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797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包括容器、隔板、操纵杆、堵塞球及滤网筐,容器顶端具有敞口;隔板边沿与容器内壁固定且将容器内部分为上部的消毒腔和下部的出液腔,隔板上靠近一侧的位置设有漏液孔,对应出液腔的容器底壁设有排液孔;操纵杆一端竖直插入容器内;堵塞球固定在操纵杆位于容器内的一端且可堵塞漏液孔;滤网筐位于上部消毒腔内且对应操纵杆一侧且与容器可拆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容器内注入无菌液或者消毒液,外植体可以在容器内消毒杀菌;打开漏液孔,容器内无菌液或者消毒液可以通过漏液孔和排液孔排出容器;不仅可以避免反复倾倒消毒液或无菌液,还可以避免外植体掉出容器。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组织培养灭菌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组织培养的起点是无菌培养材料,最初的无菌材料来源于外植体,茎尖、茎段、根、叶、子叶、胚轴等都可是外植体,外植体成为无菌培养材料首先要灭菌,
[0003]传统的无菌培养方法为:组培人员先将外植体放入无菌培养瓶内,然后倒入酒精,放置一段时间后,倾倒出酒精,倒入无菌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倾倒出无菌液,倒入消毒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倾倒出消毒液,倒入无菌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倾倒出无菌水;以酒精

无菌液

消毒液

无菌水为一个循环,根据不同外植体进行不同次数的循环,此外液体放置时间段还需要经过酒精灯灼烧玻璃棒或者镊子搅拌液体,进而增加外植体和溶液的接触。
[0004]以上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复倾倒液体,操作过于繁琐,而且倾倒液体时容易将外植体一起倒出,其次为经过酒精灯灼烧的玻璃棒或者镊子搅拌酒精或者消毒液,极易引起酒精燃烧或者使消毒液受热分解,释放有毒气体。
[0005]因此,如何避免反复倾倒,且能避免使用酒精灯灼烧的玻璃棒或者镊子搅拌液体的外植体灭菌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解决现有植物组织培养中上述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包括容器、隔板、操纵杆、堵塞球及滤网筐,
[0008]容器顶端具有敞口;隔板边沿与容器内壁固定且将容器内部分为上部的消毒腔和下部的出液腔,隔板上靠近一侧的位置设有漏液孔,对应出液腔的容器底壁设有排液孔;操纵杆一端竖直插入容器内;堵塞球固定在操纵杆位于容器内的一端且可堵塞漏液孔;滤网筐位于上部消毒腔内且对应操纵杆一侧且与容器可拆卸。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隔板边沿与容器内壁固定且将容器内部分为上部的消毒腔和下部的出液腔,隔板上靠近一侧的位置设有漏液孔,对应出液腔的容器底壁设有排液孔,容器内注入无菌液或者消毒液,外植体可以在容器内消毒杀菌;拉动操纵杆向上运动,操纵杆带动堵塞球向上运动,打开漏液孔,容器内无菌液或者消毒液可以通过漏液孔和排液孔排出容器;不仅可以避免反复倾倒消毒液或无菌液,还可以避免外植体掉出容器。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进一步,容器顶端的敞口处可以具有多个滤网筐固定凹槽;滤网筐外侧壁连接多个挂钩,且通过多个挂钩分别一一可拆卸钩挂在多个滤网筐固定凹槽上。
[0012]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上盖和侧盖,上盖可拆卸盖设在容器顶部的敞口处且对应漏
液孔位置设有第一通孔;侧盖可拆卸盖设在容器下侧壁的排液孔处;操纵杆一端竖直穿过第一通孔插入容器内。
[0013]进一步,还可以包括手把和按键组件,手把固定在容器外侧壁且靠近容器一侧具有按键固定槽;按键组件固定在按键固定槽内且能拉动操纵杆向上运动。
[0014]进一步,按键组件包括壳体、弹簧、压片、连接杆、按键、绳索、支架、滑轮;壳体固定在按键固定槽内且顶部具有按键通过孔;弹簧底端固定在壳体内底端;压片一侧与弹簧顶端固定连接,另一侧的一端与绳索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底端与压片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按键底端固定在连接杆顶端且能穿过按键通过孔上下运动;绳索缠绕在滑轮上且另一端与操纵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滑轮中部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架固定在壳体内顶端。
[0015]操作过程说明:
[0016]向下按压按键,按键向下按压连接杆,连接杆向下按压压片,压片向下挤压弹簧并且压片的另一侧的一端向下拉动绳索一端,绳索另一端向上移动,带动操纵杆向上移动,此时堵塞球打开漏液口孔;松开按键,弹簧恢复初始状态,并向上抬起压片,绳索另一端失去向上的拉力外加操纵杆的重力,操纵杆向下运动,并带动堵塞球堵塞漏液孔。
[0017]进一步,堵塞球可以为椭球体,其最大直径大于漏液孔直径,最小直径小于漏液孔直径。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堵塞球最大直径大于漏液孔直径,堵塞球堵塞漏液孔时,可以防止容器内液体渗漏;堵塞球最小直径小于漏液孔直径,方便操纵杆提起堵塞球。
[0019]进一步,上盖中部可以具有第二通孔,还包括摇杆、横杆、摇柄、多个扇叶,摇杆竖直穿过第二通孔插入容器内且与第二通孔转动连接;横杆垂直摇杆且一端与摇杆一端固定连接;摇柄平行摇杆其一端与横杆另一端端固定连接;多个扇叶水平布置在容器内且均固定在摇杆另一端。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动摇柄,扇叶转动,扇叶搅动容器内消毒液或者无菌水,加速液体与外植体接触,提高灭菌效率。
[0021]进一步,容器、上盖、侧盖、手把、隔板、堵塞球、操纵杆、滤网筐、壳体、弹簧、压片、连接杆、按键、绳索、支架、滑轮、摇杆、横杆、摇柄及多个扇叶均为耐121℃高温耐0.2MPa高压的材质制成。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植体灭菌前,灭菌装置可以先进行高温高压式杀菌消毒。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中容器开口处局部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中容器和滤网筐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容器,2、上盖,3、侧盖,4、手把,5、隔板,6、堵塞球,7、操纵杆,8、按键组件,81、壳
体,82、弹簧,83、压片,84、连接杆,85、按键,86、绳索,87、支架,88、滑轮,9、滤网筐,91、挂钩,10、摇杆,11、横杆,12、摇柄,13、扇叶,14、滤网筐固定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9]如图1所示,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包括容器1、隔板5、操纵杆7、堵塞球6及滤网筐9,
[0030]容器1顶端具有敞口;隔板5边沿与容器1内壁固定且将容器1内部分为上部的消毒腔和下部的出液腔,隔板5上靠近一侧的位置设有漏液孔,对应出液腔的容器1底壁设有排液孔;操纵杆7一端竖直插入容器1内;堵塞球6固定在操纵杆7位于容器1内的一端且可堵塞漏液孔;滤网筐9位于上部消毒腔内且对应操纵杆7一侧且与容器1可拆卸。
[003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容器1顶端的敞口处具有多个滤网筐固定凹槽14;滤网筐9外侧壁连接多个挂钩91,且通过多个挂钩91分别一一可拆卸钩挂在多个滤网筐固定凹槽14上。
[0032]在一些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1)、隔板(5)、操纵杆(7)、堵塞球(6)及滤网筐(9),所述容器(1)顶端具有敞口;所述隔板(5)边沿与所述容器(1)内壁固定且将所述容器(1)内部分为上部的消毒腔和下部的出液腔,所述隔板(5)上靠近一侧的位置设有漏液孔,对应所述出液腔的所述容器(1)底壁设有排液孔;所述操纵杆(7)一端竖直插入所述容器(1)内;所述堵塞球(6)固定在所述操纵杆(7)位于所述容器(1)内的一端且可堵塞所述漏液孔;所述滤网筐(9)位于所述上部消毒腔内且对应操纵杆(7)一侧且与所述容器(1)可拆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顶端的敞口处具有多个滤网筐固定凹槽(14);所述滤网筐(9)外侧壁连接多个挂钩(91),且通过多个所述挂钩(91)分别一一可拆卸钩挂在多个所述滤网筐固定凹槽(1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2)和侧盖(3),所述上盖(2)可拆卸盖设在所述容器(1)顶部的敞口处且对应所述漏液孔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侧盖(3)可拆卸盖设在所述容器(1)下侧壁的排液孔处;所述操纵杆(7)一端竖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插入所述容器(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把(4)和按键组件(8),所述手把(4)固定在所述容器(1)外侧壁且靠近所述容器(1)一侧具有按键固定槽;所述按键组件(8)固定在所述按键固定槽内且能拉动所述操纵杆(7)向上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培养植物组织外植体的简易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8)包括壳体(81)、弹簧(82)、压片(83)、连接杆(84)、按键(85)、绳索(86)、支架(87)、滑轮(88);所述壳体(81)固定在所述按键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