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用机械按压机械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573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机械按压机械止血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固定有电源和充电接头,所述电源的顶部设置有开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机械调节结构,且所述机械调节结构的底侧连接有按压止血结构,所述机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通管、电机、传动齿轮组、同轴齿轮、转轴、定位板和从动齿轮,所述连接通管的顶端与外壳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两侧与外壳竖直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电机固定于连接通管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该装置止血的牢固性,提高止血效率与质量,方便在按压止血过程中对患者伤口处血液上流进行挤压,有效避免血液的流失,且该装置设计巧妙,适用性强,结构稳定,使用便捷,满足了人们在止血过程中的使用需求。用需求。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用机械按压机械止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科用机械按压机械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急诊指医院的急诊科,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当意外发生时,我们并不仅是等待,而应在掌握准确的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情况下,完全也可能在最紧急的时候挽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在急诊科里经常需要止血,来保护患者。
[0003]虽然现有的止血装置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其在使用时存在问题:
[0004]1、现有的止血装置大多都是通过绷带或者气垫进行止血操作,但是二者在固定一段时间后容易松动,影响止血的质量,从而导致患者安全收到威胁;
[0005]2、现有的止血装置大多调节性较差,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适用性较差,且在止血过程中有时需要医护人员的手动挤压,防止血液从按压处流出,医护人员工作负担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按压不牢固和适用性差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急诊科用机械按压机械止血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急诊科用机械按压机械止血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固定有电源和充电接头,所述电源的顶部设置有开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机械调节结构,且所述机械调节结构的底侧连接有按压止血结构;
[0009]所述机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通管、电机、传动齿轮组、同轴齿轮、转轴、定位板和从动齿轮,所述连接通管的顶端与外壳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两侧与外壳竖直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电机固定于连接通管的内部,其输出轴与传动齿轮组固定连接,所述同轴齿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与传动齿轮组的两端啮合连接,所述定位板设有两个分别与外壳两竖直内壁固定连接并相互平行,且两个定位板开设有多个相同位置的通孔,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同轴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与转轴固定连接,且从动齿轮与同轴齿轮啮合连接并位于同轴齿轮的底侧;
[0010]所述按压止血结构包括调节夹、端头夹、气缸、连接杆和挤压板,所述调节夹的顶部与从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端头夹与调节夹的底部固定连接并关于外壳中线对称,所述气缸与端头夹固定连接,且其输出轴与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端头夹,且其另一端与挤压板可拆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挤压板与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的一端与挤压板与连接杆之间螺纹连接紧密,另一端延伸至挤压板外侧。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调节夹的一侧均呈半圆状结构,且半圆状结构内侧固定有橡胶垫。
[0013]优选的,所述端头夹设置有凹弧面,且两个端头夹的凹弧面闭合形成与调节夹垂直的圆。
[0014]优选的,所述电源外部设置有多个竖直平行设置的操作按钮,且操作按钮与电机呈电性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外表面固定有防静电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通过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协作,提高了该装置止血的牢固性,从而确保长时间止血不会松动,进而确保止血的效率与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
[0018]2、本技术能够通过机械调节结构,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使其适用于各种人群,便于对人的手臂,大腿等多部位进行快速止血,且机械调节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稳定,使用便捷;
[0019]3、本技术通过按压止血结构,方便在按压止血过程中对患者伤口处血液上流进行挤压,减少其往伤口处流动的量,有效避免血液的流失,且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0020]本技术提高了该装置止血的牢固性,提高止血效率与质量,方便在按压止血过程中对患者伤口处血液上流进行挤压,有效避免血液的流失,且该装置设计巧妙,适用性强,结构稳定,使用便捷,满足了人们在止血过程中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急诊科用机械按压机械止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急诊科用机械按压机械止血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A

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外壳1、电源2、充电接头3、连接通管4、电机5、传动齿轮组6、同轴齿轮7、转轴8、调节夹9、端头夹10、气缸11、连接杆12、挤压板13、橡胶垫14、开关15、操作按钮16、定位板17、螺栓18、从动齿轮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照图1

3,一种急诊科用机械按压机械止血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端固定
有电源2和充电接头3,电源2的顶部设置有开关15,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机械调节结构,且机械调节结构的底侧连接有按压止血结构,通过机械调节结构调节按压止血结构的松紧程度;
[0029]机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通管4、电机5、传动齿轮组6、同轴齿轮7、转轴8、定位板17和从动齿轮19,连接通管4的顶端与外壳1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两侧与外壳1竖直内壁紧密贴合,电机5固定于连接通管4的内部,其输出轴与传动齿轮组6固定连接,同轴齿轮7设有两个,且分别与传动齿轮组6的两端啮合连接,定位板17设有两个分别与外壳1两竖直内壁固定连接并相互平行,且两个定位板17开设有多个相同位置的通孔,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8,同轴齿轮7和从动齿轮19均与转轴8固定连接,且从动齿轮19与同轴齿轮7啮合连接并位于同轴齿轮7的底侧,在使用时,按动开关15,电机5工作带动传动齿轮组6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同轴齿轮7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从动齿轮19转动并带动转轴8同步运动;
[0030]按压止血结构包括调节夹9、端头夹10、气缸11、连接杆12和挤压板13,调节夹9的顶部与从动齿轮19同轴固定连接,端头夹10与调节夹9的底部固定连接并关于外壳1中线对称,气缸11与端头夹10固定连接,且其输出轴与连接杆12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12贯穿端头夹10,且其另一端与挤压板13可拆卸连接,转轴8转动带动调节夹9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伤口处的固定,挤压板13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对着伤口处血液上流,气缸11工作带动挤压板13做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挤压板13一直对血液上流进行挤压,防止血液从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用机械按压机械止血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端固定有电源(2)和充电接头(3),所述电源(2)的顶部设置有开关(1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机械调节结构,且所述机械调节结构的底侧连接有按压止血结构;所述机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通管(4)、电机(5)、传动齿轮组(6)、同轴齿轮(7)、转轴(8)、定位板(17)和从动齿轮(19),所述连接通管(4)的顶端与外壳(1)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两侧与外壳(1)竖直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电机(5)固定于连接通管(4)的内部,其输出轴与传动齿轮组(6)固定连接,所述同轴齿轮(7)设有两个,且分别与传动齿轮组(6)的两端啮合连接,所述定位板(17)设有两个分别与外壳(1)两竖直内壁固定连接并相互平行,且两个定位板(17)开设有多个相同位置的通孔,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8),所述同轴齿轮(7)和从动齿轮(19)均与转轴(8)固定连接,且从动齿轮(19)与同轴齿轮(7)啮合连接并位于同轴齿轮(7)的底侧;所述按压止血结构包括调节夹(9)、端头夹(10)、气缸(11)、连接杆(12)和挤压板(13),所述调节夹(9)的顶部与从动齿轮(19)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端头夹(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