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61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茶包和至少两个挂钩,所述挂钩呈辐射状分布在所述茶包的边缘,各所述挂钩与所述茶包连接的一端为所述挂钩的根部,各所述挂钩根部的一侧与所述茶包连成一体、另一侧与所述茶包通过易撕痕连接,通过撕拉所述易撕痕可增加各所述挂钩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于从杯中取出,且能适用于不同口径的杯子。子。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茶包领域,尤其是一种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泡茶的方式都是把茶叶直接放进杯子里面,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饮茶时,人们为了避免喝到茶渣及茶味过浓,往往会选择茶包或者用杯口处带有可拆卸的滤网的杯子泡茶。其中,为了能便于将茶包从杯子中取出,茶包上具有一根细绳,但是在实际使用时,若操作不当,细绳很容易随茶包一起掉入杯中,导致难以从茶水中取出茶包。而滤网必须与杯子的杯口口径相匹配,无法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易于从杯中取出,且能适用于不同口径的杯子。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茶包和至少两个挂钩,所述挂钩呈辐射状分布在所述茶包的边缘,各所述挂钩与所述茶包连接的一端为所述挂钩的根部,各所述挂钩根部的一侧与所述茶包连成一体、另一侧与所述茶包通过易撕痕连接,通过撕拉所述易撕痕可增加各所述挂钩的长度。
[0005]按以上技术方案,自然状态下,所述至少两个挂钩位于同一平面内。
[0006]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挂钩与所述茶包连成一体的一侧为所述挂钩的固定侧,各所述挂钩与所述茶包通过易撕痕连接的一侧为所述挂钩的撕拉侧,所述挂钩的固定侧具有钩挂口。
[0007]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易撕痕包括连成一体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由所述挂钩根部朝向所述茶包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段由所述挂钩的撕拉侧朝向固定侧方向延伸。
[0008]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茶包包括茶包包体、及固定成一体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支撑板,所述第二过滤层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层的下端且两者围成空腔,所述茶包包体被限制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支撑板形成于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边缘,所述挂钩呈辐射状分布在所述支撑板的边缘。
[0009]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分别被构造为向下凹陷的曲面状,且所述第一过滤层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曲率半径。
[0010]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包括固定成一体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被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
[0011]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体为硬纸板,所述第二板体为硬纸板。
[0012]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体的中部开设有适于倒入水的倒水口,所述第二板体的中部开设有适于所述第二过滤层穿过的让位口,以使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能
自然下坠。
[0013]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特点为:该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茶包通过至少两个挂钩挂在杯口处,易于从杯中取出茶包;通过撕拉易撕痕可增加各挂钩的长度,使茶包能适用于不同口径的杯子,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与杯子配合图;
[0015]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爆炸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剖视图;
[0018]其中:1

茶包(101

茶包包体、102

第一过滤层、103

第二过滤层、104

第一板体(1041

倒水口)、105

第二板体(1051

让位口))、2

挂钩(2a

挂钩的根部、2b

挂钩的固定侧、2c

挂钩的撕拉侧、201

钩挂口)、3

易撕痕(301

第一段、302

第二段)、4

杯子(401

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请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其包括茶包1和至少两个挂钩2,挂钩2呈辐射状分布在茶包1的边缘,各挂钩2与茶包1连接的一端为挂钩的根部2a,各挂钩根部2a的一侧与茶包1连成一体,各挂钩根部2a的另一侧与茶包1通过易撕痕3连接,通过撕拉易撕痕3可增加各挂钩2的长度。
[0021]优选地,为了减少占地体积,便于运输及存放,自然状态下,所有挂钩2位于同一平面内。
[0022]具体地,各挂钩2与茶包1连成一体的一侧为挂钩的固定侧2b,各挂钩2与茶包1通过易撕痕3连接的一侧为挂钩的撕拉侧2c,挂钩的固定侧2b具有钩挂口201。优选地,易撕痕3包括连成一体的第一段301和第二段302,第一段301由挂钩根部2a朝向茶包1方向延伸,第二段302由挂钩的撕拉侧2c朝向固定侧2b方向延伸。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撕拉易撕痕3及便于将挂钩2挂在杯口401,所有的挂钩2的钩挂口201均朝向X方向开设,所有易撕痕3的第二段302均朝向X方向撕拉。
[0023]优选地,请参考图2至图4,为了使泡茶时长更稳定,所泡的茶茶味更稳定,茶包1包括茶包包体101、第一过滤层102、第二过滤层103和支撑板,第一过滤层102、第二过滤层103和支撑板固定成一体,第二过滤层103设于第一过滤层102的下端,第二过滤层103和第一过滤层102围成空腔,茶包包体101被限制于空腔内,支撑板形成于第一过滤层102边缘和第二过滤层103边缘,挂钩2呈辐射状分布在支撑板的边缘。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层102为滤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层102为滤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层102为滤布。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水达到一定的时间就能渗过第二过滤层103流入杯子4,第二过滤层103为滤纸;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水压达到后,为了使第二过滤层103能产生弹性变形,使第二过滤层103的孔隙变大以便泡好的茶水流出,水压不足时,第二过滤层103
的孔隙能恢复原状,避免浸泡不足的茶水大量流出,第二过滤层103为弹性织物。
[0026]请参考图2至图4,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层102和第二过滤层103分别被构造为向下凹陷的曲面状,且第一过滤层102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过滤层103的曲率半径。第一过滤层102的边缘和第二过滤层103的边缘固定。
[0027]请参考图2至图4,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过滤层102和第二过滤层103固定更牢靠,支撑板包括固定成一体的第一板体104和第二板体105,第二板体105设于第一板体104的下端,第一过滤层102的边缘和第二过滤层103的边缘被夹在第一板体104和第二板体105之间。易撕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茶包和至少两个挂钩,所述挂钩呈辐射状分布在所述茶包的边缘,各所述挂钩与所述茶包连接的一端为所述挂钩的根部,各所述挂钩根部的一侧与所述茶包连成一体、另一侧与所述茶包通过易撕痕连接,通过撕拉所述易撕痕可增加各所述挂钩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自然状态下,所述至少两个挂钩位于同一平面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挂钩与所述茶包连成一体的一侧为所述挂钩的固定侧,各所述挂钩与所述茶包通过易撕痕连接的一侧为所述挂钩的撕拉侧,所述挂钩的固定侧具有钩挂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痕包括连成一体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由所述挂钩根部朝向所述茶包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段由所述挂钩的撕拉侧朝向固定侧方向延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悬挂式茶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包包括茶包包体、及固定成一体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臻炜何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浪尖品牌咨询与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