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防滑艾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000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防滑艾灸仪,包括外壳体、第二盖设机构、限位环、第二卡接块和艾灸仪本体,操作人员握住防滑机构所在的位置,使得手指插入至防滑松紧带的内侧,同时握在防滑块表面的凸块上,通过防滑松紧带对人员的手起到绑紧的作用,进而降低艾灸仪本体滑落的风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将第一盖设机构和第二盖设机构中的第二卡接块分别对应插入至第二卡接孔的上端内侧和下端内侧,再将第一卡接杆插入至第一盖设机构中的第一卡接孔内与其卡接,同时将第二卡接杆插入至第二盖设机构中的第一卡接孔内与其卡接,进而使得第一盖设机构、第二盖设机构和艾灸仪本体之间稳固连接。间稳固连接。间稳固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防滑艾灸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艾灸仪,具体是一种便于携带的防滑艾灸仪。

技术介绍

[0002]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医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医常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其中,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炙法,通过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效果,与普通的针灸相比,不会产生任何创伤,因此,艾灸这种自然疗法被广而使用。
[0003]现有的艾灸仪大多数缺乏保护,容易导致艾灸仪被磕碰损坏,且不便于进行携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防滑艾灸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于携带的防滑艾灸仪,包括艾灸仪本体,所述艾灸仪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盖设机构和第二盖设机构,所述第二盖设机构包括第一卡接块、第一卡接孔、活动孔、外壳体、限位环和第二卡接块,所述艾灸仪本体设置于外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卡接块的侧壁与外壳体的后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孔贯穿开设于第一卡接块上,所述活动孔贯穿开设于外壳体的后端,所述第二盖设机构与第一盖设机构的各部件规格均相同,所述艾灸仪本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穿过活动孔伸至外部后贯穿滑动套设有第一卡接杆和第二卡接杆,所述第一卡接杆和第二卡接杆的规格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外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杆的一端和第二卡接杆的一端均与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杆和第二卡接杆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艾灸仪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纵向贯穿开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杆的另一端伸入至第一盖设机构中的第一卡接孔内与其卡接,所述第二卡接杆的另一端伸入至第二盖设机构中的第一卡接孔内与其卡接,所述外壳体的前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卡接块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二卡接块的端部伸入至第二卡接孔的内侧。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盖设机构与第一盖设机构关于艾灸仪本体对称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环的端部与定位块的端部贴合。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艾灸仪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防滑机构,所述防滑机构包括凸块、防滑松紧带和防滑块。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滑块的一侧与艾灸仪本体的侧壁固定连
6包括第一卡接块2、第一卡接孔3、活动孔4、外壳体5、限位环7和第二卡接块8,所述艾灸仪本体9设置于外壳体5的内侧,所述第一卡接块2的侧壁与外壳体5的后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孔3贯穿开设于第一卡接块2上,所述活动孔4贯穿开设于外壳体5的后端,所述第二盖设机构6与第一盖设机构1的各部件规格均相同,所述第二盖设机构6与第一盖设机构1关于艾灸仪本体9对称设置,所述艾灸仪本体9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一端穿过活动孔4伸至外部后贯穿滑动套设有第一卡接杆 10和第二卡接杆13,所述第一卡接杆10和第二卡接杆13的规格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块12的一侧外部设置有连接板14,所述第一卡接杆10的一端和第二卡接杆13的一端均与连接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杆10和第二卡接杆13之间设置有弹簧 11,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连接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与固定块12 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艾灸仪本体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9,所述定位块19上纵向贯穿开设有第二卡接孔20,所述第一卡接杆10的另一端伸入至第一盖设机构1中的第一卡接孔3内与其卡接,所述第二卡接杆13的另一端伸入至第二盖设机构6中的第一卡接孔3内与其卡接,所述外壳体5的前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接块8,所述第二卡接块8 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限位环7,所述第二卡接块8的端部伸入至第二卡接孔20的内侧,所述限位环7的端部与定位块19的端部贴合,所述艾灸仪本体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防滑机构18,所述防滑机构18包括凸块15、防滑松紧带16和防滑块17,所述防滑块17的一侧与艾灸仪本体9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凸块15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凸块15固定连接于防滑块17的另一侧且均匀设置,所述防滑松紧带16设置于防滑块17的外侧,所述防滑松紧带16的两端对应与艾灸仪本体9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设机构1和第二盖设机构6中的外壳体5的侧壁均铰接有拧手21。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25]使用时,操作人员握住防滑机构18所在的位置,使得手指插入至防滑松紧带16的内侧,同时握在防滑块17表面的凸块15上,通过防滑松紧带16对人员的手起到绑紧的作用,同时通过防滑块17上的凸块15的设置,由于其表面粗糙,提高了人员手部与防滑块 17之间的摩擦力,使人员在用手握住防滑块17使用艾灸仪本体9时,艾灸仪本体9不易从手中滑落,进而降低艾灸仪本体9滑落的风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拉动连接板14使弹簧11伸长,进而使得第一卡接杆10的另一端和第二卡接杆13的另一端均不对第一盖设机构1和第二盖设机构6的安装阻碍,通过将第一盖设机构1和第二盖设机构6对应盖设,使艾灸仪本体9位于第一盖设机构1和第二盖设机构6的内侧,通过将第一盖设机构 1和第二盖设机构6中的第二卡接块8分别对应插入至第二卡接孔20的上端内侧和下端内侧,再将第一卡接杆10插入至第一盖设机构1中的第一卡接孔3内与其卡接,同时将第二卡接杆13插入至第二盖设机构6中的第一卡接孔3内与其卡接,进而使得第一盖设机构1、第二盖设机构6和艾灸仪本体9之间稳固连接,同时通过弹簧11的弹性配合使第一卡接杆10和第二卡接杆13插入在与其对应的第一卡接孔3内不易脱出,进而通过第一盖设机构1和第二盖设机构6对艾灸仪本体9本体进行保护,降低艾灸仪本体9被磕碰损坏的风险,同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握住拧手21,方便对艾灸仪的携带。
[002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防滑艾灸仪,包括艾灸仪本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仪本体(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盖设机构(1)和第二盖设机构(6),所述第二盖设机构(6)包括第一卡接块(2)、第一卡接孔(3)、活动孔(4)、外壳体(5)、限位环(7)和第二卡接块(8),所述艾灸仪本体(9)设置于外壳体(5)的内侧,所述第一卡接块(2)的侧壁与外壳体(5)的后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孔(3)贯穿开设于第一卡接块(2)上,所述活动孔(4)贯穿开设于外壳体(5)的后端,所述第二盖设机构(6)与第一盖设机构(1)的各部件规格均相同,所述艾灸仪本体(9)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一端穿过活动孔(4)伸至外部后贯穿滑动套设有第一卡接杆(10)和第二卡接杆(13),所述第一卡接杆(10)和第二卡接杆(13)的规格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块(12)的一侧外部设置有连接板(14),所述第一卡接杆(10)的一端和第二卡接杆(13)的一端均与连接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杆(10)和第二卡接杆(13)之间设置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连接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与固定块(1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艾灸仪本体(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9),所述定位块(19)上纵向贯穿开设有第二卡接孔(20),所述第一卡接杆(10)的另一端伸入至第一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朴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