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19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7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覆盖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在所述第二管部内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管部分隔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至所述第一管部。第一管部。第一管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000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疾病、感染、外伤或先天畸形,中耳部位通常容易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中耳炎鼓室积液,通常需进行鼓膜穿刺抽液。当中耳感染反复或由于中耳积液持续存在导致听力下降时,通常需植入鼓膜留置管。
[0003]但是留置管长时间留置于鼓膜,容易造成鼓膜的撕裂,甚至造成鼓膜的不可逆性破坏,为后期的听力重建增加难度。
[0004]为了避免对鼓膜的破坏,本公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是通过在患者的耳后形成切口,通过耳后的乳突通道将留置管的一端置于中耳鼓室腔内部,在患者体外留有留置管的另一端以作为进行治疗操作器材的入口。
[0005]但是这样的方式,常常因为患者不同的年龄、体型等因素,导致留置管不能完全与患者乳突通道的长度相适应。
[0006]此外,这样的方式极易导致在治疗或者患者日常生活中,外部的杂质,如细菌、灰尘自留置管进入中耳鼓室腔内部,造成重复感染,因此,也难以反复使用留置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新的技术方案。
[0008]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覆盖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在所述第二管部内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管部分隔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至所述第一管部。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可拆卸的连接。
[0010]可选地,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台阶结构,沿所述第二台阶结构的侧壁的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卡槽;在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台阶结构,沿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的侧壁的周向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环形的卡钩,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钩的卡合可拆卸地连接。
[0011]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锯齿状的环形的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的锯齿状的环形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管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卡合实现可拆卸的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隔膜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阻挡部用
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腔室。
[0013]可选地,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阻挡部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阻挡部包括阻挡本体与自所述阻挡本体向外延伸的柱状体,所述阻挡本体覆盖所述第二腔室的端部,所述柱状体伸入所述第二腔室内。
[0015]可选地,沿所述柱状体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凸环部,在所述第一阻挡部关闭所述第二腔室条件下,所述凸环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相抵。
[0016]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上形成环形的第一凹陷结构,所述第二管部的外缘伸入所述第一凹陷结构内以使所述第一阻挡部关闭所述第二腔室。
[0017]可选地,所述隔膜为弹性聚合物。
[0018]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通过在第二管部设置第一阻挡部,有效的防止患者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外部物质,自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进入中耳鼓室腔内部,造成耳部的感染。
[0019]此外,使得本公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能够长期的留置于患者体内,避免对患者造成多次的创伤。
[0020]此外,通过设置第二阻挡部,有效的防止医生在打开第一阻挡部进行操作时,将外部物质如细菌、灰尘等带入中耳鼓室腔内部造成的重复性感染。
[0021]另一方面,通过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可拆卸的连接,本公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能够与患者的年龄、体型等因素匹配,能够与患者乳突通道的长度相适应。
[0022]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3]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002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之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之一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第一管部;2、第二管部;3、第一阻挡部;4、第一腔室;5、隔膜;6、第二腔室;7、连接装置;10、管本体;101、第一台阶结构;102、第二台阶结构;103、卡槽;104、卡钩;105、第一凸起部;106、第二凸起部;201、第二凹陷结构;202、第二倒角结构;301、凸环部;302、阻挡本体;303、柱状体;304、第一倒角结构;305、第一凹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0]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1]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32]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0033]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包括管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覆盖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在所述第二管部内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管部分隔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至所述第一管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可拆卸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台阶结构,沿所述第二台阶结构的侧壁的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卡槽;在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台阶结构,沿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的侧壁的周向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环形的卡钩,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钩的卡合可拆卸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后穿孔置入式中耳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锯齿状的环形的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的锯齿状的环形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军史庆王国才陶忠林龑王昊飞
申请(专利权)人:柏为武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