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术后功能康复锻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骨科术后功能康复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在现如今对患者的治疗中针对普外科和骨科患者通常需要采用专用的医用器材,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但是现有的骨科术后康复锻炼装置还存在着操作复杂,使用不便,功能单一,适用范围狭窄,实用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骨科术后功能康复锻炼装置来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骨科术后功能康复锻炼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骨科术后康复锻炼装置操作复杂,使用不便,功能单一,适用范围狭窄,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外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蹬,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术后功能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箱体(3),所述第一箱体(3)外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蹬(2),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升降箱(4),所述升降箱(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底座(5),所述升降箱(4)的内部设置有驱动底座(5)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底座(5)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护栏(6),所述护栏(6)的内部设置有手臂锻炼装置,所述底座(5)上表面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靠背(7),所述靠背(7)前端外表面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通槽,位于靠背(7)顶端的通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按摩棒(8),所述第一箱体(3)右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按摩棒(8)转动的传动装置(10),位于靠背(7)底端的通槽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设置有推背装置(9),所述推背装置(9)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术后功能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3)的内壁设置有连接两个脚蹬(2)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17),所述第一锥齿轮组(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10),所述传动装置(10)包括与第一锥齿轮组(17)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组(18),所述第二锥齿轮组(18)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9),所述传动轴(1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组(20),所述第三锥齿轮组(20)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组(21),所述第四锥齿轮组(21)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组(22),所述第五锥齿轮组(22)与按摩棒(8)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东,朱凯,陈光友,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