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67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导流管主体一端连通有引流管主体,导流管主体另一端插接有防护封端,导流管主体侧壁开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包括:圆台孔和通孔,圆台孔与通孔连通,圆台孔大口径端设置于导流管主体外壁,圆台孔小口径端与通孔一端连通,通孔另一端设置于流管主体内壁。限位封端插接在导流管主体另一端并与圆台孔配合进行限位定位,防护锁紧封端插接在限位封端上并与其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防护封端可以有效的防止引流管端部对患者体内造成损伤,同时设置有弹性限位部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快速的对封端进行安装,以及设置有剪切点配合弹性限位部进行有效快速剪切安装。弹性限位部进行有效快速剪切安装。弹性限位部进行有效快速剪切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一般采用硅橡胶或聚氨酯制成。使用时引流管的一端插入到体内或创面的引流部位,另一端在体外可与引流接管等其他体外器械连接,利用虹吸或负压吸引原理,放置在人体手术区或体腔并经过皮肤切口穿出体外,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渗出血液、组织液及其他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液体淤积导致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疾病康复。
[0003]现有的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因长度问题需要进行裁剪,裁剪后的端面非常不平整,同时使用时容易破坏人体内的组织器官,同时给患者带来刺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因长度问题需要进行裁剪,裁剪后的端面非常不平整,同时使用时容易破坏人体内的组织器官,同时给患者带来刺痛感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引流管。
[0005]技术技术方案:
[0006]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导流管主体和防护封端,所述导流管主体一端连通有引流管主体,导流管主体另一端插接有防护封端,导流管主体侧壁开有多个导流孔。
[0007]进一步,所述导流孔包括:圆台孔和通孔,所述圆台孔与通孔连通,圆台孔大口径端设置于导流管主体外壁,圆台孔小口径端与通孔一端连通,通孔另一端设置于流管主体内壁。
[0008]进一步,所述防护封端包括:限位封端和防护锁紧封端,所述限位封端插接在导流管主体另一端并与圆台孔配合进行限位定位,防护锁紧封端插接在限位封端上并与其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限位封端包括:限位管体、弹性限位部和限位挡环,所述限位管体置于导流管主体内部,限位管体一端设置有限位挡环,限位挡环与导流管主体另一端端面贴合,限位管体侧壁周向开设有多个定位槽,定位槽内部设置有弹性限位部,弹性限位部与通孔配合限位,防护锁紧封端插接在限位管体上并与其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弹性限位部包括:弹性体、安装底板和限位柱,所述安装底板两端通过弹性体与定位槽侧壁相连,安装底板上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与通孔配合限位。
[0011]进一步,所述防护锁紧封端包括:防护管体和C型护头环,所述防护管体外壁设置有螺纹,防护管体外壁与限位管体内壁螺纹配合,防护管体一端设置有C型护头环,C型护头环将限位挡环和导流管主体另一端包裹。
[0012]进一步,所述C型护头环端面设置有缓冲层。
[0013]进一步,所述导流管主体外壁轴向设置有用于剪切的剪切点。
[0014]本技术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防护封端可以有效的防止引流管端部对患者体内造成损伤,同时设置有弹性限位部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快速的对封端进行安装,以及设置有剪切点配合弹性限位部进行有效快速剪切安装。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本技术限位封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引流管主体1,导流管主体2,防护封端3,限位封端31,限位管体311,弹性限位部312,弹性体3121,安装底板3122,限位柱3123,限位挡环313,定位槽314,防护锁紧封端32,防护管体321,C型护头环322,导流孔4,圆台孔41,通孔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

3进行说明: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1、导流管主体2和防护封端3,所述导流管主体2一端连通有引流管主体1,导流管主体2另一端插接有防护封端3,导流管主体2侧壁开有多个导流孔4,如此设置,防护封端可以有效的防止引流管端部对患者体内造成损伤,同时设置有弹性限位部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快速的对封端进行安装,以及设置有剪切点配合弹性限位部进行有效快速剪切安装。
[0022]实施例二,结合附图1

3进行说明:所述导流孔4包括:圆台孔41和通孔42,所述圆台孔41与通孔42连通,圆台孔41大口径端设置于导流管主体2外壁,圆台孔41小口径端与通孔42一端连通,通孔42另一端设置于流管主体2内壁,如此设置,设置有圆台孔41有效对患者体内进行有效收集,增加收集效率,提高导流管导流效率。
[0023]实施例三,结合附图1

3进行说明:所述防护封端3包括:限位封端31和防护锁紧封端32,所述限位封端31插接在导流管主体2另一端并与圆台孔41配合进行限位定位,防护锁紧封端32插接在限位封端31上并与其螺纹连接,如此设置,通过限位封端31与防护锁紧封端32配合实现定位固定。
[0024]实施例四,结合附图1

3进行说明:所述限位封端31包括:限位管体311、弹性限位部312和限位挡环313,所述限位管体311置于导流管主体2内部,限位管体311一端设置有限位挡环313,限位挡环313与导流管主体2另一端端面贴合,限位管体311侧壁周向开设有多个定位槽314,定位槽314内部设置有弹性限位部312,弹性限位部312与通孔42配合限位,防护锁紧封端32插接在限位管体311上并与其螺纹连接,如此设置,限位管体311与导流管主体2配合安装,限位挡环313实现定位。
[0025]实施例五,结合附图1

3进行说明:所述弹性限位部312包括:弹性体3121、安装底板3122和限位柱3123,所述安装底板3122两端通过弹性体3121与定位槽314侧壁相连,安装底板3122上设置有限位柱3123,限位柱3123与通孔42配合限位,如此设置,限位柱3123与通孔42配合限位的同时对弹性体3121进行挤压,挤压后弹性体3121进一步增加了限位封端31
与导流管主体2的连接强度。
[0026]实施例六,结合附图1

3进行说明:所述防护锁紧封端32包括:防护管体321和C型护头环322,所述防护管体321外壁设置有螺纹,防护管体321外壁与限位管体311内壁螺纹配合,防护管体321一端设置有C型护头环322,C型护头环322将限位挡环313和导流管主体2另一端包裹。所述C型护头环322端面设置有缓冲层。所述导流管主体2外壁轴向设置有用于剪切的剪切点,如此设置,C型护头环322端设置有圆弧,防止损坏患者内部器官,设置有缓冲层进一步减少损伤。防护管体321外壁与限位管体311内壁螺纹配合的螺纹段设置在靠近C型护头环322一端。
[0027]工作过程:
[0028]首先通过剪刀对导流管主体2剪切点处进行剪切,然后将限位封端31插入导流管主体2另一端,随后将防护锁紧封端32旋入限位封端31内部,弹性限位部312被防护管体321挤压,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主体(1)、导流管主体(2)和防护封端(3),所述导流管主体(2)一端连通有引流管主体(1),导流管主体(2)另一端插接有防护封端(3),导流管主体(2)侧壁开有多个导流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4)包括:圆台孔(41)和通孔(42),所述圆台孔(41)与通孔(42)连通,圆台孔(41)大口径端设置于导流管主体(2)外壁,圆台孔(41)小口径端与通孔(42)一端连通,通孔(42)另一端设置于流管主体(2)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封端(3)包括:限位封端(31)和防护锁紧封端(32),所述限位封端(31)插接在导流管主体(2)另一端并与圆台孔(41)配合进行限位定位,防护锁紧封端(32)插接在限位封端(31)上并与其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封端(31)包括:限位管体(311)、弹性限位部(312)和限位挡环(313),所述限位管体(311)置于导流管主体(2)内部,限位管体(311)一端设置有限位挡环(313),限位挡环(313)与导流管主体(2)另一端端面贴合,限位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峰姜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翔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