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484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从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角度,提取能源系统的运行特征,从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个维度描述全系统各主体的运行状态;并通过主体层、融合层和决策层建立优化模型,实现能源系统的优化调控。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采用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建模原理,从多个维度描述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构建灵活的能源系统优化模型,可实现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能源系统全运行阶段下各类被控对象状态变化轨迹的高性能优化调控。控对象状态变化轨迹的高性能优化调控。控对象状态变化轨迹的高性能优化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建模
,具体涉及一种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物理融合理论的推广以及能源系统中主体的多样化,通过提取对能源系统内能源生产主体、能源消费主体、能源传输主体以及能源服务主体的关键特性,考虑能源系统在市场环境下的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和服务以及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环节的特性,从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角度用多维变量构建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描述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主体层、融合层和决策层建立全系统的优化模型,实现对能源系统全运行阶段各主体状态变化过程的优化和调控。
[0003]近年,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建模理论开始被推广在各个领域中:文献[1]"Cyber

Physical

Social Systems for Command and Control" 和文献[2] "Cyber

Physical Systems in the SmartGrid"提出信息物理融合为控制领域的革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献[3] "Smart Grids: A Cyber

Physical Systems Perspective"从信息物理融合的角度分析了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及相关技术应用;文献[4]《电力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研究框架》中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电网架构建立了稳态与动态模型与分析方法,并针对信息系统的故障提出了控制策略;文献[6]《基于关联特性矩阵的电网信息物理系统耦合建模方法》采用网络拓扑模型和关联矩阵对电力信息层、物理层以及耦合层建立描述模型;文献[7]《电力系统信息物理融合建模与综合安全评估:驱动力与研究构想》对信息物理融合的电力系统中的能量流、信息流及其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统一的描述模型,并结合典型信息故障对全系统进行可靠性的评估与分析;文献[8]《光伏储能协调控制的信息物理融合建模研究》中提出了一种能量层与信息层一一对应且可拆分、可整合的信息物理融合建模方法;文献[9]《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混合系统建模方法研究》结合电网的特性提出了采用有限状态机和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的方法建立电网的信息物理融合模型。
[0004]根据以上文献,可以发现:当前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建模方法只聚焦于物理运行设备的整体架构层次,缺乏针对能源系统及其内部具体物理主体的运行状态的统一且灵活的建模方法。同时,缺乏从能量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三个维度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无法实现考虑市场环境下对能源系统全运行阶段的状态优化和调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能够基于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角度,从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个维度描述能源系统及其内部各主体的运行状态,实现市场环境下对能源系统全运行阶段的状态优化和调控。
[0006]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从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角度,提取特征变量描述能源系统全系统内的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运行状态,具体为:1)能量流:在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服务过程中,能量在各主体之间的流动、转换与消费的行为,带有输入与输出的方向性;能量流的表达式为:其中,表示输入能源类型;表示输出能源类型;表示能源输入量;表示能源控制周期;表示能源输出量;2)信息流:描述能量的流动、转换与消费的数据及其流向;信息流的表达式为:其中,表示输入数据类型;表示输出数据类型;表示输入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周期;表示输出数据;3)资金流:由于能量的流动、转换与消费而在各主体之间产生的资金流动关系,主要是成本与收益的流动关系;资金流的表达式为:其中,表示主体在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服务过程中的运营成本;表示主体在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服务过程中的运营收益。
[0007]步骤二:通过主体层、融合层和决策层建立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立优化模型,具体为:1)主体层:从能源系统的能源生产主体、能源消费主体、能源传输主体以及能源服务主体的运行状态分别进行描述;2)融合层:采用有限状态机描述能源系统全系统及其内部各主体的状态和转换条件,具体为:其中,是一个描述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能源系统中各主体状态切换动作条件的集合;表征能量流的动作条件;表征信息流的动作条件;表征资金流的动作条件;3) 决策层:设定优化目标,结合当前系统及其内部各主体的运行状态,通过优化计算,可得到能源系统全运行阶段的状态变化的优化调控策略,具体为:计算,可得到能源系统全运行阶段的状态变化的优化调控策略,具体为:计算,可得到能源系统全运行阶段的状态变化的优化调控策略,具体为:其中,表示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电能源系统日内优化调度运行成本最小的优
化调控目标;表示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能源系统的内各类调控主体;表示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能源系统各调控主体的优化变量;表示全系统及各主体的状态变量;表示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能源系统系统及各主体的状态更新函数;表示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能源系统系统及其内部各主体运行的约束条件。
[0008]所述的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二具体是能源系统通过主体层、融合层和决策层系统化建立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优化模型。
[0009]所述的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其中,所述主体层用多维变量描述能源系统的能源生产主体、能源消费主体、能源传输主体以及能源服务主体的运行状态。
[0010]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建模理论,从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个维度构建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描述模型,实现市场环境下对能源系统全运行阶段的状态优化和调控,即在市场价格信号的引导下,系统能够通过即时完成采集感知、计算分析、决策控制的全流程,实现精准优化各个单元的运行状态变化曲线且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0013]图2是能源系统的能量流

信息流

资金流架构图。
[0014]图3是主体

融合

决策三层能源系统模型构建流程图。
[0015]图4是具体实施例中的火电机组优化结果及状态变化轨迹图。
[0016]图5是具体实施例中的信息流示意图。
[0017]图6是具体实施例中的资金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从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角度,提取特征变量描述全系统内的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步骤二:通过主体层、融合层和决策层建立统一且灵活的优化模型,实现全运行阶段的能源系统状态优化调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为:1)能量流:在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服务过程中,能量在各主体之间的流动、转换与消费的行为,带有输入与输出的方向性;能量流的表达式为:其中,表示输入能源类型;表示输出能源类型;表示能源输入量;表示能源控制周期;表示能源输出量;2)信息流:描述能量的流动、转换与消费的数据及其流向,信息流的表达式为:其中,表示输入数据类型;表示输出数据类型;表示输入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周期;表示输出数据;3)资金流:由于能量的流动、转换与消费而在各主体之间产生的资金流动关系,主要是成本与收益的流动关系,所述资金流的表达式为:其中,表示主体在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服务过程中的运营成本;表示主体在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服务过程中的运营收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是能源系统通过主体层、融合层和决策层系统化建立能源系统的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优化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群儒周钱雨凡刘泽健徐臻崔嘉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