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式捕鼠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捕鼠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591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筒式捕鼠装置,包括捕鼠器的本体,本体为整体成形的一体式结构,它具有内圈和外圈,其中所述的内圈的空心处安装有滚筒,所述的外圈与内圈之间设有间隔,外圈的里端与内圈相连,且环绕内圈延伸形成悬臂状外端;所述的本体在收纳状态下,呈扁平的蚊香盘状;在使用状态下,本体的外圈展开而形成一螺旋形鼠道。本捕鼠装置的本体采用整体成形,制作方便,且设计新颖,将其设计成扁平的蚊香盘状,体积小、利于包装。因而应用本捕鼠装置做成的捕鼠器相对现有的滚筒式捕鼠器其制造成本、包装运输成本可明显减少,且使用方便,可以匹配不同的桶使用。以匹配不同的桶使用。以匹配不同的桶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筒式捕鼠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捕鼠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捕鼠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滚筒式捕鼠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捕鼠器。

技术介绍

[0002]滚筒式捕鼠器是一种用诱饵引诱的方式进行捕鼠,它相对其它捕鼠装置,如捕鼠夹、电鼠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且不会对人或宠物造成误伤等的优点,并且它不像捕鼠夹,每捕一只老鼠需要重新设置一次机关,捕鼠效率低且操作麻烦,而滚筒式捕鼠器则可以连续地捕获多只老鼠。
[0003]如公告号CN207011575U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滚筒式连续捕鼠器”,其包括捕鼠桶、滚筒机构和的梯道机构;捕鼠桶包括上桶体和下桶体,上桶体通过铰接件与所述下桶体固定,下桶体的桶口上设有横杆,横杆上还设有翻折盖;滚筒机构包括滚筒轴和套设于滚筒轴上的滚筒,滚筒轴固定安装于上桶体的桶口上,滚筒中央设有向外凸起的诱食板,诱食板上设有诱食槽;梯道机构包括第一鼠梯和第二鼠梯,第一鼠梯和所述第二鼠梯的顶端分别与滚筒轴的两端相连接。该捕鼠器利用桶口上的滚筒和诱食板诱使老鼠从鼠梯上来而掉入到下桶体内,从而将其捕获。它能在各个场合使用,设置一次就可以连续使用很长时间。但该滚筒式捕鼠器的不足之处是组配的构件较多、结构繁琐,不仅装拆麻烦,且会使产品的制作、包装运输等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洁、非常利于包装运输,且可降低制作成本的滚筒式捕鼠装置。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应用有该装置的捕鼠器,使滚筒式的捕鼠器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0006]本技术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滚筒式捕鼠装置,包括捕鼠器的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为整体成形的一体式结构,它具有内圈和外圈,其中所述的内圈的空心处安装有滚筒,所述的外圈与内圈之间设有间隔,外圈的里端与内圈相连,且环绕内圈延伸形成悬臂状外端;所述的本体在收纳状态下,呈扁平的蚊香盘状;在使用状态下,本体的外圈展开而形成一螺旋形鼠道,外端为鼠道的入口,里端为出口。
[0007]优选地,所述的外圈呈两侧带有挡边的板状体,且外圈的外端上成形有连接用的连接部,以用于与捕鼠桶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的外圈可以设计为小于360度的环圈,既方便加工,又利于与捕鼠桶组装。
[0009]优选地,所述的内圈上设有一对径向孔,用来安装滚筒,使滚筒跨设在内圈上。
[0010]优选地,所述的外圈里端与安装在内圈上的滚筒基本处于同一径向线上,这样使滚筒对应于螺旋形鼠道的出口。
[0011]优选地,所述的外圈的外端呈向上宽度渐缩的喇叭口状,且外端内侧向下延设形成带有卡勾槽的连接部,这样可以通过勾连或卡连的方式使外端连接在捕鼠桶的桶壁或底壁上,组装方便。
[0012]优选地,所述的本体的内圈底部还至少有一圈限位用的环形凹槽,这样通过环形凹槽使内圈套扣在捕鼠桶的桶口上。当环形凹槽为二圈或以上时,多个环形凹槽是同心布置,以使本捕鼠装置能适装于不同口径的捕鼠桶上。
[0013]本技术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捕鼠桶以及上面所述的滚筒式捕鼠装置,所述捕鼠装置的本体内圈套扣于捕鼠桶的桶口上,本体外圈的外端与捕鼠桶的侧壁或底部相连,本体的外圈沿捕鼠桶侧壁螺旋形展开而形成一螺旋形鼠道。使用时在滚筒上涂上引诱剂,诱使老鼠顺着螺旋形鼠道上去踩到滚筒而掉落到桶内。
[0014]更好地,所述的捕鼠桶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外圈上的连接部勾连的开口,以使所述的捕鼠装置上头通过内圈盖在桶的桶口上,下头通过外圈的连接部与桶相连,拆装方便。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滚筒式捕鼠装置的本体采用整体成形,制作方便,且设计新颖,将其设计成扁平的蚊香盘状,体积小、利于包装。因而应用本捕鼠装置做成的捕鼠器相对现有的滚筒式捕鼠器其产品制造成本、包装运输成本可明显减少,且使用方便,可以匹配不同的桶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技术实施例滚筒式捕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背面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捕鼠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的滚筒式捕鼠装置主要由一本体1以及装在本体上的滚筒2构成,其中:
[0022]本体1为塑料件,整体成形。它具有内圈11和外圈12,内圈11用于套在捕鼠桶3的桶口上,其底部成形有至少一圈限位用的环形凹槽113,这样通过环形凹槽13使内圈11套扣在捕鼠桶3的桶口上。当环形凹槽113为二圈或以上时,多个环形凹槽113是同心布置,以使本捕鼠装置能适装于不同口径的捕鼠桶3上。内圈11上设有一对径向孔112,用来安装滚筒2,使滚筒2横跨内圈11的空心111处,可转动,使用时可在滚筒2上涂上引诱剂。
[0023]本体1的外圈12与内圈11一体相连,且两圈之间设有间隔13,使外圈12可以拉伸展开。具体是外圈12的里端121与内圈11相连,且里端121与安装在内圈上的滚筒2基本处于同一径向线上,这样使滚筒2与螺旋形鼠道125的出口对应,以使老鼠能径直踩到滚筒2上。外圈12的外端122为悬臂状,由里端121环绕内圈11延伸形成。为方便加工和利于与捕鼠桶3组装,外圈12可以设计为小于360度的环圈。内圈11与外圈12均呈板状体,而外圈12两侧带有挡边123,且外圈12的外端122呈向上宽度渐缩的喇叭口状,且外端12内侧向下延设形成带有卡勾槽的连接部124,这样可以通过勾连或卡连的方式使外端122连接在捕鼠桶3的桶壁
或底部上,组装方便。
[0024]本体1在收纳状态下,呈扁平的蚊香盘状,因此包装体积很小;在使用状态下,本体的外圈12展开而形成一螺旋形鼠道125。外端122为鼠道的入口,里端121为出口。
[0025]本捕鼠装置配合捕鼠桶3使用,捕鼠桶3可以是各种家用的桶类容器,只要口径与本体1的内圈11相匹配,并可在桶壁上开一小口,用于外端122的连接部124连接,拆装非常方便,可以连续使用。
[0026]如图4所示,使用时,捕鼠装置的本体内圈套11扣于捕鼠桶3的桶口上,本体外圈12的外端122与捕鼠桶3的侧壁或底部相连,本体1的外圈12沿捕鼠桶3侧壁螺旋形展开而形成一螺旋形鼠道125。使用时在滚筒2上涂上引诱剂,诱使老鼠顺着螺旋形鼠道125上去踩到滚筒2而掉落到桶内,从而达到捕杀老鼠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筒式捕鼠装置,包括捕鼠器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为整体成形的一体式结构,它具有内圈和外圈,其中所述的内圈的空心处安装有滚筒,所述的外圈与内圈之间设有间隔,外圈的里端与内圈相连,且环绕内圈延伸形成悬臂状外端;所述的本体在收纳状态下,呈扁平的蚊香盘状;在使用状态下,本体的外圈展开而形成一螺旋形鼠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呈两侧带有挡边的板状体,且外圈的外端上成形有连接用的连接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为小于360度的环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上设有一对用以安装滚筒用的径向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筒式捕鼠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银如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美达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