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临床科研辅助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600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临床科研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扫描床,所述扫描床的上侧壁后端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部下侧壁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上侧壁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有第一电动滑块,所述第一电动滑块的上侧壁设有弧形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当患者需要改变姿势以配合不同角度的CT扫描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控制第二电动滑块在弧形滑槽内滑动,来使得固定套可带着患者头部跟随着患者身体转动,使得患者的头部一直处于被支撑和固定的状态,减小了因为移动而造成的脑部或颈椎受伤患者受到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时也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时也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临床科研辅助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领域为一种CT临床科研辅助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使用CT成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

CT)、超声CT(UCT)等,在使用CT成像时,需要病人躺在扫描床的床板上,通过扫描床的移动将病人移至扫描架内以便于通过扫描架内的成像装置对病人的待检测部位进行成像,在进行CT扫描成像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患者患处的不同方向进行成像,便需要患者移动身体,但是头部或颈椎受到损伤的患者在移动身体时,头部移动较为困难,需要医护人员协助,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临床科研辅助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头部或颈椎受到损伤的患者在移动身体时,头部移动较为困难,需要医护人员协助,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T临床科研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扫描床,所述扫描床的上侧壁后端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部下侧壁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上侧壁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有第一电动滑块,所述第一电动滑块的上侧壁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的内侧壁且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设有第二电动滑块,所述第二电动滑块上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上侧壁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向一侧的侧壁分别设有弹簧组的一端,两个所述弹簧组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的相向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海绵垫,所述扫描床的上侧壁分别设有第二滑轨和第三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设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的上侧壁中间设有手臂固定槽,所述第三滑轨上滑动设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的上侧壁转动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侧壁设有腿部固定槽。
[0005]优选的,所述扫描床的上侧壁且在所述支撑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橡胶垫。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座的上侧壁且在所述手臂固定槽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和卡接槽。
[0007]优选的,所述转盘与所述第一滑座的上边缘处分别做圆角处理。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滑轨为弧形滑轨,所述腿部固定槽的左右两侧壁与所述固定套的内侧壁分别设有海绵垫。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CT临床科研辅助固定装置,本技术在当患者需要改变姿势以配合不同角度的CT扫描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控制第二电动
滑块在弧形滑槽内滑动,来使得固定套可带着患者头部跟随着患者身体转动,使得患者的头部一直处于被支撑和固定的状态,减小了因为移动而造成的脑部或颈椎受伤患者受到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本技术在当患者需要移动腿部时,患者可将腿放置于腿部固定槽内并施力,由第二滑座带动腿部移动,减小了腿部与扫描床之间的滑动摩擦,使得患者移动腿部时更加轻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转盘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扫描床、2

支撑槽、3

电动伸缩杆、4

升降板、5

第一滑轨、6

第一电动滑块、7

弧形滑槽、8

第二电动滑块、9

固定套、10

固定板、11

弹簧组、12

夹持板、13

第二滑轨、14

第三滑轨、15

第一滑座、16

手臂固定槽、17

第二滑座、18

转盘、19

腿部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CT临床科研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扫描床1,所述扫描床1的上侧壁后端设有支撑槽2,所述支撑槽2的内部下侧壁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电动伸缩杆3,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3的上端设有升降板4,所述升降板4的上侧壁设有第一滑轨5,所述第一滑轨5上滑动设有第一电动滑块6,所述第一电动滑块6的上侧壁设有弧形滑槽7,所述弧形滑槽7的内侧壁且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设有第二电动滑块8,所述第二电动滑块8上设有固定套9,所述固定套9的上侧壁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板10,两个所述固定板10的相向一侧的侧壁分别设有弹簧组11的一端,两个所述弹簧组11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夹持板12,两个所述夹持板12的相向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海绵垫,患者需将头部放置于所述固定套9内,医护人员可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滑块6移动,来带动所述固定套9左右移动,以到达患者头部枕下时的位置,无需患者自行调整头部位置来适应固定套9,夹持板12可将患者的头部夹持并固定,在弹簧组11的作用下夹持板12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两块夹持板12可夹持不同头围的患者,医护人员可控制电动伸缩杆3伸长或缩短,从而带动升降板4上下移动,从而可调节固定套9的高度,使之满足不同身材或是头部戴有定位板的患者所需的不同高度需求,当患者需要改变姿势以配合不同角度的CT扫描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控制第二电动滑块8在弧形滑槽7内滑动,来使得固定套9可带着患者头部跟随着患者身体转动,使得患者的头部一直处于被支撑和固定的状态,减小了因为移动而造成的脑部或颈椎受伤患者受到二次伤害的可能性,所述扫描床1的上侧壁分别设有第二滑轨13和第三滑轨14,所述第二滑轨13上滑动设有第一滑座15,所述第一滑座15的上侧壁中间设有手臂固定槽16,所述第三滑轨14上滑动设有第二滑座17,所述第二滑座17的上侧壁转动设
有转盘18,所述转盘18的上侧壁设有腿部固定槽19。
[0017]具体而言,所述扫描床1的上侧壁且在所述支撑槽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橡胶垫,以完成所述升降板4下落时的减震。
[0018]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滑座15的上侧壁且在所述手臂固定槽16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和卡接槽,医护人员可将神志不清的患者手臂固定于所述手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临床科研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扫描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床(1)的上侧壁后端设有支撑槽(2),所述支撑槽(2)的内部下侧壁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电动伸缩杆(3),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3)的上端设有升降板(4),所述升降板(4)的上侧壁设有第一滑轨(5),所述第一滑轨(5)上滑动设有第一电动滑块(6),所述第一电动滑块(6)的上侧壁设有弧形滑槽(7),所述弧形滑槽(7)的内侧壁且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设有第二电动滑块(8),所述第二电动滑块(8)上设有固定套(9),所述固定套(9)的上侧壁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板(10),两个所述固定板(10)的相向一侧的侧壁分别设有弹簧组(11)的一端,两个所述弹簧组(11)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夹持板(12),两个所述夹持板(12)的相向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海绵垫,所述扫描床(1)的上侧壁分别设有第二滑轨(13)和第三滑轨(14),所述第二滑轨(13)上滑动设有第一滑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磊刘新疆方慧殷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