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钻及其小电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76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钻及其小电机控制电路,电钻包括主电机、小电机、钻头、换档组件、单片机和小电机控制电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至单片机的第一小电机控制输出端;第一MOS管的漏极还连接至小电机的第一输入端;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单片机的第二小电机控制输出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单片机的第二小电机控制输出端;第三MOS管的漏极还连接至小电机的第二输入端;第四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九电阻连接至单片机的第一小电机控制输出端。通过小电机为换档组件提供动力,用户不需要以推动的方式来调节推块或者档位调节环等外部组件,使用起来较为省力,操作方便,换档效率高。换档效率高。换档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钻及其小电机控制电路


[0001]本申请涉及电钻的
,尤其涉及电钻及其小电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钻是一种用来拆装螺钉以及钻孔的工具,目前,市面上的电钻的调节都是采用机械档位,往往通过带有丝印或镭雕符号的调节环实现调节,用户在使用电钻时,都需要提前预判所工作的螺钉的大概需求,然后提前在电钻上设定档位,操作者使用推块等机壳外部开关手动进行档位调节,也就是说,对非专业的用户而言,需要手动调节推块来改变电钻输出,较为费力,且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钻及其小电机控制电路,解决现有电钻在设定档位时需要手动调节推块,操作费力、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本申请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钻的小电机控制电路,所述电钻包括主电机、小电机、钻头、换档组件、单片机和小电机控制电路,所述主电机用于为所述钻头提供动力,所述小电机用于为所述换档组件提供动力,所述小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MOS管至第四MOS管以及第一电阻至第十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至电池正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至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还连接至所述小电机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五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至第三MOS 管的栅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电池正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 MOS管的漏极还连接至所述小电机的第二输入端,第八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三M 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十电阻设置于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三M OS管为P沟道MOS管,所述第二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为N沟道MOS 管。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小电机,通过小电机为换档组件提供动力,用户不需要以推动的方式来调节推块或者档位调节环等外部组件,使用起来较为省力,操作方便,换档效率高;设置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对其基极电流进行放大,降低第一MOS管、第三MOS管的栅极电压,实现第一MOS管、第三 MOS管的导通,由此,当单片机的第一小电机控制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第一 MOS管、第四MOS管导通,小电机的转向为第一转向,带动换档组件发
生第一方向的运动,当单片机的第二小电机控制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导通,小电机的转向为第二转向,带动换档组件发生第二方向的运动,从而通过小电机的正反转来带动换档组件,实现电钻的档位控制。
[000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小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正极,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四端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换档检测输入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五端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换档检测输入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六端接地。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第一接线端子,实现小电机控制电路与外部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
[000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小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一电阻和第一开关,所述小电机的转向为第一转向时所述第一开关的通断状态发生变化;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预设电压输出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一换档检测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十一电阻和所述第一开关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小电机的转向为第一转向时,第一开关的通断状态发生变化,第十一电阻和第一开关之间的电压发生变化,单片机接收到小电机换档的第一种反馈信号,其中第十一电阻起到限流作用。
[000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为常开开关。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对常开开关来说,闭合时电路导通。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小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二电阻和第二开关,所述小电机的转向为第二转向时所述第二开关的通断状态发生变化;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预设电压输出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二换档检测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第二开关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小电机的转向为第二转向时,第二开关的通断状态发生变化,第十二电阻和第二开关之间的电压发生变化,单片机接收到小电机换档的第二种反馈信号,其中第十二电阻起到限流作用。
[00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为常开开关。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对常开开关来说,闭合时电路导通。
[00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小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十三电阻至第十六电阻;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正极,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三端通过第十四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四端通过第十五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换档检测输入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五端通过所述第十六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换档检测输入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六端接地。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第二接线端子,实现小电机控制电路与外部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小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接线端子、第三开关、第十七电阻以及第十八电阻;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预设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第一端还通过顺次串联的所述第十七电阻、所述第十八电阻和所述第三开
关接地,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第五端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换档输入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第五端还连接于所述第十七电阻和所述第十八电阻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第三接线端子,实现小电机控制电路与外部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第三开关的通断状态发生变化时,第十七电阻和第十八电阻之间的电压发生变化,单片机接收到换档信号,其中第十七电阻还起到限流作用。
[00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十七电阻和所述第十八电阻的阻值相同。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十七电阻和第十八电阻的阻值相同,电路的稳定性较佳。
[001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钻的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钻包括主电机、小电机、钻头、换档组件、单片机和小电机控制电路,所述主电机用于为所述钻头提供动力,所述小电机用于为所述换档组件提供动力,所述小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MOS管至第四MOS管以及第一电阻至第十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至电池正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至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还连接至所述小电机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五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至第三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电池正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还连接至所述小电机的第二输入端,第八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十电阻设置于所述第四MO 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三MOS管为P沟道MOS管,所述第二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为N沟道MOS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的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正极,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小电机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四端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换档检测输入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五端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换档检测输入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六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钻的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一电阻和第一开关,所述小电机的转向为第一转向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丹雷飞刘晓东刘海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器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