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19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包具,包括包具本体,所述包具本体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包具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第一拉链,所述包具本体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所述包具本体的后面设置有一连接环和两连接扣;延伸布,所述延伸布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容纳腔;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穿过所述连接环,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扣可拆卸连接;两提手,两所述提手分别连接在所述包具本体的前、后面,对携带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能够进行双肩包与手提袋的转换使用,还通过第一扩展袋与拉杆箱配合使用,以防止包具掉落。以防止包具掉落。以防止包具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包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包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包具。

技术介绍

[0002]包具是人们出行时,且用于装入所需携带物品的用具,根据功能可分为手提包、单肩包或双肩包等。以双肩包为例,其通过两个背带将包体背置于背部,进而实现解放双手的效果,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手提包采用手提的方式,通过外形及表面图案来突显时尚感,因此在女性人群中广泛使用。可见包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无论是双肩包,还是手提包均存在使用局限性:
[0003]第一,在长途旅游或出差的过程中,双肩包和手提包的容量均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用户还需配备行李箱使用。现有的包具均是直接放置在拉杆箱上,并推拉行李箱来进行移动,而包具与行李箱之间没有固定结构,因此极易发生包具掉落的现象。
[0004]第二,现有的的双肩包与手提包之间无法进行转换使用,即手提包仅只能手提,而无法作为双肩包使用。
[0005]第三,包具的收纳空间较为单一,难以针对携带物品的种类进行相应分类,容易造成包具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从拉杆箱上掉落,且能够实现手提和双肩包转换,以及收纳空间分类且多样的多功能包具。
[000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包具,包括:
[0008]一包具本体,所述包具本体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包具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第一拉链,所述包具本体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所述包具本体的后面设置有一连接环和两连接扣;
[0009]一延伸布,所述延伸布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容纳腔;
[0010]一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穿过所述连接环,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扣可拆卸连接;
[0011]两提手,两所述提手分别连接在所述包具本体的前、后面。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延伸布的下侧连接于所述包具本体的底面,上侧扣接于所述包具本体上。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延伸布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二拉链与所述包具本体连接。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扩展袋,所述第一扩展袋位于所述包具本体的后面,且保持在两个所述连接扣之间,所述第一扩展袋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包具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扩展袋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三拉链与所述包具本体连接。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手挽扣组件,所述手挽扣组件包括一封闭套件和
一开口套件,所述封闭套件套接于一所述提手上,所述开口套件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所述封闭套件上,另一端扣接在所述封闭套件上,并使所述开口套件围成一包裹另一所述提手的环形结构。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包具本体的后面具有两个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扣的容纳部。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隔层结构。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层结构包括第一隔层、所述第二隔层和所述第三隔层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隔层与所述包具本体的前面相对,所述第二隔层与所述包具本体的后面相对,所述第三隔层与所述包具本体远离所述延伸布的侧面相对。
[00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两个肩托,所述肩托滑动连接于所述柔性带上,且每个所述连接扣与所述连接环之间均设有一所述肩托。
[00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包具本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容纳镜子的第二扩展袋。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2]所述包具本体内部具有不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位于所述包具本体顶部的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腔与位于所述包具本体侧面的第二开口连通,以使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的物品,互不影响,避免两者接触而造成污渍浸染,进而损坏包具,并以对携带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提升使用性能。再者,所述包具本体配备了两提手,以及可拆卸连接的柔性带,因此可作为手提包或双肩包使用,进而实现两者的使用转换,进而增加了使用功能。并且所述柔性带可相对所述包具本体被拆卸,提升了作为手提包使用的美观度,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所述包具本体还具有一所述第一扩展袋,第一扩展袋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三拉链与所述包具本体连接,拉开两个所述第三拉链,以使拉杆箱的拉杆穿过所述第一扩展袋与所述包具本体之间,进而使所述包具定位在拉杆箱上,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包具掉落的现象,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
[0023]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所述包具本体的主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所述包具本体的后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所述包具本体的左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所述包具本体的右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所述延伸布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所述包具本体与柔性带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所述第一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所述第二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所述第三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所述镜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技术所述手挽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00包具本体、110第一容纳腔、111第一开口、112第一隔层、113第二隔层、 1131连接带、114第三隔层、120第二容纳腔、121第二开口、130连接环、140连接扣、 150容纳
部、210第一拉链、220第二拉链、230第三拉链、300延伸布、310磁扣、400柔性带、410肩托、420孔部、500提手、600手挽扣组件、610封闭套件、620开口套件、710 第一扩展袋、720第二扩展袋、730第三扩展袋、800镜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37]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多功能包具,包括:
[0038]一包具本体100,所述包具本体100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所述包具本体100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110与外部的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一开口111上设置有第一拉链210,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容纳腔110,所述包具本体100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120与外部的第二开口121,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设置有一连接环130和两连接扣140,两所述连接扣140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后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包具本体(100),所述包具本体(100)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所述包具本体(100)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一开口(111)上设置有第一拉链(210),所述包具本体(100)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120)的第二开口(121),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设置有一连接环(130)和两连接扣(140);一延伸布(300),所述延伸布(300)与所述第二开口(121)相对设置,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容纳腔(120);一柔性带(400),所述柔性带(400)穿过所述连接环(130),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扣(140)可拆卸连接;两提手(500),两所述提手(500)分别连接在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前、后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布(300)的下侧连接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底面,上侧扣接于所述包具本体(100)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布(300)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二拉链(220)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扩展袋(710),所述第一扩展袋(710)位于所述包具本体(100)的后面,且保持在两个所述连接扣(140)之间,所述第一扩展袋(71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包具本体(100)连接,所述第一扩展袋(710)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第三拉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先锋徐嘉忆余少芬范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润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