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14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8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护服,属于防护服领域,包括防护服主体和与防护服主体连接的防护帽,防护服主体内表面靠近人体背部位置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安装骨架,安装骨架设置于防护服主体内表面靠近人体背部位置,安装骨架具有容纳腔;风扇,风扇设置于容纳腔内;空气导流件,空气导流件设置于容纳腔内,且空气导流件与风扇的迎风面相对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不与外界接触的前提下加快防护服内部空气的流动,进而对防护服内部散温,提高防护服穿戴者的舒适性;同时能够避免因传统散热方式增大病毒侵入、感染病毒的可能。感染病毒的可能。感染病毒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服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防护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防护服是在医护防护或者重大疫情时的防护工具,是用来隔离病菌,保证穿戴者的安全。现有的防护服密封性能好,不透气,使得防护服内部温度升高,长时间的穿戴过程中容易感觉憋闷,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更是容易导致中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防护服一般通过向防护服内输送空气,将外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后输入至防护服内,再通过在防护服上设置排气口,使得向防护服内部输入的空气经排气口输出来携带一部分防护服内的热量进而达到散热的目的,然而,上述方式虽然能够起到散热的作用,但是通过输入外部空气的方式虽然经过过滤,但是过滤设备是直接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导致病毒在过滤设备上集结,这也增加了病毒侵入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是为了解决现有防护服一般采用外部输入空气的方式进行降温导致的病菌在外部过滤设备上集结而增加病毒进入的可能的问题,故,本申请设计一种防护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其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4]一种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和与防护服主体连接的防护帽,防护服主体后侧面的内部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
[0005]安装骨架,安装骨架设置于防护服主体后侧面的内部,安装骨架具有容纳腔;
[0006]风扇,风扇设置于容纳腔内;
[0007]空气导流件,空气导流件设置于容纳腔内,且空气导流件与风扇的迎风面相对设置。
[0008]优选的,上述安装骨架包括:
[0009]第一骨架面,第一骨架面贴合固定于防护服主体内表面,空气导流件设置于第一骨架面;
[0010]第二骨架面,第二骨架面与第一骨架面平行间隔设置,容纳腔形成于第一骨架面与第二骨架面之间,风扇设置于第二骨架面。
[0011]优选的,还包括:
[0012]肩带,肩带设置两个,两个肩带设置于第二骨架面。
[0013]优选的,空气导流件为三棱柱结构,三棱柱结构的空气导流件的其中一条棱竖向设置,并将风扇吹出的风导向防护服的两侧。
[0014]优选的,第一骨架面内沿水平方向设有多个导流槽。
[0015]优选的,安装骨架上包裹有防硌外衬。
[0016]优选的,上述防护帽包括:
[0017]内帽体,内帽体与防护服主体一体式设置;
[0018]外帽体,外帽体与防护服主体连接并将内帽体罩于内部,外帽体与防护服主体的连接处具有开口。
[0019]优选的,还包括:
[0020]裙边,裙边一体式设置于防护帽的下边沿,且裙边沿防护服主体与防护帽的连接处周向设置,裙边延伸至防护帽与防护服主体的连接处的下方,以使得裙边能够将开口罩于裙边内部。
[0021]优选的,裙边设置两层。
[0022]优选的,内帽体与防护服主体的连接处和外帽体与防护服主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条。
[0023]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不与外界接触的前提下加快防护服内部空气的流动,进而对防护服内部散温,提高防护服穿戴者的舒适性;同时能够避免因传统散热方式增大病毒侵入、感染病毒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5]图2为图1中A

A的截面图;
[0026]图3为图2中B

B处的截面图;
[0027]图4为图1中I出的放大图;
[0028]图5为图3中II处的放大图。
[0029]图中,1、防护服主体,101、防护服裤腿,102、防护服上衣,103、防护服袖子,2、内帽体,3、透明观测窗口,4、外帽体,5、密封条,6、裙边, 601、外裙边,602、内裙边,7、散热装置,701、第一骨架面,702、导流槽, 703、第二骨架面,704、风扇,705、肩带,706、空气导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31]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人体在穿戴防护服时,按照人体方向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具体的,本申请中,方向“前、后、左、右”可以理解防护服在实际穿戴时,人体前侧为“前”,后侧为“后”,左手边为“左”,右手边为“右”。
[0033]如图1

5所示,一种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1和与防护服主体1连接的防护帽,防护服主体1主要包括防护服上衣102、防护服裤腿101、防护服袖子103,防护帽具体是与防护服上衣102一体式连接,在防护服上衣102的后侧面内部位于人体背部位置设有散热装置7,该散热装置7包括一个安装骨架,该安装骨架是具有四个面的长方体框架结构,四个面分别为安装骨架的前表面 (即第二骨架面703)、后表面(即第一骨架面701)、上表面和下表面,安装骨架的左右两侧面是开口的形式,在四个面之间具有容纳空腔,安装骨架的第一骨架
面701缝合在防护服上衣102的后侧面,安装骨架的第二骨架面703和第一骨架面701基本能够覆盖人体整个背部,或者可以覆盖整个背部的2/3的面积,这样可以提高安装骨架的舒适性,在容纳空腔内位于安装骨架的第二骨架面703上安装有风扇704,在容纳空腔内位于安装骨架的第一骨架面701上安装有空气导流件706,且空气导流件706与风扇704的迎风面相对设置,这样风扇704正面吹来的风经空气导流件706导向安装骨架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开口设置,空气导流件706将风导流至防护服的左右两侧进行循环,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加快防护服内部的空气流通,对防护服内部进行降温,提高防护服穿戴者的舒适性,而且通过在防护服内部设置风扇704来促进防护服内部的气体流动,这样能够避免通过外部输入空气的方式进行降温,降低病毒侵入的可能。
[0034]进一步的,在第二骨架面703上的左右两侧还设有两个肩带705,该肩带 705是具有一定宽度的,类似于现有背包上的肩带705,当人体穿戴防护服时,同时将肩带705跨在肩膀上,这样能够防止因在防护服的后背处设置散热装置 7导致此处的重量较大,设置肩带705能够防止防护服处于后背的位置下坠,减少穿戴的不舒适性。
[0035]进一步的,上述空气导流件706为三棱柱结构,棱柱结构的空气导流件706 的其中一条棱分别垂直安装骨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即其中一条棱竖向设置) 将风扇704吹出的风导向安装骨架的左右两侧,并经左右两侧导流至人体前侧,以此来达到散热的目的。
[0036]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空气流动更加顺畅以及更加有效,在第一骨架面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和与所述防护服主体连接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主体内表面靠近人体背部位置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安装骨架,所述安装骨架设置于所述防护服主体后侧面的内部,所述安装骨架具有容纳腔;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空气导流件,所述空气导流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空气导流件与所述风扇的迎风面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骨架包括:第一骨架面,所述第一骨架面贴合固定于所述防护服主体的后侧面,所述空气导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骨架面;第二骨架面,所述第二骨架面与所述第一骨架面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第一骨架面与所述第二骨架面之间,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骨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肩带,所述肩带设置两个,两个所述肩带设置于所述第二骨架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流件为三棱柱结构,三棱柱结构的所述空气导流件的其中一条棱竖向设置,所述空气导流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常申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