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89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撞护栏,包括底座(1)、立柱(2)、连接固定杆(3)及缓冲组件(4),底座(1)为两个、其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且底座(1)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一立柱(2);两根立柱(2)之间通过两根连接固定杆(3)连接,两根连接固定杆(3)分别位于立柱(2)的上、下两端且互相平行;缓冲组件(4)设置在两根连接固定杆(3)与两根立柱(2)之间,包括固定框架(41)、旋转杆(42)、连接块(43)、滑动块(44)及第一弹簧(22)。该弹性防撞护栏防护性高、安全性能好,在受到车辆撞击时,可有效减小车辆的冲击力,从而避免车辆冲出桥体以及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出桥体以及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出桥体以及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护栏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防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防撞护栏。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交通事业也进入飞速发展的趋势,各种公路桥梁不断建成;公路桥梁的建设,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流通、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增多,即危害人身生命安全,也造成交通堵塞、直接或间接加大经济损失。因此,为了减少、甚至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公路或桥梁上安装防护栏,从而达到相应的保护措施。
[0003]然而,现有的防护栏装置结构简单、缓冲性能差,通常在车辆撞击后极易出现变形,甚至断裂、倒塌,进而造成汽车翻车以及人员伤亡;尤其是针对与桥梁防护栏装置,若无法及时、有效的对车辆形成缓冲与限位,车辆极可能由于其较大冲击力而冲出护栏,造成人、车同时脱离桥体,落入水中的重大安全事故。因此,为了避免车辆冲出桥体、提高防护级别、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桥梁翻护栏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护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立柱、连接固定杆以及缓冲组件,所述底座为两个、其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且所述底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一立柱;两根所述立柱之间通过两根连接固定杆连接,两根所述连接固定杆分别位于所述立柱的上、下两端且互相平行;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两根所述连接固定杆与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包括固定框架、旋转杆、连接块、滑动块以及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框架为矩形框架、其两侧外壁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若干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与所述固定框架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对应的所述立柱且固定连接一滑动块,所述立柱内腔对应所述滑动块设置一滑动槽,所述滑动块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且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槽一侧固定设置一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为圆柱结构、设置多根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框架内,所述旋转杆的中轴线与所述立柱的中轴平行,所述旋转杆上、下两端分别嵌入所述固定框架的上、下端且与所述固定框架转动连接。
[000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端面开设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设置紧固螺栓,通过紧固螺栓与螺钉孔的配合实现底座在地面上的固定。
[000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弹簧一侧的上端面固定设置一倾斜支撑杆,所述倾斜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0009]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杆外壁包覆弹性缓冲层,所述固定框架远离所述第一弹簧一侧的侧面设置弹性缓冲层。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缓冲层的厚度不小于3cm。
[00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杆上、下端分别通过滚珠轴承与所述固定框架转动连接。
[00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框架上、下端外壁分别通过第二弹簧与上、下侧的所述连接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二弹簧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
[0013]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立柱之间且位于上端的所述连接固定杆的上侧设置一荧光警示条,用于提示驾驶人员。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5]本申请通过固定框架与旋转杆的配合,在车辆撞击的瞬间、通过旋转杆的转动减缓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实现第一次卸力;通过固定框架、连接接块、滑动块与第一弹簧的配合以及连接固定杆与第二弹簧的配合,从而对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弹性缓冲、以及对固定框架的限位,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弹性形变形成第二次卸力以及限位,从而有效抵消汽车撞击护栏杆时的瞬时冲击力,同时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将汽车限制在护栏杆内、避免汽车冲出护栏杆。
[0016]本申请护栏结构合理、防护安全性高、便于维护,同时设计与使用成本低、使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防撞护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图。
[0019]图3为 图1的B

B向剖视图。
[0020]图4为图1的C向局部放大图。
[0021]其中,1、底座;11、螺钉孔;12、紧固螺栓;13、倾斜支撑杆;2、立柱;21、滑动槽;22、第一弹簧;23、荧光警示条;3、连接固定杆;30、第二弹簧;4、缓冲组件;41、固定框架;42、旋转杆;421、滚珠轴承;422、弹性缓冲层;43、连接块;44、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4所示,一种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立柱2、连接固定杆3以及缓冲组件4,底座1为两个、其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且底座1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一立柱2;两根立柱2之间通过两根连接固定杆3连接,两根连接固定杆3分别位于立柱2的上、下两端且互相平行;缓冲组件4设置在两根连接固定杆3与两根立柱2之间,包括固定框架41、旋转杆42、连接块43、滑动块44以及第一弹簧22,固定框架41为矩形框架、其两侧外壁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若干连接块43,连接块43一端与固定框架41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对应的立柱2且固定连接一滑动块44,立柱2内腔对应滑动块44设置一滑动槽21,滑动块44安装于滑动槽21内且与滑动槽21滑动连接,滑动槽21一侧固定设置一第一弹簧22且第一弹簧22与滑动块44固定连接,旋转杆42为圆柱结构、设置多根且均匀分布在固定框架41内,旋转杆42的中轴线与
立柱2的中轴平行,旋转杆42上、下两端分别嵌入固定框41架的上、下端且通过滚珠轴承421与固定框架41转动连接。
[0024]底座1端面开设螺钉孔11,螺钉孔11内设置紧固螺栓12,通过紧固螺栓12与螺钉孔11的配合实现底座1在地面上的固定;底座1靠近第一弹簧22一侧的上端面(即整个护栏结构远离桥体一侧、即护栏结构外侧)固定设置一倾斜支撑杆13,倾斜支撑杆13远离底座1的一端与立柱2固定连接。
[0025]旋转杆42外壁包覆弹性缓冲层422,固定框架41远离第一弹簧22一侧的侧面(即整个护栏结构位于桥体的一侧、即护栏结构内侧)设置弹性缓冲层422;优选的,弹性缓冲层422的厚度不小于3cm。
[0026]固定框架41上、下端外壁分别通过第二弹簧30与上、下侧的连接固定杆3连接,第二弹簧30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
[0027]立柱23之间且位于上端的连接固定杆3的上侧设置一荧光警示条23,用于提示驾驶人员。
[0028]优选的,本申请的固定连接均可通过焊接实现。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立柱(2)、连接固定杆(3)以及缓冲组件(4),所述底座(1)为两个、其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且所述底座(1)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一立柱(2);两根所述立柱(2)之间通过两根连接固定杆(3)连接,两根所述连接固定杆(3)分别位于所述立柱(2)的上、下两端且互相平行;所述缓冲组件(4)设置在两根所述连接固定杆(3)与两根所述立柱(2)之间,包括固定框架(41)、旋转杆(42)、连接块(43)、滑动块(44)以及第一弹簧(22),所述固定框架(41)为矩形框架、其两侧外壁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若干连接块(43),所述连接块(43)一端与所述固定框架(41)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对应的所述立柱(2)且固定连接一滑动块(44),所述立柱(2)内腔对应所述滑动块(44)设置一滑动槽(21),所述滑动块(44)安装于所述滑动槽(21)内且与所述滑动槽(2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槽(21)一侧固定设置一第一弹簧(22)且所述第一弹簧(22)与所述滑动块(44)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42)为圆柱结构、设置多根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框架(41)内,所述旋转杆(42)的中轴线与所述立柱(2)的中轴平行,所述旋转杆(4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佑王怡刘茜茜方小桃罗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