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以及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701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由介质的干燥时的皱折引起的湍流的影响较小的状态下高精度地对空间温度进行检测的加热装置及记录装置。加热装置具备:介质支承部(5),其具有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3);加热器(9),其从支承面(3)分离并对介质的表面(7)进行加热;气流供给部(15),其沿着介质的表面(7)向介质与加热器之间的区域(11)供给气流(13);多个加热器支撑部(17),其支撑加热器;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19),其位于从支承面(3)分离的位置,并对与介质的表面相接的区域(11)的空间温度进行检测,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19)被配置在多个加热器支撑部(17)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热器支撑部之间。热器支撑部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加热介质的加热器的加热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印刷装置,其在对介质进行支承的引导面上,通过来自加热部的红外线和来自送风部的气流而对被喷出至介质M上的油墨进行干燥。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能够通过被配置在加热器附近的热敏电阻而对来自加热器的红外线的温度进行检测。
[0003]使气流沿着介质的表面流动并通过加热器加热介质而进行干燥的记录装置可能会因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加热不均匀而在所述介质的一部分上产生皱折。在产生所述皱折的部分处,由于该皱折,而使沿着所述介质的表面的气流的流动会被扰乱,从而产生湍流。
[0004]在以与产生所述皱折的部分对置的方式而配置了温度检测部的情况下,所述湍流的一部分会被吹送至该温度检测部。存在以下问题,即,所述温度检测部因碰到所述湍流所引起的影响而使温度检测的精度容易降低的问题。
[0005]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对于由于上述皱折的产生而引起的问题,既没有考虑该问题的记载,也没有给出启示。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50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

1590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承部,其具有对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加热器,其从所述支承面分离并对所述介质的表面进行加热;气流供给部,其沿着所述介质的表面向所述介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区域供给气流;多个加热器支撑部,其支撑所述加热器;至少一个温度检测部,其位于从所述支承面分离的位置,并对所述区域的空间温度进行检测,所述至少一个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
[0009]在本技术的加热装置中,优选为,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
[0010]在本技术的加热装置中,优选为,具备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在所述介质被输送的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加热器的下游。
[0011]在本技术的加热装置中,优选为,多个所述气流供给部被配置在与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在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加热器的上游。
[0012]在本技术的加热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加热器与沿着所述介质的表面的所述区域之间通过网体进行划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相对于所述网体而被配置在所
述加热器侧。
[0013]在本技术的加热装置中,优选为,所述介质支承部具备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分开的至少一个第二温度检测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与所述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对应的位置处。
[0014]此外,本技术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承部,其具有对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记录部,其在所述介质上进行记录;加热器,其从所述支承面分离并对所述介质的表面进行加热;气流供给部,其沿着所述介质的表面向所述介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区域供给气流;多个加热器支撑部,其支撑所述加热器;至少一个温度检测部,其位于从所述支承面分离的位置,并对所述区域的空间温度进行检测,所述至少一个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
[0015]根据本技术,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由此,即使通过加热而在介质上产生了皱折,由于第一温度检测部位于介质的难以产生皱折的部分处,因此,能够在由皱折引起的湍流的影响较小的状态下高精度地对空间温度进行检测。由于空间温度与介质的温度相关,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纵剖视图。
[0017]图2为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装置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18]图3为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加热装置部分的主视图。
[0019]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首先对本技术进行概要地说明。
[0021]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技术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第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承部,其具有对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加热器,其从所述支承面分离并对所述介质的表面进行加热;气流供给部,其沿着所述介质的表面向所述介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区域供给气流;多个加热器支撑部,其支撑所述加热器;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其位于从所述支承面分离的位置并对所述区域的空间温度进行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
[0022]在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基于所述加热的介质的温度高于与所述加热器支撑部对置的部分的温度。因此,该部分的介质会伸展,即,具有难以产生皱折的倾向。另一方面,基于加热的温度较低的与加热器支撑部对置的部分受到周围的所述伸展的影响,从而易于产生皱折。
[0023]根据本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由此,即使通过加热而在介质上产生了皱折,由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位于所述介质的难以产生皱折的部分处,因此,能够在由皱折引起的湍流的影响较小的状态下高精度地对所述空间温度进行检测。由于所述空间温度与所述介质的温度相关,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
[0024]本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换言之,在所述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在两个以上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
[0025]根据本方式,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由此,两个以上的第一温度检测部能够在不受皱折的影响的条件下对与所述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对应的空间温度进行检测,因此,通过在所述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取得在两个以上的位置处被检测到的介质的温度的平均值,从而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对所述空间温度进行检测。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
[0026]本技术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具备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在所述介质被输送的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加热器的下游。
[0027]根据本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在所述介质被输送的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加热器的下游。由此,在所述介质被充分地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承部,其具有对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加热器,其从所述支承面分离并对所述介质的表面进行加热;气流供给部,其沿着所述介质的表面向所述介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区域供给气流;多个加热器支撑部,其支撑所述加热器;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其从所述支承面分离并对所述区域的空间温度进行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加热器支撑部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加热器支撑部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在所述介质被输送的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加热器的下游。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流供给部被配置在与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温度检测部在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被配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尼惇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