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丝抗静电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17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涤纶丝抗静电面料,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第一经线与纬线编织形成,所述第一经线为两条以上的167D/72F的涤纶丝交织形成,所述纬线包括导电的芯线及环绕于芯线上的棉纤维丝、竹炭纤维丝,相邻的两条第一经线之间设置有第二经线,所述第二经线为85D/33Fd的涤纶丝。其解决了现有抗静电面料抗静电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有抗静电面料抗静电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有抗静电面料抗静电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纶丝抗静电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涤纶丝抗静电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抗静电面料很多,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0296486.6公开的一种抗静电面料,包括:底纱和表纱,底纱包括抗静电纱和涤纶,抗静电纱和涤纶为经编结构,抗静电纱粗细为150D,表纱为150D/288F或120D/192F扁平涤纶丝。抗静电纱包括50S丙烯酸改性纱线和50D涤纶长丝,为双螺旋结构。抗静电纱在底纱中的间距为3.5cm。本专利技术在与不同材质的面料或物体(如纯棉、纯涤、尼龙、毛、丝等)摩擦时,均可以有效的防止静电产生;抗静电面料与人体接触面的抗静电导电短纤可以迅速传导人体产生的静电,隔断电流,保护人体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性;抗静电纱的每一根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抗静电材料存在,不会因面料破损而失去抗静电作用。
[0003]本方案中的面料的抗静电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采用了导电短纤,但是抗静电效果并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涤纶丝抗静电面料,其解决了现有抗静电面料抗静电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涤纶丝抗静电面料,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第一经线与纬线编织形成,所述第一经线为两条以上的167D/72F的涤纶丝交织形成,所述纬线包括导电的芯线及环绕于芯线上的棉纤维丝、竹炭纤维丝,相邻的两条第一经线之间设置有第二经线,所述第二经线为85D/33Fd的涤纶丝。
[0006]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上复合有底层材料层,所述底层材料层上均匀分布地设有多个通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底层材料层上设有多个避让通孔的点状凸起。
[0008]进一步的,所述点状凸起的厚度小于本体的厚度的1/3。
[0009]进一步的,所述点状凸起为硅胶材料。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层材料层为透气型的塑料薄膜,透气量大于1800g/平方/24小时。
[0011]进一步的,相邻的两条纬线之间成上下错位设置,各第二经线夹持于两条纬线之间。
[0012]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方案通过经线、纬线的交织,并且纬线由导电的芯线及环绕于芯线上的棉纤维丝、竹炭纤维丝构成,这样可以有效实现抗静电的目的,并且棉纤维丝可以增加柔软性,而竹炭纤维丝可以有效实现抗菌,通过缠绕于芯线进行包裹,从而可以有效实现芯线隐藏。通过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的设置,第一经线为两条以上的167D/72F的涤纶丝交织形成,第二
经线为85D/33Fd的涤纶丝,第一涤纶丝可以为高弹涤纶丝或低弹涤纶丝,第二经线为微弹涤纶丝,这样可以形成有效的弹性,使得面料的触感较好。而且由于芯线的存在,可以使得面料的质感更好,也具有更好的抗皱效果。
[0014]2、底层材料层的设置,可以使得面料具有更好的支撑,底层材料层为透气型的塑料薄膜,透气量大于1800g/平方/24小时,这样可以具有更好的透气目的。并且由于通孔的设置,可以实现更好的透气。
[0015]3、所述底层材料层上设有多个避让通孔的点状凸起。所述点状凸起的厚度小于本体的厚度的1/3。所述点状凸起为硅胶材料。点状凸起设置的目的在于可以实现有效的防滑,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面料应用于防滑的场合,如制作成袖套等产品。
[0016]4、相邻的两条纬线之间成上下错位设置,各第二经线夹持于两条纬线之间。这样的设置,可以在成型时使得面料的表面形成略微凹凸的结构,而且面料又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从而使得穿着的舒适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体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体编织结构的剖视状态示意图;
[0020]图4是纬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底层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涤纶丝抗静电面料,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由第一经线2与纬线3编织形成,所述第一经线2为两条以上的167D/72F的涤纶丝交织形成,所述纬线3包括导电的芯线31及环绕于芯线31上的棉纤维丝32、竹炭纤维丝33,相邻的两条第一经线2之间设置有第二经线4,所述第二经线4为85D/33Fd的涤纶丝。所述本体1的下表面上复合有底层材料层5,所述底层材料层5上均匀分布地设有多个通孔51。所述底层材料层5上设有多个避让通孔的点状凸起52。所述点状凸起52的厚度小于本体1的厚度的1/3。所述点状凸起52为硅胶材料。所述底层材料层5为透气型的塑料薄膜,透气量大于1800g/平方/24小时。相邻的两条纬线3之间在剖面方向上成上下错位设置,各第二经线4夹持于两条纬线3之间。
[0024]本方案中,点状凸起的表面可以为粗糙面,所述粗糙面为多个与点状凸起同心的环形凸起。本方案中棉纤维丝、竹炭纤维丝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本方案中通孔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通常来说通孔不大于3mm,且点状凸起环绕于通孔设置。
[0025]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1、本方案通过经线、纬线的交织,并且纬线由导电的芯线及环绕于芯线上的棉纤维丝、竹炭纤维丝构成,这样可以有效实现抗静电的目的,并且棉纤维丝可以增加柔软性,而竹炭纤维丝可以有效实现抗菌,通过缠绕于芯线进行包裹,从而可以有效实现芯线隐藏。通过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的设置,第一经线为两条以上的167D/72F的涤纶丝交织形成,第二
经线为85D/33Fd的涤纶丝,第一涤纶丝可以为高弹涤纶丝或低弹涤纶丝,第二经线为微弹涤纶丝,这样可以形成有效的弹性,使得面料的触感较好。而且由于芯线的存在,可以使得面料的质感更好,也具有更好的抗皱效果。
[0027]2、底层材料层的设置,可以使得面料具有更好的支撑,底层材料层为透气型的塑料薄膜,透气量大于1800g/平方/24小时,这样可以具有更好的透气目的。并且由于通孔的设置,可以实现更好的透气。
[0028]3、所述底层材料层上设有多个避让通孔的点状凸起。所述点状凸起的厚度小于本体的厚度的1/3。所述点状凸起为硅胶材料。点状凸起设置的目的在于可以实现有效的防滑,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面料应用于防滑的场合,如制作成袖套等产品。
[0029]4、相邻的两条纬线之间成上下错位设置,各第二经线夹持于两条纬线之间。这样的设置,可以在成型时使得面料的表面形成略微凹凸的结构,而且面料又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从而使得穿着的舒适性更好。
[0030]以上仅是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丝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第一经线与纬线编织形成,所述第一经线为两条以上的167D/72F的涤纶丝交织形成,所述纬线包括导电的芯线及环绕于芯线上的棉纤维丝、竹炭纤维丝,相邻的两条第一经线之间设置有第二经线,所述第二经线为85D/33Fd的涤纶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丝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上复合有底层材料层,所述底层材料层上均匀分布地设有多个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涤纶丝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炼培
申请(专利权)人:永逸福建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