端部保持一致性,提升美观,并且在使用时,提高使用者握持的舒适性;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滑动套沿伞的中棒上下滑动,当滑动套向下滑动套设于下连接套上,下连接套上的扣体和滑块沿滑动套的导槽滑动,起到滑动套的导向和支撑作用,并且通过扣体扣住导槽内的隔块,以及连接片上的凸起嵌入到连接孔内,实现滑动套的固定,即形成收伞,通过滑动套上单个的槽孔设置和连接片的设置,并且下连接套上的扣体和滑块与导槽的配合,保证滑动套的强度,有利于滑动套的滑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升下连接套与滑动套的连接牢固性以及便于两者的脱离;当滑动套向上滑动,连接片上的扣孔与伞扣扣合,实现滑动套的固定,即形成撑伞,该种结构的蜂巢,通过悬浮式的连接片以及单个的槽孔设置,既保障了滑动套的强度,并且能够通过连接片的形变实现扣合与分离,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效果,同时下连接套上设置的扣体和滑块,扣体分布于滑块的上侧且扣体与滑块间隔设置,使得扣体扣住隔块时,隔块卡置于扣体与滑块之间,提高了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撑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收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座、下连接套和滑动套的分解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座与下连接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动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动套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本技术实施例为:
[0023]参考图1至图7所示,一种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包括手柄10、中棒20、用于安装
中棒20的底座1、固设于底座1上的下连接套2、固设于中棒20上部的上连接套12、套设于中棒20上且分别与下连接套2和上连接套12活动连接的滑动套3以及伞骨30,所述中棒20为伸缩杆,所述手柄10具有一容腔101,所述底座1固定设于容腔101内的底部,所述下连接套2分布于容腔101内,当收伞时,滑动套3与下连接套2扣合,滑动套3分布于容腔101内,伞骨30覆盖于手柄10的圆周外侧,所述手柄10包括握持部102以及与握持部102一体连接的端部103,所述端部103的直径尺寸大于握持部102的直径尺寸,所述端部103上且与握持部102连接区域设置成曲面结构104。
[0024]本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通过手柄10设置一容腔101,用于固定中棒20的底座1和用于与滑动套3活动连接的下连接套2设于容腔101内,在中棒20收缩且滑动套3与下连接套2扣合时,滑动套3分布于容腔内,伞骨30覆盖于手柄10的圆周外侧,使得在伞骨30在撑开状态下覆盖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手柄10的握持长度,从而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并且在收缩后,通过伞骨30覆盖于该手柄10的外侧,使得其收伞的长度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中棒、用于安装中棒的底座、固设于底座上的下连接套、固设于中棒上部的上连接套、套设于中棒上且分别与下连接套和上连接套活动连接的滑动套以及伞骨,所述中棒为伸缩杆,所述手柄具有一容腔,所述底座固定设于容腔内的底部,所述下连接套分布于容腔内,当收伞时,滑动套与下连接套扣合,滑动套分布于容腔内,伞骨覆盖于手柄的圆周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以及与握持部一体连接的端部,所述端部的直径尺寸大于握持部的直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上且与握持部连接区域设置成曲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折叠隐藏手柄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套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婉萍
申请(专利权)人:肖婉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