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杰明专利>正文

一种不锈钢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15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燃烧器,包括外环火盖组件;所述外环火盖组件包括底盖、均流板和外环盖;所述底盖与外环盖配合装配形成外环槽腔,均流板至少部分把外环槽腔分隔成下外环燃气通道和上外环燃气通道,下外环燃气通道通过均流板上的若干分流孔连通上外环燃气通道;所述下外环燃气通道连通底盖上的总进气口,上外环燃气通道连通外环盖上的外环火孔。本燃烧器能达到分火均匀的效果,使燃烧器燃烧效果更佳,燃气燃烧更加均匀。燃气燃烧更加均匀。燃气燃烧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用于烹饪的灶具领域,具体是一种不锈钢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燃烧器中,各部件均由铝压铸工艺制成,此种铝压铸工艺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然而,为了克服传动压铸铝燃烧器的缺点,市面上出现了由不锈钢(或其他金属材料)板件制成的燃烧器,各部件一般由不锈钢板件冲压而成,加工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但现有不锈钢燃烧器的结构存在分火不均的问题,因此,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锈钢燃烧器,本燃烧器能达到分火均匀的效果,使燃烧器燃烧效果更佳,燃气燃烧更加均匀。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不锈钢燃烧器,包括外环火盖组件;所述外环火盖组件包括底盖、均流板和外环盖;所述底盖与外环盖配合装配形成外环槽腔,均流板至少部分把外环槽腔分隔成下外环燃气通道和上外环燃气通道,下外环燃气通道通过均流板上的若干分流孔连通上外环燃气通道;所述下外环燃气通道连通底盖上的总进气口,上外环燃气通道连通外环盖上的外环火孔。
[0006]所述底盖与均流板配合装配形成中间通道,所述总进气口通过中间通道连通下外环燃气通道。
[0007]所述底盖与均流板相互铆合连接;和/或,所述底盖与外环盖相互铆合连接。
[0008]所述底盖上设有外凸边、以及供外界空气进入的第一补气口;所述均流板上设有与第一补气口对应的第二补气口、以及沿第二补气口边缘延伸的内铆边;所述外环盖上设有与外凸边对应的外铆边;所述外凸边与外铆边相互铆合连接;所述第一补气口边缘与内铆边相互铆合连接。
[0009]所述外环盖上设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一锥形面,若干所述外环火孔开设于第一锥形面上,若干所述外环火孔随第一锥形面倾斜设置;和/或,所述均流板上设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二锥形面,若干所述分流孔开设于第二锥形面上,若干所述分流孔随第二锥形面倾斜设置。
[0010]还包括设置于均流板或外环盖上的内环火盖组件;所述内环火盖组件上设置有中心燃气通道和中心出气口,中心燃气通道的进气端连通总进气口、出气端连通中心出气口。
[0011]所述内环火盖组件包括中心火盖、中间板和连接板;所述中间板设置于中心火盖与连接板之间;所述中心火盖与中间板共同围成所述中心燃气通道;所述均流板上设有第一中心通孔;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二中心通孔,所述中间板上设有第三中心通孔,所述总进气口通过第一中心通孔、第二中心通孔和第三中心通孔连通中心燃气通道。
[0012]所述中间板和/或连接板与均流板紧固连接;所述中心火盖上设有中心铆边,所述
中间板和/或连接板上设置有中心凸边,中心铆边与中心凸边相互铆合连接。
[0013]所述中心火盖和/或中间板和/或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热电偶的第一避让缺口、以及用于避让点火针的第二避让缺口;所述中心火盖上设有与热电偶对应的第一侧向火孔、以及与点火针对应的第二侧向火孔,所述第一侧向火孔和第二侧向火孔分别连通中心燃气通道。
[0014]所述内环火盖组件位于环形的外环火盖组件内侧,内环火盖组件与外环火盖组件之间形成连通外界的补气通道。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底盖与外环盖组成形成外环槽腔,均流板位于底盖与外环盖之间并将外环槽腔分隔成下外环燃气通道和上外环燃气通道,上下外环燃气通道通过若干分流孔相互连通,经总进气口进入下外环燃气通道的燃气经分流孔均匀分流后再进入上外环燃气通道,此结构能使燃气均匀进入上外环燃气通道并最终均匀经各外环火孔喷出燃烧,有效的使内部燃气均匀分布,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性能,且保证燃气充分燃烧,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燃气燃烧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和图2分别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燃烧器不同方位的爆炸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燃烧器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图4中H

H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6为图4中K

K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参见图1

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不锈钢燃烧器包括外环火盖组件;外环火盖组件包括自下向上依次组合装配的底盖1、均流板2和外环盖3;底盖1与外环盖3配合装配形成环形的外环槽腔,均流板2至少部分位于外环槽腔中且把外环槽腔分隔成下外环燃气通道12和上外环燃气通道13,下外环燃气通道12和上外环燃气通道13分别呈环形,下外环燃气通道12通过均流板2上的若干分流孔201连通上外环燃气通道13,下外环燃气通道12中的燃气经分流孔201均匀分流后再进入上外环燃气通道13,实现有效的分流;下外环燃气通道12连通底盖1中部的总进气口101,上外环燃气通道13连通外环盖3顶部的外环火孔302。
[0024]进一步地,底盖1与均流板2配合装配形成两条相对称的中间通道11,总进气口101通过两条中间通道11连通下外环燃气通道12。
[002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底盖1与均流板2相互铆合连接,底盖1与外环盖3相互铆合连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是:底盖1与均流板2相互铆合连接,或者,底盖1与外环盖3相互铆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铆合连接工艺可以用焊接工艺替代。
[0026]进一步地,针对上述的铆合连接:底盖1外侧边缘上设有外凸边103、内侧开设有供外界空气(目的是为燃气燃烧补充所需的氧气等有益气体)进入的第一补气口102;均流板2内侧设有与第一补气口102对应的第二补气口203、以及沿第二补气口203边缘延伸的内铆边205,第一补气口102与第二补气口203形状结构彼此相匹配;外环盖3外侧边缘上设有与
外凸边103对应的外铆边303;外凸边103与外铆边303相互铆合连接;第一补气口102边缘与内铆边205相互铆合连接。
[002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

外环盖3顶部设有向内侧倾斜的环形的第一锥形面301,若干外环火孔302开设于第一锥形面301上,若干外环火孔302随第一锥形面301倾斜设置,第一锥形面301的倾斜角θ1为15
°‑
30
°
,优选20
°
;外环火孔302分别为条形开孔且相对径向基准线倾斜延伸,倾斜角α为20
°‑
30
°
,本实施例优选25
°
,倾斜设置的外环火孔302还可以防止回火;

均流板2周侧设有向内侧倾斜的环形的第二锥形面206,若干分流孔201开设于第二锥形面206上,若干分流孔201随第二锥形面206倾斜设置,第二锥形面206的倾斜角θ2为15
°‑
30
°
,优选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火盖组件;所述外环火盖组件包括底盖(1)、均流板(2)和外环盖(3);所述底盖(1)与外环盖(3)配合装配形成外环槽腔,均流板(2)至少部分把外环槽腔分隔成下外环燃气通道(12)和上外环燃气通道(13),下外环燃气通道(12)通过均流板(2)上的若干分流孔(201)连通上外环燃气通道(13);所述下外环燃气通道(12)连通底盖(1)上的总进气口(101),上外环燃气通道(13)连通外环盖(3)上的外环火孔(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不锈钢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与均流板(2)配合装配形成中间通道(11),所述总进气口(101)通过中间通道(11)连通下外环燃气通道(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不锈钢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与均流板(2)相互铆合连接;和/或,所述底盖(1)与外环盖(3)相互铆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不锈钢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上设有外凸边(103)、以及供外界空气进入的第一补气口(102);所述均流板(2)上设有与第一补气口(102)对应的第二补气口(203)、以及沿第二补气口(203)边缘延伸的内铆边(205);所述外环盖(3)上设有与外凸边(103)对应的外铆边(303);所述外凸边(103)与外铆边(303)相互铆合连接;所述第一补气口(102)边缘与内铆边(205)相互铆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不锈钢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盖(3)上设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一锥形面(301),若干所述外环火孔(302)开设于第一锥形面(301)上,若干所述外环火孔(302)随第一锥形面(301)倾斜设置;和/或,所述均流板(2)上设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二锥形面(206),若干所述分流孔(201)开设于第二锥形面(206)上,若干所述分流孔(201)随第二锥形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杰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杰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