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路系统及打印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501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数码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墨路系统及打印设备。包括:第一墨盒、供墨泵、脱气装置、第一过滤器、第二墨盒、控制器、循环泵和喷头;第一墨盒依次连接供墨泵、脱气装置、第一过滤器、第二墨盒和喷头,其中,循环泵的输入端与第二墨盒连接,循环泵的输出端与脱气装置的输入端连接。通过上述结构,控制器控制供墨泵将第一墨盒内的墨水,输入脱气装置和第一过滤器进行处理,并暂存于第二墨盒,在使用时通过喷头喷出,或者控制器控制循环泵工作,将第二墨盒内的墨水再次进行处理并暂存于第二墨盒。通过上述方式,提高第二墨盒输出的墨水的质量,并且每一喷头均由第二墨盒同时供给墨水,以提升打印的质量。以提升打印的质量。以提升打印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墨路系统及打印设备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数码打印
,特别是涉及一种墨路系统及打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打印设备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市场所需,随着更多软件技术注入打印设备后,数码打印这一技术得到蓬勃发展,数码打印主要是由印前系统和数字打印机组成,用户将需要印刷的数字信息录入印前系统,经过RIP处理(光栅图像处理Raster Image Processor)后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数字信号控制打印设备,将数字信息转印到承印物上。在纸质印刷行业中,大量的报刊、书籍、杂志等纸质读物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印刷出大量产品,而单程式打印设备可以满足上述需求。
[0003]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常使用的这种单程式打印设备对使用的墨水要求极高,使用的墨水需要保证低阻尼、高脱水率和高过滤精度等要求,而目前的单程式打印设备的墨路系统具有局限性,墨水在墨路系统中会出现暂时存放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墨水在单程式打印设备的墨盒中进行自然沉降,降低了墨水的脱水率和过滤精度,提升了墨水的流体阻尼,严重影响打印效率和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墨路系统,包括:第一墨盒、供墨泵、脱气装置、第一过滤器、第二墨盒、控制器、循环泵和喷头;
[0005]所述供墨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墨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脱气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脱气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墨盒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脱气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喷头的数量至少两组,每一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二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供墨泵、循环泵和脱气装置电连接。
[0006]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墨路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墨盒内,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墨盒的液位,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000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脱气装置包括脱气肺、脱气控制阀和真空泵;所述脱气肺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供墨泵的输出端和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脱气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真空泵和脱气肺之间。
[0008]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墨路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供墨泵的输出端连接。
[000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墨路系统还包括回墨装置,每一所述喷头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二墨盒连接,所述喷头的输出端与所述回墨装置连接,所述回墨装置与所述第一
墨盒连接,所述回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0]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墨路系统还包括正压控制装置,所述正压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墨盒连通,所述正压控制装置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墨盒内的气压。
[001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正压控制装置包括正压气源、调压阀和正压控制阀,所述正压气源依次连接调压阀和正压控制阀,所述正压控制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墨盒连接,所述调压阀和正压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2]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墨路系统还包括负压控制装置,所述负压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墨盒连通,所述负压控制装置用于降低所述第二墨盒内的气压。
[0013]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负压控制装置包括负压气源和负压控制阀,所述负压气源连接负压控制阀,所述负压控制阀与所述第二墨盒连接,所述负压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上述方式任意一项所述的墨路系统。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路系统包括:第一墨盒、供墨泵、脱气装置、第一过滤器、第二墨盒、控制器、循环泵和喷头;所述供墨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墨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脱气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脱气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墨盒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脱气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喷头的数量至少两组,每一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二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供墨泵、循环泵和脱气装置电连接。通过上述结构,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供墨泵工作,将所述第一墨盒内的墨水先输入所述脱气装置进行脱气处理,再输入所述第一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的墨水输入所述第二墨盒暂存,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喷头喷出,或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泵工作,将所述第二墨盒内的墨水再次进行过滤并暂存于所述第二墨盒。通过上述方式,提高所述第二墨盒输出的墨水的质量,并且每一所述喷头均由所述第二墨盒同时供给墨水,以提升打印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墨路系统的流程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墨路系统的元器件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墨路系统的流程图。
[0020]墨路系统1的附图标号说明如下:
[0021]名称标号名称标号第一墨盒10紧急制动传感器90供墨泵20供墨阀100脱气装置30第二过滤器110
脱气肺31回墨装置120脱气控制阀32喷头130真空泵33正压控制装置140缓冲罐34正压气源141第一过滤器40调压阀142第二墨盒50正压控制阀143控制器60第一气体过滤器144计时器61负压控制装置150循环泵70负压气源151液位传感器80负压控制阀152
ꢀꢀ
第二气体过滤器153
具体实施例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墨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墨盒、供墨泵、脱气装置、第一过滤器、第二墨盒、控制器、循环泵和喷头;所述供墨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墨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脱气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脱气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墨盒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脱气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喷头的数量至少两组,每一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二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供墨泵、循环泵和脱气装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路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墨盒内,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墨盒的液位,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装置包括脱气肺、脱气控制阀和真空泵;所述脱气肺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供墨泵的输出端和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脱气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真空泵和脱气肺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路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墨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供墨泵的输出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麟曲海东叶志涛曾磊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弘博智能数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