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用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67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7
儿科专用止血带,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儿科专用止血带在儿童哭闹时棉球位置不固定起不到按压效果,在对儿童按压止血的时候按压的力度不能调节,以及儿童的手臂粗细不同导致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包括调节盒,所述调节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带,调节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形带,调节盒内转动连接有齿轮,齿轮的上端可与齿形带互相啮合,齿轮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卡块,齿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卷簧,卷簧的前端和调节盒的内部前端固定连接,调节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加压盒,加压盒内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加压板,加压板的下端设有可随加压板向下移动而移动的止血板。向下移动而移动的止血板。向下移动而移动的止血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科专用止血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儿科专用止血带。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抽完血或肌肉注射后需要对穿刺处按压止血,而在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止血工具有医用棉球、医用棉签或输液贴,一般在抽血或肌肉注射后需要家长用手指将医用棉球或医用棉签的棉球位置压住在穿刺处,由于用手压住棉球容易感染,或因按压时间不足,使得血管针眼处继续渗血,尤其是儿童注射或抽血后,儿童哭闹棉球位置不固定起不到按压效果,在对儿童按压止血的时候按压的力度不能调节,以及儿童的手臂粗细不同导致固定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儿科专用止血带,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儿科专用止血带在儿童哭闹时棉球位置不固定起不到按压效果,在对儿童按压止血的时候按压的力度不能调节,以及儿童的手臂粗细不同导致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调节盒,所述调节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带,调节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形带,调节盒内转动连接有齿轮,齿轮的上端可与齿形带互相啮合,齿轮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卡块,齿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卷簧,卷簧的前端和调节盒的内部前端固定连接,调节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加压盒,加压盒内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加压板,加压板的下端设有可随加压板向下移动而移动的止血板。
[0005]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左端和调节盒的右端固定连接,移动板的下端和限位板滑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加压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蜗杆的后端同轴固接有旋钮,蜗杆的左侧啮合有蜗轮,蜗轮和加压盒上端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蜗轮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圆柱凸轮,圆柱凸轮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加压杆,加压杆的右端和加压盒的滑动连接,加压杆的下端和加压板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加压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两个弹簧前后对称排布,两个第二弹簧的下端和止血板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儿科专用止血带在儿童哭闹时棉球位置不固定起不到按压效果,在对儿童按压止血的时候按压的力度不能调节,以及儿童的手臂粗细不同导致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调节盒剖面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加压盒剖面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蜗杆和止血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标号:1、调节盒;2、调节带;3、加压盒;4、齿形带;5、卷簧;6、齿轮;7、卡块;8、移动板;9、第一弹簧;10、限位板;11、旋钮;12、蜗杆;13、蜗轮;14、圆柱凸轮;15、加压杆;16、加压板;17、第二弹簧;18、止血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本技术包括调节盒1,所述调节盒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带2,调节带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形带4,调节盒1内转动连接有齿轮6,齿轮6的上端可与齿形带4互相啮合,齿轮6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卡块7,齿轮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卷簧5,卷簧5的前端和调节盒1的内部前端固定连接,调节盒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加压盒3,加压盒3内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加压板16,加压板16的下端设有可随加压板16向下移动而移动的止血板18。
[0017]当儿童抽血后此时针眼处会流出鲜血,用手捏住调节盒1将止血板18按压在伤口处,向右侧移动卡块7,而后拉动齿形带4穿过调节盒1,此时齿形带4带动调节盒1内的齿轮6转动,带动调节带2向上移动,从而将加压盒3固定在伤口上,调节完成后向左侧移动卡块7卡紧齿轮6此时齿轮6不再转动,从而可以将本装置固定在任意粗细的手臂上,而后加压板16向下移动带动止血板18向下移动,实现对于伤口处的按压,当按压止血结束后,此时向右移动卡块7,在卷簧5的作用下齿轮6开始反转,此时快速将齿形带4从调节盒1内弹出,完成快速拆卸,十分方便。
[0018]所述卡块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8,移动板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左端和调节盒1的右端固定连接,移动板8的下端和限位板10滑动连接。
[0019]限位板10约束移动板8只能水平左右移动,限位板10向右侧移动带动固定连接的卡块7向右侧移动解除对于齿轮6的约束,并且在日常情况下第一弹簧9可以保证卡块7始终向左侧移动,对齿轮6进行限位。
[0020]所述加压盒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12,蜗杆12的后端同轴固接有旋钮11,蜗杆12的左侧啮合有蜗轮13,蜗轮13和加压盒3上端转动连接。
[0021]转动旋钮11带动固定连接的蜗杆12转动,蜗杆12转动带动啮合的蜗轮13进行转动。
[0022]所述蜗轮1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圆柱凸轮14,圆柱凸轮14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加压杆15,加压杆15的右端和加压盒3的滑动连接,加压杆15的下端和加压板16固定连接。
[0023]蜗轮13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圆柱凸轮14转动,圆柱凸轮14的外缘设有圆弧形滑槽,可以和加压杆15的上端凸起滑动连接,圆柱凸轮14转动实现加压杆15的竖直上下移动,带动加压板16向下移动。
[0024]所述加压板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7,两个弹簧前后对称排布,两个
第二弹簧17的下端和止血板18固定连接。
[0025]加压板16向下移动带动两个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1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止血板18向下移动,当止血板18接触到患者皮肤的时候继续向下移动,在两个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提供蓄力,进行压迫止血。
[0026]本技术使用时,当儿童抽血后此时针眼处会流出鲜血,用手捏住调节盒1将止血板18按压在伤口处,向右侧移动卡块7,而后拉动齿形带4穿过调节盒1,此时齿形带4带动调节盒1内的齿轮6转动,带动调节带2向上移动,从而将加压盒3固定在伤口上,调节完成后向左侧移动卡块7卡紧齿轮6此时齿轮6不再转动,从而可以将本装置固定在任意粗细的手臂上,而后加压板16向下移动带动止血板18向下移动,实现对于伤口处的按压,当按压止血结束后,此时向右移动卡块7,在卷簧5的作用下齿轮6开始反转,此时快速将齿形带4从调节盒1内弹出,完成快速拆卸,十分方便,加压板16向下移动带动两个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1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止血板18向下移动,当止血板18接触到患者皮肤的时候继续向下移动,在两个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提供蓄力,进行压迫止血。
[0027]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儿科专用止血带在儿童哭闹时棉球位置不固定起不到按压效果,在对儿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儿科专用止血带,包括调节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盒(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带(2),调节带(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形带(4),调节盒(1)内转动连接有齿轮(6),齿轮(6)的上端可与齿形带(4)互相啮合,齿轮(6)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卡块(7),齿轮(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卷簧(5),卷簧(5)的前端和调节盒(1)的内部前端固定连接,调节盒(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加压盒(3),加压盒(3)内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加压板(16),加压板(16)的下端设有可随加压板(16)向下移动而移动的止血板(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科专用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8),移动板(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左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璐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