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计算机独立式散热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52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加固计算机独立式散热机箱,属于加固计算机散热机箱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加固计算机独立式散热机箱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机箱底板上设置有控制主板,在控制主板上平行设置有多条散热板插槽,在各散热板插槽上安装有接触散热板;在机箱内部还设置有散热机笼,散热机笼包括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前后散热板的中部均开有散热连接孔,在散热连接孔的两侧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具体为散热片阵列,平行设置于散热板的外侧面上,并由机笼盖板进行封装,使散热板的两端形成出风窗口,所述前散热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接触散热板的安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加固计算机。机。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计算机独立式散热机箱


[0001]本技术一种加固计算机独立式散热机箱,属于加固计算机散热机箱


技术介绍

[0002]加固型计算机是一种适合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专业计算机,为保证其自身稳定可靠的运行,要求加固计算机的机箱内部设置有一套高效的散热排风系统,目前机箱的散热模式一般采用传导散热、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其中,传导散热一般应用在低发热功率的密封环境中,对比风冷散热有更高的环境适应性,风冷散热一般应用在高发热功率的非密封环境中,对比传导散热可以应用在高发热功率的设备中,而液冷散热一般应用在高发热功率的密封环境中;对比风冷和传导两种散热模式,液冷散热使用的传导散热设备环境适应性更好,和风冷散热相同或具备更高的散热能力,但是由于液冷散热使用的设备硬件结构复杂,在进行硬件采购时成本较高,且需要安装泵和冷却液,过程繁琐,在实际应用时受到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加固计算机独立式散热机箱硬件结构的改进。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固计算机独立式散热机箱,包括机箱的底板,在底板的前端垂直安装有前面板,在底板的后端垂直安装有后面板,所述底板的两侧还垂直安装有侧板,在机箱的顶部还安装有顶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控制主板,在控制主板上平行设置有多条散热板插槽,在各散热板插槽上安装有接触散热板;
[0005]在机箱内部还设置有散热机笼,所述散热机笼包括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其中:<br/>[0006]所述前散热板的中部开有第一散热连接孔,在第一散热连接孔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具体为散热片阵列,平行设置于前散热板的外侧面上,并由机笼前盖板进行封装,使前散热板的两端形成出风窗口,所述前散热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接触散热板的安装槽;
[0007]所述后散热板的中部开有第二散热连接孔,在第二散热连接孔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具体为散热片阵列,平行设置于后散热板的外侧面上,并由机笼后盖板进行封装,使后散热板的两端形成出风窗口,所述后散热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接触散热板的安装槽;
[0008]所述第一散热连接孔和第二散热连接孔通过通风管道相连,所述通风管道与第二散热连接孔连接的一侧向外延伸设置有进风窗口,所述进风窗口的外侧设置有散热风扇;
[0009]所述通风管道与前散热板、后散热板相连的部位均开有窗口,使从进风窗口进入的冷风分别经过第一散热连接孔和第二散热连接孔后,分别流入各散热板与散热片接触,
冷风经过热量交换,最终将热风从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两端的出风窗口排出。
[0010]所述前面板的外侧还设置有机箱的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上具体设置有显示屏、键盘触摸板、车载把手、状态指示灯、供电插座。
[0011]所述接触散热板的表面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2]所述后面板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原子钟。
[0013]所述控制主板还集成有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键盘触摸板、状态指示灯、温度传感器、散热风扇、原子钟的控制端相连。
[0014]所述后面板的外侧还设置有通信端口、天线端口、电源端口。
[0015]所述通风管道、进风窗口、前散热板、后散热板、机笼前盖板、机笼后盖板安装连接的缝隙处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0016]所述微控制器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主要针对目前加固计算机液冷机箱的安装和使用缺陷,提出一种改良型的风冷机箱结构,使其既可以具备液冷散热模式的高发热功率,适应密封环境等优点,又能克服制作安装结构复杂和应用场合要求较高的缺点,本技术采用一种独立式散热风道技术,在机箱内部安装一个散热机笼,机笼一侧设置出风口,由散热风扇将热风排出,通过与设置在散热板内的散热片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将机箱内热量散发除去的目的,使机箱在保持内部密封效果的同时提升散热效率,满足机箱在高发热功率状态时的稳定使用。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拆开顶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散热机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散热机笼拆开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的后视图;
[0024]图6为图5中经过AA

BB

面截断后机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为底板、2为前面板、3为后面板、4为侧板、5为顶板、6为接触散热板、7为前散热板、8为后散热板、71为第一散热连接孔、72为第一散热片、73为机笼前盖板、81为第二散热连接孔、82为第二散热片、83为机笼后盖板、11为通风管道、12为进风窗口、13为散热风扇、21为显示屏、22为键盘触摸板、23为车载把手、24为状态指示灯、25为供电插座、31为温度传感器、41为原子钟、51为通信端口、52为天线端口、53为电源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加固计算机独立式散热机箱,包括机箱的底板1,在底板1的前端垂直安装有前面板2,在底板1的后端垂直安装有后面板3,所述底板1的两侧还垂直安装有侧板4,在机箱的顶部还安装有顶板5,在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控制主板,在控制主板上平行设置有多条散热板插槽,在各散热板插槽上安装有接触散热板6;
[0027]在机箱内部还设置有散热机笼,所述散热机笼包括前散热板7和后散热板8,所述
前散热板7和后散热板8的形状相似,两者结构互为镜像对称;
[0028]所述前散热板7的中部开有第一散热连接孔71,在第一散热连接孔7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片72,所述第一散热片72具体为散热片阵列,平行设置于前散热板7的外侧面上,并由机笼前盖板73进行封装,使前散热板7的两端形成出风窗口,所述前散热板7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接触散热板6的安装槽;
[0029]所述后散热板8的中部开有第二散热连接孔81,在第二散热连接孔8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散热片82,所述第二散热片82具体为散热片阵列,平行设置于后散热板8的外侧面上,并由机笼后盖板83进行封装,使后散热板8的两端形成出风窗口,所述后散热板8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接触散热板6的安装槽;
[0030]所述第一散热连接孔71和第二散热连接孔81通过通风管道11相连,所述通风管道11与第二散热连接孔81连接的一侧向外延伸设置有进风窗口12,所述进风窗口12的外侧设置有散热风扇13;
[0031]所述通风管道11与前散热板7、后散热板8相连的部位均开有窗口,使从进风窗口12进入的冷风分别经过第一散热连接孔71和第二散热连接孔81后,分别再流入第一散热片72、第二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计算机独立式散热机箱,包括机箱的底板,在底板的前端垂直安装有前面板,在底板的后端垂直安装有后面板,所述底板的两侧还垂直安装有侧板,在机箱的顶部还安装有顶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控制主板,在控制主板上平行设置有多条散热板插槽,在各散热板插槽上安装有接触散热板;在机箱内部还设置有散热机笼,所述散热机笼包括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其中:所述前散热板的中部开有第一散热连接孔,在第一散热连接孔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具体为散热片阵列,平行设置于前散热板的外侧面上,并由机笼前盖板进行封装,使前散热板的两端形成出风窗口,所述前散热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接触散热板的安装槽;所述后散热板的中部开有第二散热连接孔,在第二散热连接孔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具体为散热片阵列,平行设置于后散热板的外侧面上,并由机笼后盖板进行封装,使后散热板的两端形成出风窗口,所述后散热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接触散热板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散热连接孔和第二散热连接孔通过通风管道相连,所述通风管道与第二散热连接孔连接的一侧向外延伸设置有进风窗口,所述进风窗口的外侧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通风管道与前散热板、后散热板相连的部位均开有窗口,使从进风窗口进入的冷风分别经过第一散热连接孔和第二散热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斯泰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