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模块和抑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61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模块和抑振组件。所述弹性模块应用于抑振组件中,弹性模块包括:弹性体,弹性体的上端与抑振组件的质量体下端连接;和底部结构,底部结构安装于弹性体的自由端,底部结构的摆动幅度限制于安装在待减振设备上的限位防撞件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性模块可以限制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运动行程,避免抑振组件与待减振设备直接发生碰撞,保护待减振设备和调谐质量阻尼器自身的结构。谐质量阻尼器自身的结构。谐质量阻尼器自身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模块和抑振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弹性模块和抑振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机组遍布于地球上的大部分环境区域,可大致分为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无论是陆上风力发电机组,还是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机组运行中需要面对各种激励源(包括外部激励和自身激励,如外部不确定的风载荷、波浪载荷、洋流载荷、潮汐载荷、机组结构不平衡、叶轮自身旋转等),而这些确定与不确定的激励源的输入,会引起机组运行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一些异常的表现,其中,最为直观的响应是机组振动。
[0003]风电机组调谐质量阻尼器/动力吸振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抑制振动的装置,在应对风力发电机组外部及内部复杂多变的激励时,起到保护机组安全、保证机组持续发电的作用。图1为调谐质量阻尼器的物理模型的示意图,其中,m、k、c分别为主结构的质量、刚度、阻尼;m
d
、k
d
、c
d
分别为附加结构即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质量、刚度、阻尼,通过添加调谐质量阻尼器。在主结构发生振动场景下,通过调整对应的m
d
、k
d
、c
d
,使得调谐质量阻尼器与主结构反相位运行,可将主结构的振动能量进行吸收、耗散。
[0004]但是,在一些严苛振动工况下,调谐质量阻尼器会发生较大的位移行程,而调谐质量阻尼器通常安装在主结构振动较大的位置,受制于工作环境空间约束,调谐质量阻尼器可能会与主结构发生接触甚至碰撞,轻者会损坏安装在主结构上的设备和阻尼器自身的结构,重者可能会对主结构乃至整个风电机组造成安全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限制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质量块振动摆幅的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弹性模块,应用于抑振组件中,弹性模块包括:弹性体,弹性体的上端与抑振组件的质量体下端连接;和底部结构,底部结构安装于弹性体的自由端,底部结构的摆动幅度限制于安装在待减振设备上的限位防撞件内。
[0007]可选地,弹性模块还可以包括弹性体安装件,弹性体的上端固定于弹性体安装件,弹性体安装件与抑振组件的质量体下端连接。
[0008]可选地,弹性模块还可以包括调整垫片,调整垫片可以设置于弹性体安装件与质量体之间,调整弹性体与质量体之间的距离。
[0009]可选地,弹性模块可以包括多个弹性体,多个弹性体可以呈环状排列,两个弹性体可以为一组,一组弹性体可以连接一个弹性体安装件。
[0010]可选地,调整垫片与弹性体安装件的数量及外部轮廓可以相同,每个调整垫片对应一组弹性体,多个调整垫片呈环状排列,具有随着靠近圆心而周向宽度逐渐变小的收缩形状部。
[0011]可选地,弹性体可以为具有第一预定高度的柱状,弹性体的上端面以及自由端面上分别凸出形成有具有第二预定高度的安装部,分别与弹性体安装件和底部结构固定连接。
[0012]可选地,弹性体在高度方向的中间区域,可以设置有突出的环状加强环。
[0013]可选地,弹性体安装件上可以形成有第一凹入部分,第一凹入部分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弹性体的上端面上的安装部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连接在第一凹入部分中。
[0014]可选地,底部结构可以包括:底板,固定于弹性体的下端,可以自由摆动;以及碰撞件,环绕于底板的外侧,当弹性模块与限位防撞件碰撞时,碰撞件与限位防撞件发生接触。
[0015]可选地,底板上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二凹入部分,每个第二凹入部分上可以形成有第二通孔,弹性体的自由端面上的安装部穿过第二通孔并固定连接。
[0016]可选地,弹性模块可以通过紧固件安装到质量体上,紧固件穿过弹性体安装件和调整垫片上的通孔后,将弹性模块连接于质量体。
[0017]可选地,底板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环状板,碰撞件为弹性件,包覆底板的外周侧的整个高度。
[0018]可选地,限位防撞件可以为防撞环,底部结构的摆动幅度限制于防撞环的环状空腔中。
[0019]可选地,弹性体可以为橡胶柱。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抑振组件,抑振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弹性模块。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设置与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质量块下部连接的弹性模块,限制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运动行程,避免抑振组件与待减振设备直接发生碰撞,并且弹性模块的弹性体可以消耗弹性模块的底部结构与限位防撞件碰撞产生的能量,起到减振作用,保护主结构上的设备和阻尼器自身的结构。
附图说明
[00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的实施例,特征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0023]图1为调谐质量阻尼器的物理模型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弹性模块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26]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限位防撞件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弹性体,11、环状加强环,12和13、安装部,2底板,21、第二凹入部分,22、第二通孔,3、弹性体安装件,31、第一凹入部分,32、第一通孔,33、紧固件,4、调整垫片,41、收缩形状部,5、限位防撞件、6、碰撞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弹性模块和减振装置。
[0030]将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的使用可以不指示顺序或者重要性,而是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将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0031]另外,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组件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0032]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弹性模块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限位防撞件的示意图。
[0034]如图2至图4中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弹性模块,该弹性模块应用于抑振组件(未示出)中。抑振组件可以为包括质量体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动力吸振器,在此不再对抑振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0035]弹性模块包括弹性体1和底部结构。弹性体1的上端与抑振组件的质量体的下端连接。底部结构安装于弹性体1的下端(自由端),其摆动幅度被限制于限位防撞件5内,限位防撞件5安装在待减振设备上。
[0036]在抑振组件在严苛振动工况下导致质量体发生超出预期的摆幅行程时,弹性模块的弹性体发生变形来消纳振动能量,并且弹性模块的底部结构与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模块,应用于抑振组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模块包括:弹性体(1),所述弹性体(1)的上端与所述抑振组件的质量体下端连接;和底部结构,所述底部结构安装于所述弹性体(1)的自由端,其摆动幅度限制于安装在待减振设备上的限位防撞件(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模块还包括弹性体安装件(3),所述弹性体(1)的所述上端固定于所述弹性体安装件(3),所述弹性体安装件(3)与所述抑振组件的质量体下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模块还包括调整垫片(4),所述调整垫片(4)设置于所述弹性体安装件(3)与所述质量体之间,调整所述弹性体(1)与所述质量体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模块包括多个所述弹性体(1),多个所述弹性体(1)呈环状排列,两个所述弹性体(1)为一组,一组所述弹性体(1)连接一个所述弹性体安装件(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垫片(4)与所述弹性体安装件(3)的数量及外部轮廓相同,每个所述调整垫片(4)对应一组所述弹性体(1),多个所述调整垫片(4)呈环状排列,具有随着靠近圆心而周向宽度逐渐变小的收缩形状部(4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1)为具有第一预定高度的柱状,所述弹性体(1)的上端面以及自由端面上分别凸出形成有具有第二预定高度的安装部(12,13),分别与所述弹性体安装件(3)和所述底部结构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良李双虎高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