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红薯与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928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2
一种利用红薯与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在遭受薇甘菊入侵危害的坡耕地,按照坡耕地的处理、替代组合物种的相间密植、田间管理以及交错采收的步骤,实现对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持久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60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红薯与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来入侵植物绿色防控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红薯与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菊科(Compositae)、假泽兰属(Mikania)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是世界上公认最具有入侵性和危害性的恶性杂草。2001年薇甘菊被国际自然保护与自然资源联合会(IUCN)列为世界上100种最具入侵力的外来物种之一。该草于20世纪40 年代入侵我国,目前已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大面积发生,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并威胁生物多样性安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薇甘菊在云南被发现,目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德宏、保山、临沧、西双版纳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对当地玉米、甘蔗、柠檬、香蕉、咖啡等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0003]为控制薇甘菊的入侵危害,科学家广泛研究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治理薇甘菊的技术,对该入侵杂草的治理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薇甘菊在入侵地具有长久性土壤种子库,并具有强的克隆繁殖能力,其根系、茎节和叶片在适宜的条件下均可再生成植株,导致现有该草的防治技术存在持效期短,防治后易复发特点。另外,长期大量施用化学除草剂导致的环境污染、抗性增加等诸多不利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0004]近年来,利用物种间的种间关系替代控制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受到广泛关注。替代控制是指人为改变一定范围内的植被组成,间接达到控制某种有害生物的目的。替代控制的核心是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自身规律,利用有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取代有害杂草的群落,恢复和重建合理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之具有自我维持能力和活力,建立起良性演替的生态群落。对薇甘菊入侵地开展替代控制技术,不仅能阻止薇甘菊的扩散蔓延,有助于入侵地生态恢复,并能持久有效控制该外来入侵物种。
[0005]目前,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已发掘一批具有替代控制入侵植物薇甘菊潜力的物种。如中国专利文献2005100333053公开了一种利用幌伞枫遏制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中国专利文献2018110446360也公开了利用血桐或千年桐,通过重建森林系统的群落结构控制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而中国专利文献 2014104346598公开了利用麻竹控制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另外,中国专利文献201910101060002也公开利用过江藤控制替代薇甘菊的方法。然而,上述文献所述的薇甘菊替代物种存在生长周期长,导致替代控制效果不仅见效较慢,且短期内也难有收益,目前主要应用于林地、抛荒地以及路边等生境下对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替代控制。而对于坡耕地,由于受到人类对作物产量、防控收益等因素的影响,上述专利显然难以推广应用。
[0006]另外,研究人员也针对农田生态系统研发了替代控制入侵植物薇甘菊的专利。如中国专利文献2017114347694公开的是利用香茅替代控制薇甘菊;中国专利文献
2017114326293公开的是利用柱花草替代控制薇甘菊;中国专利文献 2017110032426公开的是利用粉葛等对入侵植物薇甘菊的生态控制;本专利技术人前期也获得了红薯替代和控制薇甘菊的中国专利2012105330865和2014107517841。然而,上述专利均为利用单一物种的竞争作用和/或化感作用来控制入侵植物薇甘菊,目前主要应用与农田,未见其应用于坡耕地的报道,且目前尚无利用多物种组合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报道。
[0007]目前,防治的持效期和实现的经济价值是国内外学者评价替代控制成败的两个关键指标。然而,现有薇甘菊的替代控制常难以满足需求。诸多研究表明,植物种间竞争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物种的种间竞争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如研究发现,柱花草在替代控制入侵植物薇甘菊的过程中,柱花草在苗期和开花结实期,其对薇甘菊的竞争能力弱,易于被薇甘菊抢占生态位。因此,单一物种难以持久维持对薇甘菊的控制。另外,由于薇甘菊在入侵地具有长久性土壤种子库以及异速生长等特性,常导致单一替代物种在采收期间入侵地薇甘菊种群快速恢复,而导致防控失败。因此,利用单一物种在替代控制薇甘菊通常难以实现其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单一物种替代控制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时存在的收效慢、持效期短、经济价值低等不足,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红薯与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利用红薯与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遭受薇甘菊入侵危害的坡耕地,按照坡耕地的处理、替代组合物种的相间密植、田间管理以及交错采收的步骤,实现对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持久控制。
[0010]一种利用红薯和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0011]A坡耕地的处理:在定植替代组合物种前,先应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按1500mL/hm2剂量兑水600L对坡耕地薇甘菊植株实施茎叶喷雾,药后15 天采用机械翻耕深翻20cm,并清除薇甘菊植株残体与根系,后将表层土块打碎、整平;
[0012]B替代组合物种的相间密植:所述的替代组合物种为红薯与黑麦草物种组合;所述的相间密植为在经步骤A整理的坡耕地上,采用垄播方式按1行黑麦草间作1行红薯的田间布局定植黑麦草和红薯;其中垄高3

5cm,垄宽15

20cm,垄间距45

75cm;黑麦草按种子量4.5

7.5kg/亩均匀播于垄面,播种后覆土厚度 0.5

1cm;红薯按幼苗数6000

9000株/亩移栽至垄中央定植,移栽的红薯幼苗株高8

12cm,且生长健壮;
[0013]C田间管理:所述的田间管理指替代组合物种红薯与黑麦草定植后的施肥与浇水管理;其中施肥管理采用定向分期施肥的方式,具体为第一次施肥时期为在组合物种定植前按30Kg/亩施于垄底,后期施肥时期分别为每次在红薯收获后移栽前按15Kg/亩施于其垄底,黑麦草在收割后5天按15Kg/亩施施于其根部;所述的浇水为黑麦草播种和红薯定植后的15天内,每天浇1次水,至黑麦草幼苗株高约10cm,红薯完全返青成活;后期根据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适时浇水;
[0014]D交错采收技术:黑麦草于播种后120天,进行第一次艾割,后每隔90 天收割一次,
每次留茬高度10

20cm;红薯移栽后150天收获,红薯收获前30 天不再收割黑麦草,红薯收获后一周内移栽红薯幼苗,红薯栽种后60天内不再收割黑麦草。
[0015]所述坡耕地位于云南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遭受或易于遭受薇甘菊入侵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红薯与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遭受薇甘菊入侵危害的坡耕地,按照坡耕地的处理、替代组合物种的相间密植、田间管理以及交错采收的步骤,实现对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持久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红薯和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A坡耕地的处理:在定植替代组合物种前,先应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按1500mL/hm2剂量兑水600L对坡耕地薇甘菊植株实施茎叶喷雾,药后15天采用机械翻耕深翻20cm,并清除薇甘菊植株残体与根系,后将表层土块打碎、整平;B替代组合物种的相间密植:所述的替代组合物种为红薯与黑麦草物种组合;所述的相间密植为在经步骤A整理的坡耕地上,采用垄播方式按1行黑麦草间作1行红薯的田间布局定植黑麦草和红薯;其中垄高3

5cm,垄宽15

20cm,垄间距45

75cm;黑麦草按种子量4.5

7.5kg/亩均匀播于垄面,播种后覆土厚度0.5

1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高峰申时才张付斗杨韶松温丽娜陶琼张国云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