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蚁巢隐患及空洞探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25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地下蚁巢隐患及空洞探测设备,包括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腔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设置有蚁穴探测仪本体,所述保护箱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保护箱、底板、底座、蚁穴探测仪本体、衔接块、调节杆、竖板、缓冲弹簧、保护板、活动槽、传动轴、滑动槽、滑动块、拉杆、固定块、复位弹簧、安装块、移动杆、滚轮、拉簧、盖板、弹性板和推板的配合使用,具备防护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蚁穴探测仪大多防护效果较差,蚁穴的检测环境大多比较复杂,在携带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导致损坏,从而容易降低蚁穴探测仪使用寿命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蚁巢隐患及空洞探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蚁巢检测设备
,具体为地下蚁巢隐患及空洞探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蚁巢呈圆形,占地大约三平方米,蚁巢的外部外露有厚厚的排泄物,排泄物是白蚁蛀食木纤维后排出的废物,也是白蚁用来修筑蚁巢和蚁道的建筑材料,在一些特殊的环境白蚁还会将蚁巢的外壳做成较密实的防水层,防止地下水或巢上部的雨水侵入蚁巢里,在蚁巢隐患的探测过程中需要用到蚁穴探测仪,然而现有的蚁穴探测仪大多防护效果较差,蚁穴的检测环境大多比较复杂,在携带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导致损坏,从而容易降低蚁穴探测仪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蚁巢隐患及空洞探测设备,具备防护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蚁穴探测仪大多防护效果较差,蚁穴的检测环境大多比较复杂,在携带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导致损坏,从而容易降低蚁穴探测仪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下蚁巢隐患及空洞探测设备,包括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腔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设置有蚁穴探测仪本体,所述保护箱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的内腔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杆,两个调节杆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竖板相对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板,所述调节杆正面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正面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后侧贯穿活动槽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滑动块相反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表面且位于两个固定块相对的一侧均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保护箱内腔底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远离安装块的一侧贯穿至滑动槽的内腔并活动连接有滚轮,两个移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保护箱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板。
[0005]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两个固定螺栓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固定板并与保护箱螺纹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保护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
[0007]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块和固定块固定连接,两个滑动块相对的一侧均与滚轮相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与活动槽的内腔滑动连接,两个保护板相对的一侧均与蚁穴
探测仪本体相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保护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保护箱、底板、底座、蚁穴探测仪本体、衔接块、调节杆、竖板、缓冲弹簧、保护板、活动槽、传动轴、滑动槽、滑动块、拉杆、固定块、复位弹簧、安装块、移动杆、滚轮、拉簧、盖板、弹性板和推板的配合使用,具备防护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蚁穴探测仪大多防护效果较差,蚁穴的检测环境大多比较复杂,在携带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导致损坏,从而容易降低蚁穴探测仪使用寿命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螺栓,能够对盖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使移动时更加方便,通过设置复位弹簧,能够对滑动块进行弹性支撑,便于对滚轮进行复位,通过设置保护板,能够对蚁穴探测仪本体的顶部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
[0016]图中:1、保护箱;2、底板;3、底座;4、蚁穴探测仪本体;5、衔接块;6、调节杆;7、竖板;8、缓冲弹簧;9、保护板;10、活动槽;11、传动轴;12、滑动槽;13、滑动块;14、拉杆;15、固定块;16、复位弹簧;17、安装块;18、移动杆;19、滚轮;20、拉簧;21、盖板;22、弹性板;23、推板;2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8]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9]请参阅图1

3,地下蚁巢隐患及空洞探测设备,包括保护箱1,保护箱1的内腔设置有底板2,底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3,底座3的内腔设置有蚁穴探测仪本体4,保护箱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5,衔接块5的内腔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杆6,两个调节杆6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竖板7,两个竖板7相对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
冲弹簧8,缓冲弹簧8远离竖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板9,调节杆6正面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10,活动槽10的正面设置有传动轴11,传动轴11的后侧贯穿活动槽10并与底板2固定连接,底板2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12,滑动槽12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3,两个滑动块13相反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杆14,拉杆14的表面套设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的顶部与底板2固定连接,拉杆14的表面且位于两个固定块15相对的一侧均套设有复位弹簧16,保护箱1内腔底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7,安装块17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杆18,移动杆18远离安装块17的一侧贯穿至滑动槽12的内腔并活动连接有滚轮19,两个移动杆18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20,保护箱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21,盖板2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板22,弹性板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板23,盖板2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4,两个固定板24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通过设置固定螺栓,能够对盖板21进行固定,两个固定螺栓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固定板24并与保护箱1螺纹连接,盖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使移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蚁巢隐患及空洞探测设备,包括保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1)的内腔设置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内腔设置有蚁穴探测仪本体(4),所述保护箱(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5),所述衔接块(5)的内腔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杆(6),两个调节杆(6)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竖板(7),两个竖板(7)相对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8),所述缓冲弹簧(8)远离竖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板(9),所述调节杆(6)正面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10),所述活动槽(10)的正面设置有传动轴(11),所述传动轴(11)的后侧贯穿活动槽(10)并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12),所述滑动槽(12)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3),两个滑动块(13)相反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杆(14),所述拉杆(14)的表面套设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的顶部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拉杆(14)的表面且位于两个固定块(15)相对的一侧均套设有复位弹簧(16),所述保护箱(1)内腔底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7),所述安装块(17)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杆(18),所述移动杆(18)远离安装块(17)的一侧贯穿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红梅高文戎雷学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