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523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火针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上针套、针具、加热组件、传动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接收外力通过传动组件传递至针具,通过控制组件能够对针具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针套隐藏火针,减轻患者恐惧感。穿刺点定位,然后操作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接收操作力,并将力通过传动组件传递至针具,使针具在针套内弹出,操作方便;在操作针具弹出前,能够通过加热组件对针具的针头进行加热。火针的弹出迅速,通过针套能够定位穴点,通过调节针套的位置能够预设刺入深度。通过传动组件的转动,使弹出的火针可迅速回收入针套,避免由于术者的操作技术参差导致火针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提高火针穿刺引流质量,提高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火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
·
官针》中就记:有“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外科启玄》有“专治附骨痈疽,不能外出,故用此火针开其疮口”的论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收录“火针洞式引流技术”,该项技术用于治疗乳腺炎性疾病成脓期,能使烙口内壁产生焦痂附着,形成一个内壁光滑的圆形通道,使脓液通畅排出,可达到“腐去肌生”的效果。
[0003]但是现有的技术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火针外露使患者恐惧、穿刺深度、速度依赖操作者主观控制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火针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上的以下部件,
[0005]针套,位于壳体的一侧;
[0006]针具,可活动地设于针套内;
[0007]加热组件,位于壳体内,且其工作端位于针套的一端,针具能够穿透加热组件的工作端;
[0008]传动组件,位于壳体内,且其工作端与针具驱动连接;
[0009]控制组件,位于壳体的另外一侧,且其工作端与传动组件的配合。
[0010]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火针装置,本装置利用壳体对针套、针具、加热组件、传动组件、控制组件集合安装,将针套、针具、加热组件、传动组件、控制组件收纳于壳体上。本装置的操作过程中,通过针套实现穿刺点定位,然后操作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接收操作力,并将力通过传动组件传递至针具,使针具在针套内弹出,操作方便;在操作针具弹出前,能够通过加热组件对针具的针头进行加热。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针套可活动地设于第一滑槽内,针套的靠近传动组件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开槽,传动组件的工作端透过开槽与针具驱动连接。
[0012]由此,针套可活动设置,能够通过滑出针套对刺入深度进行调节;传动组件透过开槽对针具进行驱动。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的内侧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靠近第一滑槽的一端,针套上下面设有突起,凸起与限位块可分离相抵。
[0014]由此,限位块与突起的配合,对针套的滑动行程进行限位,防止针套脱落。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上设有上反向标识的刻度,通过刻度能够标记刺入深度。
[0016]由此,刻度为反向标识,第一滑槽刻度零点就是针具的总长L,往前推Xcm,刻度就是L

Xcm,这样就可以标记刺入深度。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套的外侧面设有第一推块。
[0018]由此,第一推块用于接收外界推力,从而对针套的位置进行调节。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和控制器,控制器设于壳体内,加热管固定在壳体的一侧,加热管位于针套内,针具穿透加热管,加热管和控制器电连接。
[0020]由此,针具穿透加热管,针具的刺入端位于加热管内,加热管能够对针具的刺入端进行加热。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包括伸缩杆、驱动齿轮,伸缩杆的一端与针具的末端铰接,伸缩杆上远离针具一端设有限位环,驱动齿轮的偏心处设有凸柱,限位环与凸柱限位配合,限位环远离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壳体上。
[0022]由此,传动组件由以上结构组成,通过使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对针具的弹出进行控制。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组件包括滑杆、第一弹簧,壳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滑槽,滑杆可活动地设于第二滑槽内,滑杆靠近驱动齿轮的一侧设有直齿,直齿与驱动齿轮啮合,第一弹簧设于壳体内,第一弹簧与滑杆配合。
[0024]由此,通过滑动滑杆从而对驱动齿轮的进行驱动,当滑杆滑动时,滑杆的直齿能够带动驱动齿轮转动。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杆的外侧面设有第二推块。
[0026]由此,第二推块用于接收外界推力,从而对滑杆的位置进行调节。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火针装置还包括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卡接件,卡接件的中部铰接在壳体上,卡接件的一端设有对第一弹簧压紧的限位部,卡接件的另一端设有裸露于壳体外的按压部,第二弹簧设于壳体上且作用于卡接件。
[0028]由此,开关组件中,利用限位部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紧,通过对按压部进行操作,限位部摆动与第一弹簧脱离,解除对第一弹簧的限位,第一弹簧能够复原,从而推动滑杆移动。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的具体体现为:本技术中,利用针套隐藏火针,避免外露火针造成患者恐惧,通过可拆卸针套达到重复消毒或一次性使用的目的,通过针套能够定位穿刺点,通过调节针套的位置能够预设刺入深度,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火针迅速弹出后回收入针套,提高火针穿刺引流质量,提高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火针装置的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所示火针装置的另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1所示火针装置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图1所示火针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隐藏上壳后的火针装置的状态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隐藏上壳后的火针装置的状态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隐藏上壳后的火针装置的状态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隐藏上壳后的火针装置的状态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标号:1

壳体、1a

上壳、1b

下壳、1c

空腔、11

第一滑槽、12

第一导轨、13

限位块、14

第二滑槽、15

第二导轨、2

针套、21

通道、22

第一导槽、23

开槽、24

突起、25

第一推块、3

针具、4

加热组件、41

加热管、42

控制器、5

传动组件、51

伸缩杆、511

限位环、52

驱动齿轮、521

凸柱、6

控制组件、61

滑杆、611

直齿、612

第二推块、613

第二导槽、62

第一弹簧、7

开关组件、7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上的以下部件,针套(2),位于壳体(1)的一侧;针具(3),可活动地设于针套(2)内;加热组件(4),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其工作端位于针套(2)的一端,所述针具(3)能够穿透加热组件(4)的工作端;传动组件(5),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其工作端与针具(3)驱动连接;控制组件(6),位于所述壳体(1)的另外一侧,且其工作端与传动组件(5)的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11),所述针套(2)可活动地设于第一滑槽(11)内,所述针套(2)的靠近传动组件(5)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开槽(23),所述传动组件(5)的工作端透过开槽(23)与针具(3)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1)的内侧设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位于靠近第一滑槽(11)的一端,所述针套(2)上下面设有突起(24),所述突起与限位块(13)可分离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1)上设有上反向标识的刻度,通过刻度能够标记刺入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2)的外侧面设有第一推块(2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包括加热管(41)和控制器(42),所述控制器(42)设于壳体(1)内,所述加热管(41)固定在壳体(1)的一侧,所述加热管(41)位于针套(2)内,所述针具(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毅司徒红林文灼彬井含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