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柱干式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32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梁柱干式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柱、预制梁、第二预制柱与黏结介质,第一预制柱内设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开口端贯穿第一预制柱的端面设置;预制梁内设有两端连通的第二套筒,第二套筒贯穿预制梁两端面设置;第二预制柱内设有第二柱纵筋,第二柱纵筋的一端穿过第二预制柱,第二柱纵筋位于第二预制柱外的一端穿过第二套筒延伸至第一套筒内;黏结介质填充于第一套筒内和第二套筒内,第二柱纵筋通过黏结介质分别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梁柱连接结构施工周期长且难以保证质量的问题,且具有结构简单与制造成本低的优点。有结构简单与制造成本低的优点。有结构简单与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柱干式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设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梁柱干式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建筑质量高、湿作业少和环境效益好等优点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广使用,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手段。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柱与预制梁的连接构造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有悬挑段的梁,因悬挑部分为静定结构,结构冗余度低,其根部的节点必须保证力的有效传递。
[0003]然而,在装配式建筑中,一般尽量避免采用悬挑结构,如采用,一是使用现浇梁形式,二是使用预制叠合梁形式,根部的节点则为现浇,悬挑梁上部纵向钢筋在现场绑扎铺设,且要穿过节点至内跨框架梁上,以保证足够的锚固长度,那么内跨框架梁也必须做成现浇或叠合的形式。同时,柱子可做成预制柱或现浇柱。该节点构造是典型的湿法连接,具有结构整体性强、传力可靠的优点,但也因为湿作业而带来现场支模、脚手架支撑、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于悬挑结构,支撑及防倾覆是施工方案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如措施不当易引发安全问题。且现浇梁柱节点区交叉钢筋较多,容易导致钢筋碰撞与布置困难,从而产生施工周期长与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为了解决传统的梁柱连接结构施工周期长且难以保证质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梁柱干式连接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梁柱干式连接结构,包括
[0006]第一预制柱,所述第一预制柱内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开口端贯穿所述第一预制柱的端面设置;
[0007]预制梁,所述预制梁内设有两端连通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贯穿所述预制梁两端面设置;
[0008]第二预制柱,所述第二预制柱内设有第二柱纵筋,所述第二柱纵筋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预制柱,所述第二柱纵筋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柱外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套筒并经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内;
[0009]黏结介质,所述黏结介质填充于所述第一套筒内和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柱纵筋通过所述黏结介质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连接。
[0010]上述梁柱干式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有第一套筒,从而提供了供第二柱纵筋插入第一预制柱的部件;通过设有第二柱纵筋,实现加大第二预制柱的强度;通过设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二柱纵筋,通过第二柱纵筋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进一步地,往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中填充黏结介质,实现第一预制柱、预制梁与第二预制柱的相互固定。该梁柱干式连接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梁柱连接结构施工周期长且难以保证质量的问题。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柱内设有第一柱纵筋,所述第一柱纵筋与所述第一预制
柱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柱纵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柱纵筋与所述第二预制柱呈平行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柱包括第一预制柱本体与第一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预制柱本体设有第一套筒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制梁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制柱包括第二预制柱本体与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预制柱本体靠近所述预制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层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制梁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套筒本体与灌浆部,所述灌浆部设于所述第一套筒本体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灌浆部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本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贯穿所述第一预制柱的端面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呈规则且连续的波纹型。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筒为金属波纹管。
附图说明
[0019]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20]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梁柱干式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第一预制柱;2

第一柱纵筋;3

第一套筒;4

预制梁;5

第二套筒;6

第二预制柱;7

第二柱纵筋;8

第一连接层;9

第二连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梁柱干式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柱1、
预制梁4、第二预制柱6与黏结介质,第一预制柱1内设有第一套筒3,所述第一套筒3的开口端贯穿所述第一预制柱1的端面设置;预制梁4内设有两端连通的第二套筒5,第二套筒5贯穿预制梁4两端面设置;第二预制柱6内设有第二柱纵筋7,第二柱纵筋7的一端穿过第二预制柱6,第二柱纵筋7位于第二预制柱6外的一端穿过第二套筒5延伸至第一套筒3内;所述黏结介质填充于所述第一套筒3内和所述第二套筒5内,所述第二柱纵筋7通过所述黏结介质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3和所述第二套筒5连接。
[0028]上述梁柱干式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有第一套筒3,从而提供了供第二柱纵筋7插入第一预制柱1的部件;通过设有第二柱纵筋7,实现加大第二预制柱6的强度;通过设有第二套筒5、第一套筒3与第二柱纵筋7,通过第二柱纵筋7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套筒5与第一套筒3,进一步地,往第一套筒3与第二套筒5中填充黏结介质,实现第一预制柱1、预制梁4与第二预制柱6的相互固定。该梁柱干式连接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梁柱连接结构施工周期长且难以保证质量的问题。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预制柱1内设有第一柱纵筋2,第一柱纵筋2与第一预制柱1呈平行设置,第一柱纵筋2的一端延伸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柱干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柱,所述第一预制柱内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开口端贯穿所述第一预制柱的端面设置;预制梁,所述预制梁内设有两端连通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贯穿所述预制梁两端面设置;第二预制柱,所述第二预制柱内设有第二柱纵筋,所述第二柱纵筋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预制柱,所述第二柱纵筋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柱外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套筒并经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内;黏结介质,所述黏结介质填充于所述第一套筒内和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柱纵筋通过所述黏结介质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干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柱内设有第一柱纵筋,所述第一柱纵筋与所述第一预制柱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柱纵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干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纵筋与所述第二预制柱呈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干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昊黄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工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