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的盛液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58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的盛液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呈槽状结构的柔性膜,所述柔性膜的前侧、后侧和下侧均内嵌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柔性膜的左侧和右侧均内嵌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板,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互不相连,相邻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互不相连。呈槽状结构的柔性膜用于承放液体,通过在柔性膜内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一方面对盛液容器的强度进行了加强,其次,该盛液容器能够进行折叠,以便携带或运输。带或运输。带或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的盛液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液体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的盛液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外出旅行期间在宾馆住宿,进行洗衣服等日常活动时,出于卫生问题的考虑,希望使用自带的盆状盛液容器。但盛液容器的体积较大,不便携带或运输。可见现有技术中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的盛液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呈槽状结构的柔性膜,所述柔性膜的前侧、后侧和下侧均内嵌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柔性膜的左侧和右侧均内嵌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板,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互不相连,相邻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互不相连。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呈槽状结构的柔性膜用于承放液体,通过在柔性膜内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一方面对盛液容器的强度进行了加强,其次,该盛液容器能够进行折叠,以便携带或运输。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柔性膜包括里膜和外膜,所述里膜位于所述外膜的内侧,所述里膜和所述外膜粘接,各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被包覆在里膜和外膜之间。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里膜为橡胶里膜。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外膜为橡胶外膜。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中部形成有贯通的减重孔。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减重孔内还形成有加强筋。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均与所述减重孔的内壁相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一加强板为塑料板。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塑料板为聚碳酸酯塑料板。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塑料板为ABS塑料板。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横切面图。
[0019]附图中:11

外膜;12

里膜;2

第一加强板;3

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不定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全文中出现的和/或,表示三个并列方案,例如,A和/或B表示A满足的方案、B满足的方案或者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0023]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有含有多个并列特征的短句,其中的定语所限定的是最接近的一个特征,例如:设置在A上的B、C、与D连接的E,所表示的是B设置在A上,E与D连接,对C并不构成限定;但对于表示特征之间关系的定语,如“间隔设置”、“环形排布”等,不属于此类。定语前带有“均”字的,则表示是对该短句中所有特征的限定,如均设置在A上的B、C、D,则表示B、C和D均设置在A上。省略了主语的语句,所省略的主语为前一语句的主语,即A上设有B,包括C,表示A上设有B,A包括C。
[0024]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出说明。
[002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便携的盛液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呈槽状结构的柔性膜,所述柔性膜的前侧、后侧和下侧均内嵌设有第一加强板2,所述柔性膜的左侧和右侧均内嵌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板3,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一加强板2互不相连,相邻的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互不相连。
[0027]呈槽状结构的柔性膜用于承放液体,通过在柔性膜内设置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一方面对盛液容器的强度进行了加强,其次,该盛液容器能够进行折叠,以便携带或运输。
[0028]第一加强板2之间互不相连以及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互不相连,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之间均通过柔性膜连接封闭形成槽状结构的液体盛放的空间。进行折叠时,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加强板3的柔性膜部分向内推动,即带动第二加强板3从转向与第一加强板2互相平行,减少空间占用。
[0029]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膜包括里膜12和外膜11,所述里膜12位于所述外膜11的内侧,
所述里膜12和所述外膜11粘接,各个所述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被包覆在里膜12和外膜11之间。柔性膜采用里膜12和外膜11的结构便于包覆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
[0030]进一步的,所述里膜12为橡胶里膜12。所述外膜11为橡胶外膜11。
[0031]里膜12和外膜11采用橡胶里膜12具有延展性良好、耐磨性好的优点,有利于提高盛液容器的耐用性。
[00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2的中部形成有贯通的减重孔。第一加强板2的中部形成减重孔,降低第一加强板2的重量,减轻整个盛液容器的重量,更便于运输。
[0033]进一步的,所述减重孔内还形成有加强筋。减重孔内形成加强筋有利于提高第一加强板2的强度,同时保持较轻的质量。
[0034]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均与所述减重孔的内壁相接。由此,进一步强化加强筋的加强作用。
[003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2为塑料板。第一加强板2采用塑料板具有质量较轻、便于携带的优点。塑料板在本实施例为用聚碳酸酯板或ABS板,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塑料板材。采用聚碳酸酯板结构强度较高,受压时不易碎裂不易划破柔性膜。采用ABS板则具有缓冲性较好的优点。
[0036]以上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的盛液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呈槽状结构的柔性膜,所述柔性膜的前侧、后侧和下侧均内嵌设有第一加强板(2),所述柔性膜的左侧和右侧均内嵌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板(3),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一加强板(2)互不相连,相邻的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互不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盛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膜包括里膜(12)和外膜(11),所述里膜(12)位于所述外膜(11)的内侧,所述里膜(12)和所述外膜(11)粘接,各个所述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3)被包覆在里膜(12)和外膜(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盛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里膜(12)为橡胶里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