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88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包括排水板主体、安装排水板主体底端的混凝土浇筑层和安装在排水板主体顶端的作用板,所述作用板的顶端表面安装有斑马线饰面,所述混凝土浇筑层的底端设置有导通槽,且导通槽经混凝土浇筑层向上延伸至斑马线饰面一侧的作用板顶端表面,所述排水板主体的导通槽内部通过装配机构安装有海绵砖,所述海绵砖下方的导通槽内部安装有排水架,所述排水架下方的导向槽内部安装有栅板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使得该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可处于人行道的两端,在市政公路使用时,具有较强的透水性,避免人行道两端积水的同时,不存在明显的孔隙,不影响来往人员行走。不影响来往人员行走。不影响来往人员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为一种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砖作为一种新兴石材,因其优异性能,已然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其中,海绵砖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且不存在明显的孔隙,在铺设道路时,雨水能快速渗透到地下,调节地下水,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0003]在实际使用时,海绵砖的用途实际较为局限,如通过拼装的方式形成市政绿化道路,便于人们行走的同时起到市政工程装饰作用,很少应用到真正的市政交通公路中,而在现有的市政公路中,为了防止积水、便于打扫等因素,往往会将道路设计成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形式,而这个道路铺设方式,往往使得横跨道路左右两侧的人行通道两端的高度较低,由此极容易形成积水的现象,对来往人员的交通造成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工程中会在低洼区域安装一个或多个排水井盖,由此对积水进行排除,而排水井盖或排水网架,本身凹凸感较强,且表面存在较大的孔隙,极容易对来往人员造成阻碍,甚至造成绊倒等不良现象发生,不利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包括排水板主体、安装排水板主体底端的混凝土浇筑层和安装在排水板主体顶端的作用板,所述作用板的顶端表面安装有斑马线饰面,所述混凝土浇筑层的底端设置有导通槽,且导通槽经混凝土浇筑层向上延伸至斑马线饰面一侧的作用板顶端表面,所述排水板主体的导通槽内部通过装配机构安装有海绵砖,所述海绵砖下方的导通槽内部安装有排水架,所述排水架下方的导向槽内部安装有栅板架。
[0006]优选的,所述栅板架的两侧表面皆安装扩展片,且扩展片延伸至混凝土浇筑层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斑马线饰面由连接纹和砖板饰面拼接而成,砖板饰面安装在海绵砖的顶端,且连接纹安装在海绵砖之间的作用板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排水架之间安装有连杆,装配机构安装在连杆与作用板连接处。
[0009]优选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膨胀钉和装配块,装配块安装在海绵砖的两侧表面,膨胀钉安装在连杆的表面,且膨胀钉依次经连杆和装配块延伸至作用板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装配块上方的作用板底端表面设置有梯形凹槽,且梯形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滞留槽。
[0011]优选的,所述滞留槽的内部填充有减震颗粒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通过排水板主体,整个主要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板砖结构,可作用在市政公路所处的人行道的两端,特别是为中间略高两侧略低的市政公路,可在雨水向侧边流动并积蓄在人行道两端低位处的情况下,借助海绵砖的高渗水性,将积蓄在人行道两端的雨水向下渗流,避免雨水等积蓄在人行道两端影响行人来往,而海绵砖表面不存在较明显的孔隙,不会对来往人员行走造成磕磕碰碰等实际影响。
[0014]2、本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通过砖板饰面,和连接纹结合使用,可两两拼接,便于形成完整的斑马线的同时,砖板饰面为渗水性强的白色材料涂覆而成,通过导通槽,作为水体上下导通的通道使用,可将水体导入下方的下水道中使用,通过排水架,由格栅形式的防锈板材制造而成,可在不影响水体上下导通的情况下,对上方的海绵砖进行一定的固定支撑。
[0015]3、本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通过梯形凹槽,可形成一个槽体限位效果,对海绵砖的装配块进行限位顶紧,由此对整个海绵砖进行限位卡紧的效果,并通过膨胀钉,可实现装配块与作用板之间的固定安装效果,并通过滞留槽,可形成多个凹坑,对减震颗粒层的颗粒进行收纳,便于在后续人员来往等产生振动力作用在装配块与梯形槽之间时,受减震颗粒作用下,可形成缓冲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顶端表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扩展片;2、混凝土浇筑层;3、排水板主体;4、海绵砖;5、作用板;6、导通槽;7、栅板架;8、连接纹;9、斑马线饰面;10、砖板饰面;11、连杆;12、排水架;13、膨胀钉;14、减震颗粒层;15、滞留槽;16、装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包括排水板主体3、安装排水板主体3底端的混凝土浇筑层2和安装在排水板主体3顶端的作用板5,混凝土浇筑层2为混凝土浇筑而成,而排水板主体3实际主要由混凝土浇筑层2和作用板5两部分作用,作用板5使用时与人行道的地面衔接,顶端作为人员来往的支撑面使用,作用板5的顶端表面安装有斑马线饰面9,即白色斑马线,混凝土浇筑层2的底端设置有导通槽6,且导通槽6经混凝土浇筑层2向上延伸至斑马线饰面9一侧的作用板5顶端表面,实际使用时,作为上下导通的排水通道使用,排水板主体3的导通槽6内部通过装配机构安装有海绵砖4,作为一种现有的新兴材料,可由风积沙、建筑垃圾等制造而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其顶端表面与作用板5顶端表面齐平,人行道两端的积水可经海绵砖4向下渗透,海绵砖4下方的导通槽16内部安装有排水架12,排水架12为格栅形式的支架,存在多个上下导通的通道,为防锈板材制造而成,如铝合金材料,可在不影响水体上下导通的情况下,对上方的海绵砖4进行一定的固定支撑,避免海绵砖4受自上而下的压力造成破坏等不良现象发生,排水架12下方的导向槽16内部安装有栅板架7,实际使用时,排水架12与栅板架7呈上下对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板主体(3)、安装排水板主体(3)底端的混凝土浇筑层(2)和安装在排水板主体(3)顶端的作用板(5),所述作用板(5)的顶端表面安装有斑马线饰面(9),所述混凝土浇筑层(2)的底端设置有导通槽(6),且导通槽(6)经混凝土浇筑层(2)向上延伸至斑马线饰面(9)一侧的作用板(5)顶端表面,所述排水板主体(3)的导通槽(6)内部通过装配机构安装有海绵砖(4),所述海绵砖(4)下方的导通槽(6)内部安装有排水架(12),所述排水架(12)下方的导向槽(16)内部安装有栅板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板架(7)的两侧表面皆安装扩展片(1),且扩展片(1)延伸至混凝土浇筑层(2)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公路用防内涝海绵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马线饰面(9)由连接纹(8)和砖板饰面(10)拼接而成,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飞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