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悬浮式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19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门锁悬浮式把手,包括门锁、锁芯、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上的悬浮传动组合、设置在所述悬浮传动组合侧面的悬浮把手、设置在所述门锁一侧的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门锁上的两个灰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灰度传感器侧面的防撞条、固定把手;所述悬浮传动组合包括固定座、滑套、限位凸条、螺纹柱、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动轴、第一轴承;通过悬浮传动组合、灰度传感器和防撞条的协同作用,实现悬浮传动组合收回悬浮把手,再利用防撞条与墙壁先抵接,进而缓冲撞击,保护悬浮把手,还通过红外传感器、悬浮传动组合和悬浮把手的配合,实现对使用者的识别,利用悬浮传动组合将悬浮把手升起,配合开锁动作,便于开门。于开门。于开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锁悬浮式把手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门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门锁悬浮式把手。

技术介绍

[0002]智能门锁相对于传统门锁,在开锁方式、安全性、管理性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开锁体验和更多的应用场景,因此近几年智能门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智能门锁通常采用刷卡操作、刷身份证操作和刷脸操作等措施进行识别验证,验证成功后进而打开门锁;但是现有的门锁打开后,由于风力或者使用者用力过猛,将使得防盗门撞上墙壁或者物体,使得智能门锁的把手会先接触到墙壁与物体,使得墙壁凹陷损坏,把手变形损坏,以及把手与智能门锁的连接处松动,并且撞击产生的振动也会对智能门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收缩防撞和使用寿命长的智能门锁悬浮式把手。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门锁悬浮式把手,包括门锁,设置在所述门锁内部的锁芯,设置在所述锁芯上方的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上的悬浮传动组合,设置在所述悬浮传动组合侧面的、并且为圆型设置的悬浮把手,设置在所述门锁一侧的、并且位于所述悬浮把手上方的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门锁上的、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悬浮把手上下两侧的两个灰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灰度传感器侧面的防撞条,以及对应所述悬浮把手设置在所述门锁另一侧的固定把手。
[0005]作为优选,所述悬浮传动组合包括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内的、并且内部为螺纹设置的滑套,对称设置在所述滑套上的限位凸条,设置在所述滑套内部的、并且与所述滑套对应配合的螺纹柱,设置在所述螺纹柱底部的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上的、并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齿轮和螺纹柱轴心上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并且与所述门锁的内壁固定的第一轴承。
[0006]作为优选,所述悬浮把手的侧面为导圆角设置。
[0007]作为优选,所述门锁的侧面设置有位于所述悬浮把手下方的指纹识别模块。
[0008]作为优选,所述门锁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控制器。
[0009]作为优选,所述门锁的内部上端还设置有电池仓。
[0010]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悬浮传动组合、灰度传感器和防撞条的协同作用,实现悬浮传动组合收回悬浮把手,再利用防撞条与墙壁先抵接,进而缓冲撞击,保护悬浮把手,还通过红外传感器、悬浮传动组合和悬浮把手的配合,实现对使用者的识别,利用悬浮传动组合将悬浮把手升起,配合开锁动作,便于开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门锁悬浮式把手的结构图;
[0012]图2为图1的悬浮传动组合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4]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0016]一种智能门锁悬浮式把手,如图1所示,包括门锁1,设置在所述门锁1内部的锁芯2,设置在所述锁芯2上方的减速电机3,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3上的悬浮传动组合4,设置在所述悬浮传动组合4侧面的、并且为圆型设置的悬浮把手5,利用所述悬浮传动组合4与悬浮把手5配合,实现悬浮把手5的伸出与隐藏,所述悬浮把手5的侧面为导圆角设置,利于提高握持悬浮把手5时的舒适性,设置在所述门锁1一侧的、并且位于所述悬浮把手5上方的红外传感器6,用于检测准备开门的使用者,设置在所述门锁1上的、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悬浮把手5上下两侧的两个灰度传感器7,用于识别墙体等障碍物,设置在所述灰度传感器7侧面的防撞条8,用于吸收和缓冲门锁1随着防盗门撞到墙壁等障碍物时的冲击,以及对应所述悬浮把手5设置在所述门锁1另一侧的固定把手9;所述门锁1的侧面设置有位于所述悬浮把手5下方的指纹识别模块11,用于实现指纹开锁,所述门锁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控制器12,所述门锁1的内部上端还设置有电池仓13。
[0017]如图2所示,所述悬浮传动组合4包括固定座41,设置在所述固定座41内的、并且内部为螺纹设置的滑套42,对称设置在所述滑套42上的限位凸条,用于保持滑套42在固定座41内前后运动时不会转动,设置在所述滑套42内部的、并且与所述滑套42对应配合的螺纹柱43,设置在所述螺纹柱43底部的第一锥齿轮44,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3输出轴上的、并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4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5,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齿轮44和螺纹柱43轴心上的转动轴46,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6上的、并且与所述门锁1的内壁固定的第一轴承47;通过减速电机3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45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锥齿轮45啮合的第一锥齿轮44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柱43转动,推动滑套42前进,使得悬浮把手5伸出。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速电机3的型号为GA12

N20,所述红外传感器6的型号为E3Z

D61,所述灰度传感器7的型号为YJXJ150CM,所述指纹识别模块11的型号为JM

101B,所述控制器12的型号为STEM32。
[0019]工作原理:首先,悬浮把手5设置在防盗门开门的一侧,而固定把手9设置在关门的一侧,当防盗门关闭状态时,红外传感器6与灰度传感器7皆检测不到物体,而使用者靠近时,红外传感器6检测到使用者并且灰度传感器7检测不到物体,利用减速电机3转动带动第
二锥齿轮45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锥齿轮45啮合的第一锥齿轮44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柱43转动,推动滑套42前进,使得悬浮把手5伸出,在使用者利用指纹识别模块11或者锁芯2进行开锁后,握持并拉动悬浮把手5完成开门动作;当使用者关门后,红外传感器6与灰度传感器7皆检测不到物体,则将悬浮把手5收回。
[0020]当开门动作过大或者大风将防盗门吹动,使得防盗门与墙壁或其他物体相撞时,此时红外传感器6和灰度传感器7皆能检测到,并快速收回悬浮把手5,使得防撞条8先与墙壁抵接,从而缓冲撞击,保护悬浮把手5。
[0021]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悬浮传动组合、灰度传感器和防撞条的协同作用,实现悬浮传动组合收回悬浮把手,再利用防撞条与墙壁先抵接,进而缓冲撞击,保护悬浮把手,还通过红外传感器、悬浮传动组合和悬浮把手的配合,实现对使用者的识别,利用悬浮传动组合将悬浮把手升起,配合开锁动作,便于开门。
[0022]当然,以上只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悬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设置在所述门锁内部的锁芯,设置在所述锁芯上方的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上的悬浮传动组合,设置在所述悬浮传动组合侧面的、并且为圆型设置的悬浮把手,设置在所述门锁一侧的、并且位于所述悬浮把手上方的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门锁上的、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悬浮把手上下两侧的两个灰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灰度传感器侧面的防撞条,以及对应所述悬浮把手设置在所述门锁另一侧的固定把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悬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传动组合包括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内的、并且内部为螺纹设置的滑套,对称设置在所述滑套上的限位凸条,设置在所述滑套内部的、并且与所述滑套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三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