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497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包括一气囊、一引流管固定凹槽和两固定敷贴;所述引流管固定凹槽形成于所述气囊的底面中部;所述气囊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固定敷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用于防止引流管置入及拔出后渗液,并可固定引流管。并可固定引流管。并可固定引流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肝脏术后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人数多,腹腔引流管易脱出,若患者腹腔置管时间长,则易形成窦道,导致腹腔积液外渗。若后期腹腔引流管拔除,腹腔积液亦有外渗可能,引流处需换药,易给患者造成不便及心理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用于防止腹腔穿刺置管术后引流管滑脱及拔管后腹水渗出,并可固定引流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包括一气囊、一引流管固定凹槽和两固定敷贴;所述引流管固定凹槽形成于所述气囊的底面中部;所述气囊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固定敷贴。
[0005]优选地,还包括一连接管和一充气阀;所述充气阀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气囊。
[0006]优选地,所述气囊和所述引流管固定凹槽部分或全部透明形成一可视窗区域。
[0007]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1、小巧:体积小,大小与普通敷料无异,方便携带及收纳。
[0009]2、可视化:可视窗区域,在有引流管存在时,可固定引流管后直观的观察有无引流管移位,在引流管拔出后,可观察穿刺点处伤口愈合情况,并观察有无渗液。
[0010]3、操作简单:通过充气阀充气,可改变穿刺点加压压力大小,操作简单,单手即可完成操作。
[0011]4、感受良好:此装置可从腹腔置管之日起使用,至穿刺点伤口完全恢复时取下,在此期间患者无引流管脱落及渗液的后顾之忧,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根据附图图1,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功能、特点。
[0014]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包括一气囊1、一引流管固定凹槽2和两固定敷贴3;引流管固定凹槽2形成于气囊1的底面中部;气囊1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固定敷贴3。
[0015]还包括一连接管4和一充气阀5;充气阀5通过连接管4连接气囊1。
[0016]气囊1和引流管固定凹槽2部分或全部透明形成一可视窗区域6。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患者腹腔置管完成后,可将此装置由固定敷贴3贴于皮肤,将引流管置于引流管固定凹槽2中,起到固定导管的作用。可视窗区域6可观察引流管是否在位,有无脱出。腹腔引流管拔出时,可将引流管从引流管固定凹槽2中取出,并拔出。引流管拔出后,若穿刺点仍有渗液,可通过充气阀5将空气通过连接管4充入气囊1,起到压迫穿刺点作用,可视窗区域6可观察穿刺点伤口愈合情况,并判定有无继续渗液。若腹腔穿刺置管处伤口愈合良好,即可摘除此装置。
[0018]腹腔引流管置管后,患者常因引流管易脱出或拔除引流管后穿刺点仍有渗液而苦恼,引流管脱出,患者需反复穿刺放管,承受心理及经济的双重压力,若腹腔穿刺管拔出后,患者仍有渗液,则需要经常换药至穿刺管口愈合。因此,此装置有广阔的使用场景及必要性。
[0019]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气囊、一引流管固定凹槽和两固定敷贴;所述引流管固定凹槽形成于所述气囊的底面中部;所述气囊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固定敷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引流管渗液的加压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颖婷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