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缓冲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69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薄布层、若干连续的厚布层、第二薄布层;所述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均包括聚酯硅树脂表层、玻璃纤维布中间层和氟橡胶内层;或者所述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均包括玄武岩纤维布表层和氟橡胶内层;或者所述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均包括聚酯硅树脂表层、玄武岩纤维布中间层和氟橡胶内层。每个所述的厚布层均由含有一面平纹另一面斜纹的玻璃纤维布浸渍于液态氟橡胶中制得;所述第一薄布层、若干连续的厚布层、第二薄布层之间通过硫化粘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度缓冲垫具有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等优势。生产成本低等优势。生产成本低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的缓冲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的缓冲垫,属于材料


技术介绍

[0002]在制造印刷基板等层压板的过程中,在冲压成形、热压接的工序中,使用作为冲压对象物的层压板材料夹持在作为加热加压机构的热板之间,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和热。为了得到精度良好的成型品,在热压中,为了使施加给层压板材料的热和压力全面均匀化,需要使平板状的缓冲材料介于热板和层压板材料之间进行热压。
[0003]现有技术中,热压用缓冲材料大多使用层叠3至20张左右的牛皮纸或棉绒纸的纸制材料。对于纸制的缓冲材料而言,除了价格低廉之外,在缓冲性、面内均匀性以及热传递性的方面,还具备平衡良好的物性。但是纸制的缓冲材料在冲压之后没有空隙的恢复力,进而构成纤维发生热劣化,所以存在无法在多次冲压中反复使用的缺点。
[0004]申请号为201911210682.8的专利技术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缓冲垫,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表层,所述表层包括聚四氟乙烯层、玻璃纤维布层以及内部含有气孔氟橡胶层;第一厚布层,所述第一厚布层由玻璃纤维布浸渍于液态氟橡胶中固化后制得;第一薄布层,所述第一薄布层为内部含有气孔的氟橡胶;第二厚布层;第二薄布层;第三厚布层;第三薄布层;第四厚布层;第四薄布层;第五厚布层;第五薄布层;第六厚布层。该新型缓冲垫由玻璃纤维和含气孔的氟橡胶组成,具有优良缓冲性能,良好耐热性(可在240℃高温下长期使用)和低形变率等突出优点,是超越传统压合垫和牛皮纸的高性能缓冲垫材。
[0005]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垫存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性能不稳定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的高强度缓冲垫。
[0007]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薄布层、若干连续的厚布层、第二薄布层;所述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均包括聚酯硅树脂表层、玻璃纤维布中间层和氟橡胶内层;每个所述的厚布层均由含有一面平纹另一面斜纹的玻璃纤维布浸渍于液态氟橡胶中制得;所述第一薄布层、若干连续的厚布层、第二薄布层之间通过硫化粘合而成。
[0008]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方案,所述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均包括玄武岩纤维布表层和氟橡胶内层,或聚酯硅树脂表层、玄武岩纤维布中间层和氟橡胶内层。
[0009]进一步地,各个所述的厚布层之间的厚度和重量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一薄布层、第二薄布层的厚度和重量均相等;任一所述的厚布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薄布层、第二薄布层的厚度之比为2.5~5;任一所述的厚布层的重量与所述第一薄布层、第二薄布层的重量之比为3~5.5。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续的厚布层为四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厚布层、第二厚布层、
第三厚布层、第四厚布层;所述第一厚布层与所述第一薄布层中的氟橡胶内层相连;所述第四厚布层与所述第二薄布层中的氟橡胶内层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续的厚布层为六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厚布层、第二厚布层、第三厚布层、第四厚布层、第五厚布层、第六厚布层;所述第一厚布层与所述第一薄布层中的氟橡胶内层相连;所述第六厚布层与所述第二薄布层中的氟橡胶内层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聚酯硅树脂表层设于所述玻璃纤维布中间层的上方,且部分聚酯硅树脂渗入所述玻璃纤维布中间层;所述氟橡胶内层设于所述玻璃纤维布中间层的下方,且部分氟橡胶渗入所述玻璃纤维布中间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玄武岩纤维布表层设于最外层,所述氟橡胶内层设于所述玄武岩纤维布表层的下方,且部分氟橡胶渗入所述玄武岩纤维布表层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聚酯硅树脂表层设于所述玄武岩纤维布中间层的上方,且部分聚酯硅树脂渗入所述玄武岩纤维布中间层;所述氟橡胶内层设于所述玄武岩纤维布中间层的下方,且部分氟橡胶渗入所述玄武岩纤维布中间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缓冲垫具有生产成本低、缓冲性能好、强度高、工序简单等优势,尤其是当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采用玄武岩纤维布表层和氟橡胶内层时,玄武岩纤维布比玻纤布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和回弹性,不会因为反复使用导致纤维碎断而不能使用,所以使用寿命更长;不容易穿刺皮肤,生产使用环节都更环保、更安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和2中提供的具有六层厚布层的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3、4、5中提供的具有四层厚布层的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1和3中提供的缓冲垫中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2和4中提供的缓冲垫中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实施例5中提供的缓冲垫中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

第一薄布层;2

第二薄布层;3

第一厚布层;4

第二厚布层;5

第三厚布层;6

第四厚布层;7

第五厚布层;8

第六厚布层;9

玄武岩纤维布表层; 10

氟橡胶内层;11

聚酯硅树脂表层;12

玻璃纤维布中间层;13

玄武岩纤维布中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具体解释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和3所示,一种高强度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薄布层1、六层连续的厚布层、第二薄布层2;所述第一薄布层1和第二薄布层 2均包括聚酯硅树脂表层11、玻璃纤维布中间层12和氟橡胶内层10;所述聚酯硅树脂表层设于所述玻璃纤维布中间层12的上方,且部分聚酯硅树脂渗入所述玻璃纤维布中间层12;所述氟橡胶内层10设于所述玻璃纤维布中间层12的下方,且部分氟橡胶渗入所述玻璃纤维布中间层12。
[0025]所述连续的厚布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厚布层3、第二厚布层4、第三厚布层5、第
四厚布层6、第五厚布层7、第六厚布层8;所述第一厚布层3与所述第一薄布层1中的氟橡胶内层10相连;所述第六厚布层8与所述第二薄布层2 中的氟橡胶内层10相连。每个所述的厚布层均由含有一面平纹另一面斜纹的玻璃纤维布浸渍于液态氟橡胶中制得;所述第一薄布层1、六层连续的厚布层、第二薄布层2之间通过硫化粘合而成。
[0026]各个所述的厚布层之间的厚度和重量相等;所述第一薄布层1、第二薄布层 2的厚度和重量均相等。任一所述的厚布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薄布层1、第二薄布层2的厚度之比为3;任一所述的厚布层的重量与所述第一薄布层1、第二薄布层2的重量之比为4。
[0027]实施例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薄布层、若干连续的厚布层、第二薄布层;所述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均包括聚酯硅树脂表层、玻璃纤维布中间层和氟橡胶内层;每个所述的厚布层均由含有一面平纹另一面斜纹的玻璃纤维布浸渍于液态氟橡胶中制得;所述第一薄布层、若干连续的厚布层、第二薄布层之间通过硫化粘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布层和第二薄布层均包括玄武岩纤维布表层和氟橡胶内层,或聚酯硅树脂表层、玄武岩纤维布中间层和氟橡胶内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的厚布层之间的厚度和重量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一薄布层、第二薄布层的厚度和重量均相等;任一所述的厚布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薄布层、第二薄布层的厚度之比为2.5~5;任一所述的厚布层的重量与所述第一薄布层、第二薄布层的重量之比为3~5.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的厚布层为四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厚布层、第二厚布层、第三厚布层、第四厚布层;所述第一厚布层与所述第一薄布层中的氟橡胶内层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文朱葛中陈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睿氟之丰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