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901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薄膜,所述薄膜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引流机构;空气过滤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引流机构的外部一侧。该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利用薄膜将创面进行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然后利用引流机构,来将冲洗液以及其他消炎液体,向创口进行冲洗,并利用一次性吸痰管将淤液吸出,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而供气管与引流机构相连通,当引流机构将储液袋中的液体进行吸取时,会将储液袋中的部分气体一同吸取传输,而导致内外压强出现偏差,从而使外界空气通过供气管和半透膜进行传输,来保证洁净湿润的空气随着冲洗液传输到创面上,为创面提供有氧环境。为创面提供有氧环境。为创面提供有氧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今VSD是指用内部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
[0003]市场上的VSD负压吸引装置技术主要能促进难愈合的创面生长,但目前材料和装置价格昂贵,而且一周就要更换装置,为患者带来经济负担,且无法在负压吸引的过程中,保证创口处处于有氧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VSD负压吸引装置技术主要能促进难愈合的创面生长,但目前材料和装置价格昂贵,而且一周就要更换装置,为患者带来经济负担,且无法在负压吸引的过程中,保证创口处处于有氧环境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包括:
[0006]薄膜,所述薄膜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引流机构;
[0007]空气过滤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引流机构的外部一侧;
[0008]一次性吸痰管,其设置于所述薄膜的外壁一侧;
[0009]吸痰管接口,其设置于所述一次性吸痰管的外壁一侧;
[0010]所述空气过滤机构包括:
[0011]供气管,其设置于所述引流机构的外部一侧;<br/>[0012]半透膜,其设置于所述供气管的外部一侧;
[0013]气管连接头,其设置于所述供气管的外部另一侧。
[0014]优选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
[0015]第一引管,其设置于所述薄膜的外壁一侧;
[0016]第二引管,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引管的外壁一侧;
[0017]流量调节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引管的外部处;
[0018]滴管,其设置于所述流量调节器的内部;
[0019]插头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引管的外部一端。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引管和第二引管相互连通,且第二引管和流量调节器构成包裹结构。
[0021]优选的,所述第二引管和插头端构成插拔结构,且第二引管和滴管相互连通。
[0022]优选的,所述薄膜与引流机构和一次性吸痰管构成固定结构,且一次性吸痰管和吸痰管接口呈一体结构相互连通。
[0023]优选的,所述供气管通过气管连接头和引流机构构成插拔结构,且供气管和半透膜相连通。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采用多个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功能性强,可以利用薄膜将创面进行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然后利用一次性输液管,来将冲洗液以及其他消炎液体,向创口进行冲洗,并利用一次性吸痰管将淤液吸出,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并且该装置采用的医疗器材,均为外科医疗常用器材,相对于成套设备,该组装器材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费用。
[0025]1.本技术,整个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以薄膜与引流机构和一次性吸痰管作为主要结构,结构较为简便,且成本较低,可以进行推广,利用薄膜将创面进行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然后利用引流机构,来将冲洗液以及其他消炎液体,向创口进行冲洗,并利用一次性吸痰管将淤液吸出,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而供气管与引流机构相连通,当引流机构将储液袋中的液体进行吸取时,会将储液袋中的部分气体一同吸取传输,而导致内外压强出现偏差,从而使外界空气通过供气管和半透膜进行传输,来保证洁净湿润的空气随着冲洗液传输到创面上,为创面提供有氧环境。
[0026]2.本技术,引流机构是将冲洗液进行传输的主要结构,其以第一引管和第二引管作为主要基础结构,其连接处采用插拔的结构进行连接,以保证连接处的强度,结构稳定,可以根据需求将第一引管和其他消炎液体进行连通,满足创面的治疗需求,而在第二引管外侧的流量调节器,可以调节流量调节器上的滚轮,来控制第二引管的传输流量,以增加该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的使用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薄膜;2、引流机构;201、第一引管;202、第二引管;203、流量调节器;204、滴管;205、插头端;3、一次性吸痰管;4、吸痰管接口;5、空气过滤机构;501、半透膜;502、供气管;503、气管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薄膜1,薄膜1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引流机构2;空气过滤机构5,其设置于引流机构2的外部一侧;一次性吸痰管3,其设置于薄膜1的外壁一侧;吸痰管接口4,其设置于一次性吸痰管3的外壁一侧;空气过滤机构5包括:供气管502,其设置于引流机构2的外部一侧;半透膜501,其设置于供气管502的外部一侧;气管连接头503,其设置于供气管502的外部另一侧。薄膜1与引流机构2和一次性吸痰管3构成固定结构,且一次性吸痰管3和吸痰管接口4呈一体结构相互连通。供气管502通过气管连接头503和引流机构2构成插拔结构,且供气管
502和半透膜501相连通,整个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以薄膜1与引流机构2和一次性吸痰管3作为主要结构,结构较为简便,且成本较低,可以进行推广,利用薄膜1将创面进行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然后利用引流机构2,来将冲洗液以及其他消炎液体,向创口进行冲洗,并利用一次性吸痰管3将淤液吸出,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而供气管502与引流机构2相连通,当引流机构2将储液袋中的液体进行吸取时,会将储液袋中的部分气体一同吸取传输,而导致内外压强出现偏差,从而使外界空气通过供气管502和半透膜501进行传输,来保证洁净湿润的空气随着冲洗液传输到创面上,为创面提供有氧环境。
[0032]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引流机构2包括:第一引管201,其设置于薄膜1的外壁一侧;第二引管202,其设置于第一引管201的外壁一侧;流量调节器203,其设置于第二引管202的外部处;滴管204,其设置于流量调节器203的内部;插头端205,其设置于第二引管202的外部一端。第一引管201和第二引管202相互连通,且第二引管202和流量调节器203构成包裹结构。第二引管202和插头端205构成插拔结构,且第二引管202和滴管204相互连通,引流机构2是将冲洗液进行传输的主要结构,其以第一引管201和第二引管202作为主要基础结构,其连接处采用插拔的结构进行连接,以保证连接处的强度,结构稳定,可以根据需求将第一引管201和其他消炎液体进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1),所述薄膜(1)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引流机构(2);空气过滤机构(5),其设置于所述引流机构(2)的外部一侧;一次性吸痰管(3),其设置于所述薄膜(1)的外壁一侧;吸痰管接口(4),其设置于所述一次性吸痰管(3)的外壁一侧;所述空气过滤机构(5)包括:供气管(502),其设置于所述引流机构(2)的外部一侧;半透膜(501),其设置于所述供气管(502)的外部一侧;气管连接头(503),其设置于所述供气管(502)的外部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便捷的自制VSD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机构(2)包括:第一引管(201),其设置于所述薄膜(1)的外壁一侧;第二引管(202),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引管(201)的外壁一侧;流量调节器(203),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引管(202)的外部处;滴管(204),其设置于所述流量调节器(20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正李俊民马梦丽谢彤胡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