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易方专利>正文

一种小体型蜂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916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蜜蜂养殖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的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包括设于蜂群出入口一侧外壁上的挂架,设于挂架上且中部设有与蜂群出入相适配的穿越孔的固定板;通电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与电源装置连接的电网组件,所述电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线网部,所述的导线网部通电后形成电网;所述的导线网部沿垂直于固定板方向设有便于小体型蜂穿过的限蜂孔;所述的限蜂孔的尺寸与被保护蜂种的生物学特征相适配;防护机构,套设于所述通电机构外部且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本申请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并能有效防止大体型蜂攻击小体型蜂巢。能有效防止大体型蜂攻击小体型蜂巢。能有效防止大体型蜂攻击小体型蜂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体型蜂的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蜜蜂养殖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体型蜂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养殖蜂主要为胡蜂和蜜蜂,中国范围内常见的养殖蜜蜂有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两种,蜜蜂体长约17mm,都是胡蜂喜爱捕食的蜂种,而胡蜂则品种较多,目前常见养殖的胡蜂有金环胡蜂、黑尾胡蜂、黄脚胡蜂、黑绒胡蜂、黑盾胡蜂、小夜蜂等,而这些胡蜂中金环胡蜂的个头最大,体长达到30

50mm,非常喜欢攻击捕食蜂类;职蜂体长20

45mm,初繁育的职蜂体型稍小,而繁育出的第三批职蜂的体长在40mm左右,翅展达到70mm左右,由于第三批职蜂对其他蜂群有很强的攻击性,所以防金环胡蜂攻击小体型蜂也是主要防第三批及之后的职蜂;一般黑绒胡蜂体长20

32mm;黄脚胡蜂体长25mm

30mm;黑盾胡蜂体长约24mm;黑尾胡蜂体长24

36mm。其中黑绒胡蜂,黄脚胡蜂,黑盾胡蜂第三批职蜂翅展宽度均小于50mm,且第三批职蜂后的职蜂体型大小基本一致(职蜂批次指的是孵化周期,第三批职蜂是第三个孵化周期出的职蜂)。另外,胡蜂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十分重要,且还具备极高的药用价值,可入中药,对关节炎的治疗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胡蜂野味浓,胡蜂幼虫和蛹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是人类喜爱的食物,同时还可开发出各种营养食品,备受人们的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养殖胡蜂。
[0003]蜜蜂更是人类获取蜜糖和为植物授粉进而促进农业丰产中不可缺少的蜂种,而小体型胡蜂(黄脚胡蜂、黑盾胡蜂、黑绒胡蜂等胡蜂)由于食用口感佳,消费人群广,价格相比金环胡蜂低,同时可以近距离高密度养殖,所以小体型蜂也非常受养殖户的青睐,但是随着胡蜂养蜂技术的进步,养大体型胡蜂(金环胡蜂)的养殖户数量越来越多,而其中金环胡蜂因其产值最高,成为养殖户优先选择的养殖品种,使金环胡蜂的养殖密度加大,而金环胡蜂在蜂巢扩大至一定程度后,将会攻击掠夺小体型蜂及其蜂蛹以喂食自己的幼虫,使小体型蜂遭受灭绝式的打击。为了应对大体型蜂对小体型蜂的攻击,目前小体型蜂养殖户会使用胡蜂毒药或者通过追踪大体型胡蜂并捣毁蜂巢的方式来消灭大体型胡蜂,以达到保护小体型蜂的目的,但是以上方法存在较多弊端:1.采用胡蜂毒药的方式,可能会使大体型蜂带毒回巢,而人类食用了有毒的大体型蜂存在中毒风险。2.带毒大体型胡蜂回到小体型蜂蜂巢攻击小型蜂时导致小体型蜂中毒死亡,而人类食用有毒蜂蜜或蜂蛹时存在中毒风险。3.追踪胡蜂的方式仅能消灭野生胡蜂,而无法消灭养殖胡蜂,且远距离追踪胡蜂不仅难度大更耗时费力,成功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技术而学习。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安全、有效且能防止大体型蜂攻击小体型蜂巢的技术方案。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蜂的防护装置,包括:
[0008]固定机构,包括设于固定于地面的固定桩,固定桩上的挂架,蜂出入口一侧外壁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中部设有与蜂群出入相适配的穿越孔。
[0009]通电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与电源装置连接的电网组件,所述电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线网部,所述的导线网部通电后形成电网;所述的导线网部沿垂直于所述固定板方向设有便于小体型蜂飞行穿过的穿越孔;所述的限蜂孔的尺寸与被保护蜂种的生物学特征相适配,确保小体型蜂飞行穿过;
[0010]防护机构,套设于所述通电机构外部且设于所述固定板上。
[0011]上述结构的一种小体型蜂的防护装置,通过固定机构将通电机构固定于蜂群的出入口,防止大体型蜂钻入小体型蜂蜂巢区,并通过通电机构上的限蜂孔保障了小体型蜂可以顺利离回蜂巢区,而大体型蜂由于无法飞行通过穿越孔,欲进入养殖的小体型蜂蜂巢区则被迫由飞行改为爬行通过穿越网孔,而爬行经过电网则被通电机构所电击,无法进入到蜂巢区,进而保护了小体型蜂,通过防护机构避免了通电机构通电后周围动物或养殖人员发生误触的风险。
[0012]优选的,为了适应小体型胡蜂的生活习性,所述导线网部包括至少一个由多根纵向导线组成的纵向线网。
[0013]优选的,为了让胡蜂受到电击后快速坠落,且避免胡蜂长时间接触导线网部耗电,并避免电击晕的胡蜂堆积在导线网部上,堵塞穿越孔,所述导线网部包括至少一个由多根纵向导线组成的第一线网,以及至少一个由多根横向导线组成的第二线网;所述第一线网与所述第二线网相邻且平行设置;
[0014]优选的,为了让胡蜂受到电击后快速坠落,同时有效减小通电机构的体积,便于通电机构的安装,所述导线网部上设有多根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横向导线,以及多根纵向导线;相邻导线网部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且等距设于所述固定板上。
[0015]优选的,为了防止胡蜂在导线网部上的堆积,保障小体型蜂的顺利通过,所述纵向导线包括至少一根呈“C”型的第一导线,以及至少一根与第一导线镜像设于固定板的中轴线的另一侧的第二导线;依次设置的导线网部上的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间的距离沿所述防护机构向蜂箱入口方向等距递减,且所述的等距递减距离是相邻两个导线网部上的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在与横向导线平行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的2倍。
[0016]优选的,为了防止大体型蜂从穿越孔的边缘爬入蜂巢内,所述穿越孔的孔口位置被导线网部覆盖,且沿所述穿越孔边缘向穿越孔中心方向延伸的1~5mm处分别对应设有纵向导线和/或横向导线。
[0017]优选的,为了满足养殖户的更多的实际养殖需求,解决大体型蜂与小体型蜂的混养问题,并可在需要灭杀大体型蜂时,通过本装置直接将大体型蜂电死,所述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以及与蓄电池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包括110V18KHz~250V18KHz、大于250V18KHz中的至少一种。
[0018]优选的,为了避免发生因动物或人类误触通电机构而发生触电等安全事故,使防护机构更好的提供防护功能,本装置在通电的情况下,当防护机构受到外力时,将及时断电,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设于固定板上且与逆变器连接的开关;所述的开关控制
所述电网组件的开启与关闭。
[0019]优选的,为了提升防护能力,防止发生误触事故,同时不影响小体型蜂顺利离回蜂巢区,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设于固定板上且对称设于所述穿越孔的两个相对边的外侧的支座,至少一个滑动设于支座上的防移位杆,至少一个设于防移位杆与支座的连接处的限位件,至少一个设于所述防移位杆上且用于关闭开关的推杆,以及与防移位杆连接固定且顶部平面设有保护孔的防护网;所述的保护孔的尺寸≧限蜂孔的尺寸。
[0020]优选的,为了防止发生误触事故,即当防护网发生左右或竖直方向的位移时,及时断电,所述限位件包括设于所述防移位杆的端部的限位扣,至少两个套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体型蜂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包括设于蜂群出入口一侧外壁上的挂架,设于挂架上且中部设有与蜂群出入相适配的穿越孔的固定板;通电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与电源装置连接的电网组件,所述电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线网部,所述的导线网部通电后形成电网;所述的导线网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便于小体型蜂穿过的限蜂孔;所述的限蜂孔的尺寸与被保护蜂种的生物学特征相适配;防护机构,套设于所述通电机构外部且设于所述固定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体型蜂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网部包括至少一个由多根纵向导线组成的纵向线网;或;所述导线网部包括至少一个由多根纵向导线组成的第一线网,以及至少一个由多根横向导线组成的第二线网;所述第一线网与所述第二线网相邻且平行设置;或;所述导线网部上设有多根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横向导线,以及多根纵向导线;相邻导线网部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且等距设于所述固定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体型蜂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线包括至少一根呈“C”型的第一导线,以及至少一根与第一导线镜像设于固定板的中轴线的另一侧的第二导线;依次设置的导线网部上的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间的距离沿所述防护机构向蜂箱入口方向等距递减,且所述的等距递减距离是相邻两个导线网部上的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在与横向导线平行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体型蜂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越孔的孔口位置被导线网部覆盖,且沿所述穿越孔边缘向穿越孔中心方向延伸的1~5mm处分别对应设有纵向导线和/或横向导线。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易方
申请(专利权)人:李易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