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入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788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入给药装置,包括压力推进器、第一壳体和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压力推进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压力推进器包括蓄压机构和释放机构;所述蓄压机构具有蓄压和释放两种状态,在蓄压状态下,所述蓄压机构与所述释放机构卡接;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蓄压机构与所述释放机构脱离;当所述吸入给药装置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时,大气压驱动所述释放机构释放所述蓄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入给药装置具有蓄压机构和释放机构,蓄压机构蓄压后由释放机构释放,释放机构的释放动作由使用者吸气引发,将使用者的手部操作与呼吸节奏完全分离开来,完美实现了药物喷出与使用者的吸气同步。使用者的吸气同步。使用者的吸气同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入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入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入给药装置是将药物从使用者(患者)口腔喷入,让药剂随着使用者吸气进入呼吸系统的一种给药设备。现有吸入给药装置的操作方法通常是,使用者(患者)按压药瓶上的定量阀,同时吸气将抛射剂带出的药物吸入肺部或呼吸道中。
[0003]因此现有技术的吸入给药装置,对使用者(患者)的手部按压和吸气动作的同步性要求很高。但是,对于一部分使用者(患者),尤其是年幼、年老以及需要他人辅助给药的使用者 (患者)来说,现有技术的吸入给药装置会产生极大困扰,往往手、口的配合很难一致,药物很少被吸入呼吸道内,而大量遗留在咽喉部或者口腔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吸入给药装置,可确保吸入给药装置在患者吸气时给药。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入给药装置,包括压力推进器、第一壳体和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压力推进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压力推进器包括蓄压机构和释放机构;所述蓄压机构具有蓄压和释放两种状态,在蓄压状态下,所述蓄压机构与所述释放机构卡接;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蓄压机构与所述释放机构脱离;当所述吸入给药装置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时,大气压驱动所述释放机构释放所述蓄压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蓄压机构包括活塞壳、活塞齿条、按压柱齿条、齿轮和螺旋弹簧;所述活塞壳活动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活塞齿条一体设置在所述活塞壳内,且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底板延伸;所述活塞齿条和所述按压柱齿条别设置在所述齿轮周向上相对的两侧,且均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活塞壳之间,所述螺旋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活塞壳的活动方向一致。
[0007]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柱齿条包括一体连接的按压柱和第二啮合齿条;所述第二啮合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啮合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按压柱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底板上的通孔露出所述第一壳体底板。
[0008]进一步的,按压柱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按压柱露出所述第一壳体底板的末端设有按压帽。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板上一体设有齿轮架;所述齿轮通过齿轮轴设置在所述齿轮架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卡接件和释放件;所述卡接件呈“凹”字形的块状结构,其底部一侧通过销轴枢接在所述齿轮架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活塞齿条的末端设有卡勾;所述卡接件在与所述齿轮架枢接一侧
的敞口内侧设有卡槽;在蓄压状态下,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卡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释放件为片状;所述释放件设置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板之间;当所述吸入给药装置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时,大气压推动所述释放件挤压所述卡接件远离枢接的一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底板与所述释放件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尺寸小于所述释放件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被所述释放件遮盖。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扭簧的主体固定在所述齿轮架上;所述扭簧的一个扭臂支撑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板上,另一个扭臂压住所述卡接件,将所述释放件压紧在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板之间。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本技术的吸入给药装置,具有蓄压机构和释放机构,蓄压机构蓄压后由释放机构释放,释放机构的释放动作由使用者吸气引发,将使用者的手部操作与使用者的呼吸节奏完全分离开来;蓄压机构释放后触发配置在第二壳体内的药瓶定量阀,药瓶喷药,因此药瓶定量阀的触发时机仅由使用者的吸气决定,完美实现了药物喷出与使用者的吸气同步,带给使用者良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吸入给药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2是图1沿A

A向的剖视图;
[0019]图3是图2中B部放大图;
[0020]图4是图1沿C

C向的剖视图;
[0021]图5是图4中D部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压力推进器;
[0024]2、蓄压机构;21、活塞壳;22、活塞齿条;23、按压柱齿条、24、齿轮;25、螺旋弹簧;
[0025]3、释放机构;30、卡接件;31、释放件;32、扭簧;
[0026]4、第一壳体;40、齿轮架;
[0027]5、药瓶;
[0028]6、第二壳体;
[0029]7、按压帽;
[0030]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h”、“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
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吸入给药装置,包括压力推进器1、第一壳体4 和第二壳体6,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6配合,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具体的,容纳空间用于放置药瓶5,该药瓶5可以在容纳空间中上下自由移动。药瓶5为现有技术中的带有定量阀的耐压容器,定量阀的按压部朝向第一壳体4。压力推进器1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位于药瓶5 与第一壳体4之间。
[0033]第一壳体4为敞口筒体。第二壳体6的一端设有吸嘴,另一端与第一壳体4的敞口端连接。作为优选手段,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6通过螺纹连接。
[0034]如图3至图5所示,压力推进器1包括蓄压机构2和释放机构3。蓄压机构2具有蓄压和释放两种状态,在蓄压状态下,蓄压机构2与释放机构3卡接;在释放状态下,蓄压机构 2与释放机构3脱离。
[0035]蓄压机构2包括活塞壳21、活塞齿条22、按压柱齿条23、齿轮24和螺旋弹簧25。
[0036]活塞壳21为带底的筒体,在活塞壳21的板体上设有通气孔。活塞壳21活动配置在第一壳体4内,且活塞壳21的开口朝向第一壳体4的底板。螺旋弹簧25配置在活塞壳21与第一壳体4之间,螺旋弹簧25的伸缩方向与活塞壳21的活动方向一致。作为优选手段,螺旋弹簧25为大口径弹簧,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推进器、第一壳体和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压力推进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压力推进器包括蓄压机构和释放机构;所述蓄压机构具有蓄压和释放两种状态;在蓄压状态下,所述蓄压机构与所述释放机构卡接;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蓄压机构与所述释放机构脱离;当所述吸入给药装置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时,大气压驱动所述释放机构释放所述蓄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压机构包括活塞壳、活塞齿条、按压柱齿条、齿轮和螺旋弹簧;所述活塞壳活动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活塞齿条一体设置在所述活塞壳内,且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底板延伸;所述活塞齿条和所述按压柱齿条别设置在所述齿轮周向上相对的两侧,且均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活塞壳之间,所述螺旋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活塞壳的活动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柱齿条包括一体连接的按压柱和第二啮合齿条;所述第二啮合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啮合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按压柱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底板上的通孔露出所述第一壳体底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柱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龙阚星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咔噻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