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93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包括外壳体、均质组件和均质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上部连接有驱动齿轮、下部贯穿外壳体顶壁后伸入外壳体内,位于外壳体内的驱动轴的上部周向设置有上驱动杆、底端设置有下驱动杆,第一从动轴上部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位于外壳体内的第一从动轴周向设置有第一辅助杆,第二从动轴上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位于外壳体内的第二从动轴周向设置有第二辅助杆,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均质板对称设置在外壳体内壁上且开设有若干个均质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液态乳产品进行均质处理,具有较好的均质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


[0001]本技术涉及乳产品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

技术介绍

[0002]乳制品通常包括液态乳和乳粉两大类,液态乳类则通常指的是牛奶,牛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等。牛乳中的脂肪球平均直径为100μm左右,分散于整个体系中,如果不进行均质处理,存放过程中牛乳中的脂肪会慢慢上浮而形成稀奶油层,从而影响乳制品的外观和整体风味。而一条乳制品生产线,最关键的设备为均质机,它是决定产品保质期的关键设备之一。但是现有的均质机大都存在结构复杂,并且均质效果不好的问题,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的一种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包括外壳体、均质组件和均质板,所述外壳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管,所述进料口顶端可开闭连接有盖板,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所述均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驱动齿轮、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部连接有所述驱动齿轮、下部贯穿所述外壳体顶壁后伸入所述外壳体内,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所述驱动轴的上部周向设置有若干个上驱动杆、底端设置有下驱动杆,所述第一从动轴上部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下部贯穿所述外壳体顶壁后伸入所述外壳体内,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所述第一从动轴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辅助杆,所述第二从动轴上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下部贯穿所述外壳体顶壁后伸入所述外壳体内,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所述第二从动轴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辅助杆,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齿轮两侧且均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均质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壁上且开设有若干个均质孔。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管、控制阀和循环水泵,所述循环管一端贯穿所述外壳体底壁后伸入所述外壳体底部、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体顶壁后伸入所述外壳体顶部,所述循环管上依次设置有所述控制阀和所述循环水泵。
[0007]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外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所述外壳体侧壁上对应固连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朝向所述散热片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驱动杆和所述下驱动杆均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辅助杆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从动轴上,所述第二辅助杆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从动轴上。
[0009]再进一步的,所述上驱动杆与所述第一辅助杆之间、所述上驱动杆与所述第二辅
助杆之间均交错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顶部中间位置固连有防护箱,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均位于所述防护箱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底部对称固连有支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3]本技术的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通过设置均质组件和均质板,能够对液态乳产品进行均质处理,具有更好的均质效果,并且通过设置循环组件,能够实现液态乳产品的循环均质,进一步加强均质效果,散热片和散热风扇的设置能够对循环的液态乳进行散热冷却,避免因温度上升导致乳产品变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的外壳体和防护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体;11、进料口;12、盖板;13、出料阀;14、出料管;15、支腿;2、均质组件;21、防护箱;22、驱动电机;23、驱动轴;24、驱动齿轮;25、上驱动杆;26、下驱动杆;27、第一从动轴;271、第一从动齿轮;272、第一辅助杆;28、第二从动轴;281、第二从动齿轮;282、第二辅助杆;3、均质板;31、均质孔;4、循环组件;41、循环管;42、控制阀;43、循环水泵;44、散热片;45、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包括外壳体1、均质组件2和均质板3,外壳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1、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管14,进料口11顶端可开闭连接有盖板12,出料管14上设置有出料阀13,均质组件2包括驱动电机22、驱动轴23、驱动齿轮24、第一从动轴27和第二从动轴28,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23,驱动轴23上部连接有驱动齿轮24、下部贯穿外壳体1顶壁后伸入外壳体1内,位于外壳体1内的驱动轴23的上部周向设置有若干个上驱动杆25、底端设置有下驱动杆26,第一从动轴27上部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271、下部贯穿外壳体1顶壁后伸入外壳体1内,位于外壳体1内的第一从动轴27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辅助杆272,第二从动轴28上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281、下部贯穿外壳体1顶壁后伸入外壳体1内,位于外壳体1内的第二从动轴28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辅助杆282,第一从动齿轮271和第二从动齿轮281分别设置在驱动齿轮24两侧且均与驱动齿轮24啮合连接,均质板3对称设置在外壳体1内壁上且开设有若干个均质孔31。
[0019]本实施例的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在使用时,将液态乳产品通过进料口11放入到外壳体1内,然后通过驱动电机22驱动驱动轴23转动,从而带动上驱动杆25和下驱动杆26分别对液态乳进行搅拌,同时,驱动轴23带动驱动齿轮24转动后,可同步带动第一从动齿轮271和第二从动齿轮28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从动轴27和第二从动轴28转动,实现第一辅助杆272和第二辅助杆282对液态乳的搅拌,在上驱动杆25、下驱动杆26、第一辅助杆272和第二辅助杆282配合作用下对液态乳搅拌的同时,液态乳与均质板3发生碰撞,从而使体
积较大的液态乳通过均质孔31进行分割,具有较好的均质效果。
[0020]其中,外壳体1的底壁为向下凹陷的圆弧形设置,为了提高外壳体1底部液态乳的均质效果,位于驱动轴23底端的下驱动杆26也设置为圆弧形,且其弧度与外壳体1相同。
[0021]为了进一步加强均质效果,还设置有循环组件4,循环组件4包括循环管41、控制阀42和循环水泵43,循环管41一端贯穿外壳体1底壁后伸入外壳体1底部、另一端贯穿外壳体1顶壁后伸入外壳体1顶部,循环管41上依次设置有控制阀42和循环水泵43。此时,通过设置循环组件4,能够实现液态乳产品的循环均质。
[0022]并且,在循环管41外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44,外壳体1侧壁上对应固连有散热风扇45,散热风扇45朝向散热片44设置。如此设置,散热片44和散热风扇45能够对循环管41内的液态乳进行散热冷却,避免因外壳体1内温度上升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均质组件和均质板,所述外壳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管,所述进料口顶端可开闭连接有盖板,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所述均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驱动齿轮、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部连接有所述驱动齿轮、下部贯穿所述外壳体顶壁后伸入所述外壳体内,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所述驱动轴的上部周向设置有若干个上驱动杆、底端设置有下驱动杆,所述第一从动轴上部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下部贯穿所述外壳体顶壁后伸入所述外壳体内,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所述第一从动轴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辅助杆,所述第二从动轴上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下部贯穿所述外壳体顶壁后伸入所述外壳体内,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所述第二从动轴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辅助杆,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齿轮两侧且均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均质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壁上且开设有若干个均质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乳产品制备用新型均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管、控制阀和循环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兵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希望南山液态乳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