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电源及换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98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电电源及换电柜,该供电电源应用于换电柜,包括:电源输入端,PFC功率单元、两个二级电源模块、通信单元、多个仓控板连接端和多个电池连接端;多个电池连接端分别置于换电柜的多个电池仓内,用于连接充电电池;PFC功率单元连接电源输入端,用于升压交流输入以提供高压输出;通信单元通过仓控板连接端分别连接与电池仓对应的仓控板;每一二级电源模块分别包括电源转换单元和电源驱动单元;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一端均连接PFC功率单元,第二端对应连接至少一个电池连接端,电源驱动单元分别连接通信单元和电源转换单元驱动电源转换单元工作。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性价比、高灵活性的实现一拖多,有效的降低充电柜电源成本。电源成本。电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电源及换电柜


[0001]本技术涉及供电电源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供电电源及换电柜。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市场的需求,换电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在换电柜使用过程中,对作为换电柜内核心模块的换电柜电源的要求,尤其是对换电柜电源的成本、应用兼容灵活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换电柜中,换电柜电源的成本占换电柜总成本大约一半,因此降低换电柜电源的成本更有利于换电柜的市场发展。因此,在换电柜行业,如何降低换电柜电源的成本,已经是各换电柜厂家的重要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部分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供电电源及换电柜。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供电电源,应用于换电柜,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换电柜的电源输入以提供交流输入的电源输入端,以及PFC功率单元、两个二级电源模块、通信单元、多个仓控板连接端和多个电池连接端;
[0005]所述多个电池连接端分别置于换电柜的多个电池仓内,用于连接充电电池;
[0006]所述PFC功率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用于升压所述交流输入以提供高压输出;
[0007]所述通信单元通过所述仓控板连接端分别连接与所述电池仓对应的仓控板、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电池仓的工作参数;
[0008]其中,每一所述二级电源模块分别包括电源转换单元和电源驱动单元;
[0009]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PFC功率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二端对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电池连接端,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高压输出并输出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
[0010]所述电源驱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通信单元和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工作参数以驱动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工作。
[0011]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供电电源中,所述二级电源模块还包括切换单元;
[0012]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二端,且该切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一所述电池连接端,该切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另一所述电池连接端。
[0013]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供电电源中,所述切换单元包括: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一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
[0014]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均连接一电压输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
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输入一第一驱动电平,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触点连接端对应连接一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触点连接端连接一所述电池连接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三触点连接端连接连接另一所述电池连接端。
[0015]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供电电源中,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包括变压器、输入端驱动电路、输出端驱动电路、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一电感;
[0016]所述输入端驱动电路的第一端用于接收一第二驱动电平,所述输入端驱动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PFC功率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输入端驱动电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端驱动电路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出驱动电路的第二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三端为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三端,所述输出端驱动电路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用于接收一第三驱动电平。
[0017]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供电电源中,所述输出端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0018]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用于接收一所述第三驱动电平,且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经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0019]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用于接收另一所述第三驱动电平,且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经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和/或
[0020]所述输入端驱动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
[0021]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PFC功率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经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用于输入一所述第二驱动电平;
[0022]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并接地,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经所述第九电阻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用于输入另一所述第二驱动电平。
[0023]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供电电源中,所述电源转换单元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三端,所述滤波电路的第二端接地。
[0024]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供电电源中,每一所述电源驱动单元均包括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隔离电路和一驱动芯片及其外围电路;
[0025]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通信单元,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二端;
[0026]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连接一输入电压,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三端接地,所述隔离电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端驱动电路的第一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驱动电平。
[0027]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供电电源中,所述隔离电路包括一光耦隔离芯片、第一隔离电阻、第二隔离电阻和第三隔离电阻,所述光耦隔离芯片的第一管脚经所述第一隔离电阻连接一电源电压,所述光耦隔离芯片的第二管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和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光耦隔离芯片的第二管脚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隔离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隔离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所述第三隔离电阻的第三端和所述光耦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换电柜,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换电柜的电源输入以提供交流输入的电源输入端,以及PFC功率单元、两个二级电源模块、通信单元、多个仓控板连接端和多个电池连接端;所述多个电池连接端分别置于换电柜的多个电池仓内,用于连接充电电池;所述PFC功率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用于升压所述交流输入以提供高压输出;所述通信单元通过所述仓控板连接端分别连接与所述电池仓对应的仓控板、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电池仓的工作参数;其中,每一所述二级电源模块分别包括电源转换单元和电源驱动单元;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PFC功率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二端对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电池连接端,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高压输出并输出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电源驱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通信单元和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工作参数以驱动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电源模块还包括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的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二端,且该切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一所述电池连接端,该切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另一所述电池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包括: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一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均连接一电压输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输入一第一驱动电平,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触点连接端对应连接一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触点连接端连接一所述电池连接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三触点连接端连接连接另一所述电池连接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包括变压器、输入端驱动电路、输出端驱动电路、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一电感;所述输入端驱动电路的第一端用于接收一第二驱动电平,所述输入端驱动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PFC功率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输入端驱动电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端驱动电路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出驱动电路的第二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三端为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第三端,所述输出端驱动电路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用于接收一第三驱动电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用于接收一所述第三驱动电平,且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经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用于接收另一所述第三驱动电平,且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经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和/或所述输入端驱动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PFC功率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洋高朝锋兰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