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光阻燃型化纤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53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遮光阻燃型化纤布,包括化纤底层、复合化纤层、第一阻燃层、防水层、遮光层和温和亲肤层,所述化纤底层两侧贴合有复合化纤层,所述复合化纤层外侧面设有第一阻燃层,所述第一阻燃层外侧设有防水层,一侧所述防水层外侧设有遮光层,另一侧防水层外侧设有温和亲肤层,所述复合化纤层由混合纤维线与导电纤维线并排交错织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复合化纤层的设置实现了化纤布具备抗菌和防静电的功能,同时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的双重阻燃大大增加了化纤布的阻燃性能,防水层可使化纤布具备防水功效,且内侧的温和亲肤层的设置使化纤布内表面温和不刺激,有效的保护人体皮肤。肤。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遮光阻燃型化纤布


[0001]本技术涉及化纤布
,尤其涉及一种遮光阻燃型化纤布。

技术介绍

[0002]化学纤维织物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衣料,种类较多,这里主要是指由化学纤维加工成的纯纺、混纺或交织物,也就是说由纯化纤织成的织物,不包括与天然纤维间的混纺、交织物,化纤织物的特性由织成它的化学纤维本身的特性决定;
[0003]传统的化纤布仅仅只由单一的化纤纤维织成,其中会添加一些化学涂层,而化学涂层与人体皮肤接触会刺激伤害皮肤,造成过敏或皮炎等症状,同时现有的化纤布阻燃效果差且不防水,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遮光阻燃型化纤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遮光阻燃型化纤布,该遮光阻燃型化纤布通过复合化纤层的设置实现了化纤布具备抗菌和防静电的功能,同时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的双重阻燃大大增加了化纤布的阻燃性能,防水层可使化纤布具备防水功效,且内侧的温和亲肤层的设置使化纤布内表面温和不刺激,有效的保护人体皮肤。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遮光阻燃型化纤布,包括化纤底层、复合化纤层、第一阻燃层、防水层、遮光层和温和亲肤层,所述化纤底层两侧贴合有复合化纤层,所述复合化纤层外侧面设有第一阻燃层,所述第一阻燃层外侧设有防水层,一侧所述防水层外侧设有遮光层,另一侧防水层外侧设有温和亲肤层,所述复合化纤层由混合纤维线与导电纤维线并排交错织成。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合纤维线由两根化纤线交错编织而成,一根所述化纤线外侧包裹有第二阻燃层,另一根所述化纤线外侧包裹有纳米复合抗菌层,所述第二阻燃层厚度为50

100μm,所述纳米复合抗菌层厚度为20

40μm。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阻燃层涂布厚度为200

300μm,所述防水层涂布厚度为150

200μm,所述遮光层涂布厚度为200

250μm,所述温和亲肤层涂布厚度为200

300μm。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合化纤层外侧贴合面设有贴合化纤网,所述贴合化纤网通过丙烯酸胶合在复合化纤层表面,所述第一阻燃层为纳米阻燃剂、EVA树脂、水性颜料分散液和丙烯酸复合涂布在贴合化纤网上的涂层。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水层为油性PU层,所述防水层外侧也设有贴合化纤网,所述遮光层为遮光助剂、EVA树脂、水性颜料分散液和丙烯酸复合涂布在防水层外侧的贴合化纤网上的涂层。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复合化纤层的设置实现了化纤布具备抗菌和防静电的功能,同时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的双重阻燃大大增加了化纤布的阻燃性能,防水层可使化纤布具备防水功效,且内侧的温和亲肤层的设置使化纤布内表面温和
不刺激,有效的保护人体皮肤。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涂层结构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复合化纤层编织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混合纤维线编织结构图。
[0014]图4为本技术混合纤维线截面图。
[0015]其中:1、化纤底层;2、复合化纤层;3、第一阻燃层;4、防水层;5、遮光层;6、温和亲肤层;7、混合纤维线;8、导电纤维线;9、化纤线;10、第二阻燃层;11、纳米复合抗菌层;12、贴合化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7]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遮光阻燃型化纤布,包括化纤底层1、复合化纤层2、第一阻燃层3、防水层4、遮光层5和温和亲肤层6,化纤底层1两侧贴合有复合化纤层2,复合化纤层2外侧面设有第一阻燃层3,第一阻燃层3外侧设有防水层4,一侧防水层4外侧设有遮光层5,另一侧防水层4外侧设有温和亲肤层6,复合化纤层2由混合纤维线7与导电纤维线8并排交错织成,防水层4可使化纤布具备防水功效,温和亲肤层6的设置使化纤布内表面温和不刺激,有效的保护人体皮肤。
[0018]混合纤维线7由两根化纤线9交错编织而成,一根化纤线9外侧包裹有第二阻燃层10,另一根化纤线9外侧包裹有纳米复合抗菌层11,第二阻燃层10厚度为50

100μm,纳米复合抗菌层11厚度为20

40μm,化纤布具备抗菌和防静电的功能。
[0019]第一阻燃层3涂布厚度为200

300μm,防水层4涂布厚度为150

200μm,遮光层5涂布厚度为200

250μm,温和亲肤层6涂布厚度为200

300μm。
[0020]复合化纤层2外侧贴合面设有贴合化纤网12,贴合化纤网12通过丙烯酸胶合在复合化纤层2表面,第一阻燃层3为纳米阻燃剂、EVA树脂、水性颜料分散液和丙烯酸复合涂布在贴合化纤网12上的涂层。
[0021]防水层4为油性PU层,防水层4外侧也设有贴合化纤网12,遮光层5为遮光助剂、EVA树脂、水性颜料分散液和丙烯酸复合涂布在防水层4外侧的贴合化纤网12上的涂层。
[0022]该遮光阻燃型化纤布通过复合化纤层2的设置实现了化纤布具备抗菌和防静电的功能,同时第一阻燃层3和第二阻燃层10的双重阻燃大大增加了化纤布的阻燃性能,防水层4可使化纤布具备防水功效,且内侧的温和亲肤层6的设置使化纤布内表面温和不刺激,有效的保护人体皮肤。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阻燃型化纤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化纤底层(1)、复合化纤层(2)、第一阻燃层(3)、防水层(4)、遮光层(5)和温和亲肤层(6),所述化纤底层(1)两侧贴合有复合化纤层(2),所述复合化纤层(2)外侧面设有第一阻燃层(3),所述第一阻燃层(3)外侧设有防水层(4),一侧所述防水层(4)外侧设有遮光层(5),另一侧防水层(4)外侧设有温和亲肤层(6),所述复合化纤层(2)由混合纤维线(7)与导电纤维线(8)并排交错织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光阻燃型化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纤维线(7)由两根化纤线(9)交错编织而成,一根所述化纤线(9)外侧包裹有第二阻燃层(10),另一根所述化纤线(9)外侧包裹有纳米复合抗菌层(11),所述第二阻燃层(10)厚度为50

100μm,所述纳米复合抗菌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豪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