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565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包括底座,底座上转动连接减震装置,且减震装置顶部固接连接板,连接板上活动连接分离筒,将带有菌种的原料从加料口倾倒入分离筒中,通过伺服电机的转动,从而带动平行的固定环进行转动,上方的固定环带动拨杆,当拨杆触碰到联动板底部的凸起时,由于联动板和筛网结构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且二者活动安装在槽口一和槽口二内,这时联动板带动筛网结构左右晃动,从而使较大规格的菌种通不过筛网结构,从而通过筛网结构的倾斜落入上出料管,晃动的同时是较小规格的菌种通过槽口二与联动板之间的缝隙落入底板上,哟与清理结构在底板上进行转动,使菌种掉入下出料管中,进行分层筛选。进行分层筛选。进行分层筛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菌种筛选设备
,具体为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菌种分饲料发酵菌种和生物肥发酵菌种,该产品不但可以弥补常规饲料中容易缺乏的氨基酸,而且能使其它粗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迅速转化,达到增强消化吸收利用效果,微生物菌种往往需要分离出来单独保存。
[0003]对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929234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种筛选装置,包括连接杆和箱体,操作过程,打开门板,从通道位置,将适量的微生物菌种从菌种导入管倒入到离心罐的内部底面,打开内管上阀门,将母液罐中营养液导入到离心罐的内部,与微生物混合,加入适量营养液,从而关闭阀门,不断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将微生物菌种和废渣产生分层,筛选效率高,且操作简单方便,整个装置运行稳定,为使用过程提供安全保障,通过电控阀门一和电控阀门二,分别将废渣和微生物菌种通入两个筛选管移除,挡块作用起到分离作用,方便人们移除筛选完成的微生物菌种,该技术通过高速离心筛选,将微生物菌种和废渣产生分层,筛选效率高,且操作简单方便,整个装置运行稳定。
[0004]上述案例中的筛选装置的使用过程是比较繁琐的,而且存在着在不同菌体种群的筛选更换不同的筛选程序,而且不便于更换筛选网,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上转动连接减震装置2,且减震装置2顶部固接连接板21,连接板21上活动连接分离筒5;
[0007]分离筒5的底部与连接板21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柱22固接,且连接柱22上套接减震弹簧23,分离筒5的中部开设更换槽50,分离筒5的一侧的三分之一处固定贯穿连接下出料管51,分离筒5的另一侧的三分之二处固定贯穿连接上出料管52,分离筒5的底部通过封板53密封,封板53中部开设加料口6,且加料口6贯穿封板53至分离筒5内部。
[0008]优选的,更换槽50下方的分离筒5的侧壁上固接铰接座4,铰接座4内部通过铰轴41转动连接在连接片42的一端,更换槽50上方的分离筒5的侧壁上固接连接座43,连接片4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连接座43上。
[0009]优选的,分离筒5内部开设分离舱7,分离舱7的底部固接底板81,底板81内部固定安装伺服电机8,且伺服电机8的一端上固接转轴80,转轴80的顶端固接限位环83,转轴80的中部固接平行的固定环82,且上方的固定环82的一侧壁固接拨杆84,下方的固定环82的一侧壁固接清理结构85。
[0010]优选的,分离舱7的内壁上开设平行的槽口一71和槽口二72,槽口一71内部活动安装筛网结构9,槽口二72的内部活动安装联动板74,联动板74通过固定轴73活动连接筛网结构9的中部。
[0011]优选的,联动板74的底壁上固接平行的凸起741,拨杆84的一端活动拨动连接凸起741的侧壁,下出料管51的另一端置于底板81和联动板74之间,上出料管52的另一端置于联动板74和筛网结构9之间。
[0012]优选的,筛网结构9包括主筛网90,主筛网90的一侧壁中开设环形槽91,且环形槽91内部活动安装次筛网92,主筛网90和次筛网92的中部开设穿孔93。
[0013]优选的,主筛网90的另一侧壁上固接把环54,更换槽50中通过把环54活动安装筛网结构9。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底座上的减震装置对分离筒进行分离工作时进行减震作用,同时通过减震弹簧可以使减震装置和分离筒的底部的坚固性更强,不容易使装置损坏,同时通过两侧安装的上出料管和下出料管针对不同规格的菌种进行筛选,使筛选更便捷,结构简单化;
[0016]同时通过转轴上下方的固定环对清理结构进行安装,通过转轴的转动,带动清理结构在底板上进行转动,将落在底板上的菌种进行拨动,使菌种掉入下出料管中,同时通过更改主筛网和次筛网的位置关系对筛选的规格进行调整,从而省去更改整个筛网的复杂流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分离舱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筛网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减震装置;21、连接板;22、连接柱;23、减震弹簧;4、铰接座;41、铰轴;42、连接片;43、连接座;5、分离筒;50、更换槽;51、下出料管;52、上出料管;53、封板;54、把环;6、加料口;7、分离舱;71、槽口一;72、槽口二;73、固定轴;74、联动板;741、凸起;8、伺服电机;80、转轴;81、底板;82、固定环;83、限位环;84、拨杆;85、清理结构;9、筛网结构;90、主筛网;91、环形槽;92、次筛网;93、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上转动连接减震装置2,且减震装置2顶部固接连接板21,连接板21上活动连接分离筒5;
[0023]分离筒5的底部与连接板21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柱22固接,且连接柱22上套接减震弹簧23,分离筒5的中部开设更换槽50,分离筒5的一侧的三分之一处固定贯穿连接下出料
管51,分离筒5的另一侧的三分之二处固定贯穿连接上出料管52,分离筒5的底部通过封板53密封,封板53中部开设加料口6,且加料口6贯穿封板53至分离筒5内部。
[0024]更换槽50下方的分离筒5的侧壁上固接铰接座4,铰接座4内部通过铰轴41转动连接在连接片42的一端,更换槽50上方的分离筒5的侧壁上固接连接座43,连接片4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连接座43上。
[0025]分离筒5内部开设分离舱7,分离舱7的底部固接底板81,底板81内部固定安装伺服电机8,且伺服电机8的一端上固接转轴80,转轴80的顶端固接限位环83,转轴80的中部固接平行的固定环82,且上方的固定环82的一侧壁固接拨杆84,下方的固定环82的一侧壁固接清理结构85。
[0026]分离舱7的内壁上开设平行的槽口一71和槽口二72,槽口一71内部活动安装筛网结构9,槽口二72的内部活动安装联动板74,联动板74通过固定轴73活动连接筛网结构9的中部。
[0027]联动板74的底壁上固接平行的凸起741,拨杆84的一端活动拨动连接凸起7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转动连接减震装置(2),且减震装置(2)顶部固接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上活动连接分离筒(5),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5)的底部与连接板(21)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柱(22)固接,且连接柱(22)上套接减震弹簧(23),所述分离筒(5)的中部开设更换槽(50),所述分离筒(5)的一侧的三分之一处固定贯穿连接下出料管(51),所述分离筒(5)的另一侧的三分之二处固定贯穿连接上出料管(52),所述分离筒(5)的底部通过封板(53)密封,所述封板(53)中部开设加料口(6),且加料口(6)贯穿封板(53)至分离筒(5)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槽(50)下方的分离筒(5)的侧壁上固接铰接座(4),所述铰接座(4)内部通过铰轴(41)转动连接在连接片(42)的一端,所述更换槽(50)上方的分离筒(5)的侧壁上固接连接座(43),所述连接片(4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连接座(4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素酶菌种筛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5)内部开设分离舱(7),所述分离舱(7)的底部固接底板(81),所述底板(81)内部固定安装伺服电机(8),且伺服电机(8)的一端上固接转轴(80),所述转轴(80)的顶端固接限位环(8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婉真颜良豪陈添俊郭元东陈俊煌吴云建黄钦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汇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