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洪清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42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设备,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包括支撑架、输送台、限位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输送台设置在支撑架内,且所述输送台的两端与支撑架两侧的内侧壁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下位机构对称设置在输送台底部的两端,且每个所述限位机构均与输送台的两侧连接,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一端的外侧壁上,且所述下料机构与支撑架外侧壁滑动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材料在输送的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或过多建筑材料产生拥挤,导致建筑材料从输送台掉落,影响生产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0003]现有技术中建筑材料在加工前通过输送台进行运输,而通常输送台的两侧没有对建筑材料进行限位的设备,导致建筑材料在输送的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或过多建筑材料产生拥挤,导致建筑材料从输送台掉落,影响生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设备,其能解决的建筑材料在输送的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或过多建筑材料产生拥挤,导致建筑材料从输送台掉落,影响生产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支撑架、输送台、限位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输送台设置在支撑架内,且所述输送台的两端与支撑架两侧的内侧壁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下位机构对称设置在输送台底部的两端,且每个所述限位机构均与输送台的两侧连接,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一端的外侧壁上,且所述下料机构与支撑架外侧壁滑动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一端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滑道。
[0007]进一步,每组限位机构均包括固定框、转动电机、转动杆、两组连接组件、四个限位杆和四个限位轮,所述固定框设置在输送台的底部,且所述固定框与输送台的两侧连接,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在固定框的底部,且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框的底部延伸至固定框内与转动杆连接,四个所述限位杆呈矩形设置在固定框的顶部,每个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贯穿固定框延伸固定框内,且每个所述限位杆均与固定框转动连接,四个所述限位轮分别套设在一个限位杆的一端上,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对称设置在转动杆的两端,每组连接组件分别与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每组所述连接组件顶部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转动杆的底端连接。
[0008]进一步,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固定板、滑杆、滑动块、L型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和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框内,且所述固定板的两端与固定框内两侧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滑杆的一端与固定板的一侧连接,且所述滑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框一端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滑动块套设在滑杆上,所述L型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
接,且所述L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滑动块的底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对称设置在滑动块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滑动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限位杆的底端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下料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限位板、驱动齿轮、传动齿轮、链条、两个连接齿轮、两个驱动杆和两个滑槽,所述限位板滑动设置在支撑架的两个滑道内,两个所述滑槽对称设置在限位板的两侧,两个所述驱动杆对称设置在限位板的两侧,且每个所述驱动杆的底端分别与一个滑槽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驱动杆的顶端与支撑架的侧壁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驱动杆的顶端贯穿支撑架延伸至支撑架内,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撑架内,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驱动杆的顶端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驱动电机与驱动杆之间,所述驱动齿轮的一侧设有一个传动齿轮,且所述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的一端设有一个连接齿轮,另一个所述连接齿轮与另一个驱动杆的顶端连接,所述链条套设在两个连接齿轮上。
[001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其一,通过工作人员将建筑材料放在输送台上后,打开限位机构3根据建筑材料的宽度进行调整并限位,限位完成后通过输送机构已送至下料口出,在打开下料机构使建筑材料移动至加工处,移动完成后,关闭下料机构对剩余建筑材料进行限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常输送台的两侧没有对建筑材料进行限位的设备,导致建筑材料在输送的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或过多建筑材料产生拥挤,导致建筑材料从输送台掉落,影响生产的问题。
[0013]其二,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与其中一个驱动杆转动,使驱动齿轮带动和传动齿轮与其中一个连接齿轮转动,其中一个连接齿轮转动带动链条与另一个连接齿轮转动,使两个驱动杆沿滑槽相对转动带动限位板进行垂直移动,使建筑材料在加工时,防止其余的建筑材料同时进入加工机构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限位机构的内部结构图。
[0019]图中:支撑架1、滑道12、输送台2、限位机构3、固定框31、转动电机32、转动杆33、连接组件34、固定板341、滑杆342、滑动块343、L型连接杆344、第一连接杆345、第二连接杆346、限位杆35、限位轮36、下料机构4、驱动电机41、限位板42、驱动齿轮43、传动齿轮44、链条45、连接齿轮46、驱动杆47、滑槽48。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运输设备,包括支撑架1、输送台2、限位机构3和下料机构4,所述输送台2设置在支撑架1内,且所述输送台2的两端与支撑架1两侧的内侧壁连接,所述限位机
构3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限位机构3对称设置在输送台2底部的两端,且每个所述限位机构3均与输送台2的两侧连接,输送台2将建筑材料输送进来后,限位机构3对建筑材料两侧进行限位,所述下料机构4设置在支撑架1一端的外侧壁上,且所述下料机构4与支撑架1外侧壁滑动连接,下料机构4对建筑材料进行限制,防止加工机构有建筑材料在加工时,其余建筑材料同时进入加工机构内,通过工作人员将建筑材料放在输送台2上后,打开限位机构3根据建筑材料的宽度进行调整并限位,限位完成后通过输送机构已送至下料口出,在打开下料机构4使建筑材料移动至加工处,移动完成后,关闭下料机构4对剩余建筑材料进行限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常输送台2的两侧没有对建筑材料进行限位的设备,导致建筑材料在输送的过程中产生位置偏移或过多建筑材料产生拥挤,导致建筑材料从输送台2掉落,影响生产的问题。
[0021]具体的,参照图1所示,所述支撑架1一端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滑道12。
[0022]具体的,参照图2

图5所示,每组限位机构3均包括固定框31、转动电机32、转动杆33、两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输送台(2)、限位机构(3)和下料机构(4),所述输送台(2)设置在支撑架(1)内,且所述输送台(2)的两端与支撑架(1)两侧的内侧壁连接,所述限位机构(3)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限位机构(3)对称设置在输送台(2)底部的两端,且每个所述限位机构(3)均与输送台(2)的两侧连接,所述下料机构(4)设置在支撑架(1)一端的外侧壁上,且所述下料机构(4)与支撑架(1)外侧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一端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滑道(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组限位机构(3)均包括固定框(31)、转动电机(32)、转动杆(33)、两组连接组件(34)、四个限位杆(35)和四个限位轮(36),所述固定框(31)设置在输送台(2)的底部,且所述固定框(31)与输送台(2)的两侧连接,所述转动电机(32)设置在固定框(31)的底部,且所述转动电机(32)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框(31)的底部延伸至固定框(31)内与转动杆(33)连接,四个所述限位杆(35)呈矩形设置在固定框(31)的顶部,每个所述限位杆(35)的底部贯穿固定框(31)延伸固定框(31)内,且每个所述限位杆(35)均与固定框(31)转动连接,四个所述限位轮(36)分别套设在一个限位杆(35)的一端上,两组所述连接组件(34)对称设置在转动杆(33)的两端,每组连接组件(34)分别与转动杆(33)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每组所述连接组件(34)顶部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转动杆(33)的底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连接组件(34)均包括固定板(341)、滑杆(342)、滑动块(343)、L型连接杆(344)、两个第一连接杆(345)和两个第二连接杆(346),所述固定板(341)设置在固定框(31)内,且所述固定板(341)的两端与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清
申请(专利权)人:刘洪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