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品位的高中低压联合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456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6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品位的高中低压联合供热系统,包括: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低压供热系统、一次网循环水系统、热网供水系统、汽汽换热器系统、汽水换热器系统、吸收式热泵系统、尖峰加热器系统和热网换热器系统。通过中压抽汽与高压抽汽的换热、低压系统与中压抽汽的换热,既实现了中压供热的减温减压,又提高了高压蒸汽温度与低压供热循环水温度,在同时保证高中低压供热需求以及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了基于能量品位的能级合理匹配与能量的充分利用。量的充分利用。量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能量品位的高中低压联合供热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供热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能量品位的高中低压联合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生产的需要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对供热的需求逐渐增加。根据热用户对供热参数的不同需求,可分为高压供热、中压供热和低压供热。高压供热:4.0MPa等级,400℃以上,一般从电厂过热器出口抽汽;中压供热:1.0~2.5MPa,300~400℃,一般从电厂一抽、冷再或热再段抽汽;低压供热:0.3~0.6MPa,350℃以下,一般从电厂中低压连通管抽汽。
[0003]由于纯凝机组的通流设计制造已经成型,蒸汽做功的膨胀路线也已经确定,故各抽汽点抽汽压力和温度参数具有很强相关性;而热用户的供热需求温度与压力随生产工艺、应用场景的不同,压力与温度之间相关性较弱。因此,在机组的供热改造中就存在抽汽点压力和温度不能同时满足热用户对蒸汽温度与压力需求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通常采用压力或温度等级更高的抽汽点抽汽,再将抽汽减温减压以满足热用户对蒸汽品质的需求,而这就造成了抽汽的能量品位高于需求的能量品位,这种能量品位的不对口导致了高品位能量的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品位的高中低压联合供热系统,该系统可以保证高中低压供热需求以及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了基于能量品位的能级合理匹配与能量的充分利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品位的高中低压联合供热系统,包括: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低压供热系统、一次网循环水系统、热网供水系统、汽汽换热器系统、汽水换热器系统、吸收式热泵系统、尖峰加热器系统和热网换热器系统。
[0007]其中,所述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包括:高压供热汽汽换热管路(GL1)、中压供热管路(GL2)、中压供热抽汽调节阀(T1)、中压供热汽汽换热器进口截止阀(1)、中压供热汽汽换热器出口截止阀(2)、中压供热旁路管路(GL3)、中压供热旁路调节阀(T2)、中压供热旁路截止阀(3)和中压供热联箱;
[0008]低压供热系统包括:低压供热管路(GL4)、低压供热抽汽调节阀(T3)、低压供热三通调节阀(T4)、低压供热尖峰加热器支路(GL5)、低压供热尖峰加热器支路增压泵(B1)、低压供热吸收式热泵支路(GL6)、低压供热吸收式热泵支路增压泵(B2)、冷却水余热回收管路(GL7)、冷却水抽水调节阀(T5)和冷却水余热回收管路增压泵(B7);
[0009]一次网循环水系统包括: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一次网主循环管路增压泵(B3)、一次网补水管路(GL9)、一次网补水管路调节阀(T6)、一次网补水管路增压泵(B4)、一
次网回水管路(GL10)、一次网回水管路调节阀(T7)、一次网回水管路增压泵(B5)和储液罐;
[0010]所述热网供水系统包括:热网供水管路(GL11)、热网供水管路增压泵(B6)、热网供水管路截止阀(4)、热网供水旁路管路(GL12)和热网供水旁路管路截止阀(5);
[0011]所述汽汽换热器系统包括:将所述高压供热管路(GL1)来的一抽蒸汽与所述中压供热管路(GL2)来的热再抽汽进行间壁式换热的汽汽换热器;
[0012]所述汽水换热器系统包括:将所述中压供热旁路管路(GL3)来的热再抽汽与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来的一次网循环水进行间壁式换热的汽水换热器;
[0013]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以所述冷却水余热回收管路(GL7)来的热冷却水作为高温热源,以所述低压供热吸收式热泵支路(GL6)来的中压排汽作为循环驱动力,和以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来的一次网循环水作为低温热源的吸收式热泵;
[0014]所述尖峰加热器系统包括:通过间壁式换热实现所述低压供热尖峰加热器支路(GL5)来的中压排汽对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来的一次网循环水的加热的尖峰加热器;
[0015]所述热网换热器系统包括:将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来的一次网循环水与所述热网供水管路(GL11)来的热网循环水进行间壁式换热的热网换热器;
[0016]所述高压供热管路(GL1)一端与一抽管道连通,另一端经所述汽汽换热器吸收热再蒸汽热量后用于高压供热;
[0017]所述中压供热管路(GL2)一端与热再蒸汽管道连通,中间设有所述中压供热抽汽调节阀(T1),另一端经所述汽汽换热器与所述中压供热联箱连通,所述中压供热抽汽调节阀(T1)与所述汽汽换热器之间设置所述中压供热汽汽换热器进口截止阀(1),所述汽汽换热器与所述中压供热联箱之间设置所述中压供热汽汽换热器出口截止阀(2);
[0018]所述中压供热旁路管路(GL3)一端与所述中压供热抽汽调节阀(T1)之前的所述中压供热管路(GL2)连通,另一端经所述汽水换热器与所述中压供热联箱连通,所述汽水换热器入口的所述中压供热旁路管路(GL3)上设置所述中压供热旁路调节阀(T2),所述汽水换热器和所述中压供热联箱之间设置所述中压供热旁路截止阀(3);
[0019]所述低压供热管路(GL4)的一端与中压缸排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供热三通调节阀(T4)相连,中间设有所述低压供热抽汽调节阀(T3);所述低压供热三通调节阀(T4)将所述低压供热管路(GL4)的蒸汽分为所述低压供热尖峰加热器支路(GL5)与所述低压供热吸收式热泵支路(GL6)两路,所述低压供热尖峰加热器支路(GL5)经所述尖峰加热器、所述低压供热尖峰加热器支路增压泵(B1)后通向回热供热系统,所述低压供热吸收式热泵支路(GL6)经所述吸收式热泵、所述低压供热吸收式热泵支路增压泵(B2)后通向所述回热供热系统;
[0020]所述冷却水余热回收管路(GL7)一端的供水来自冷却塔出口的热冷却水,另一端经所述吸收式热泵与冷却塔入口相连,中间设有所述冷却水抽水调节阀(T5)和所述冷却水余热回收管路增压泵(B7);
[0021]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为一循环管路,依次通过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增压泵(B3)、所述吸收式热泵、所述尖峰加热器、所述汽水换热器和所述热网换热器完成循环;
[0022]所述一次网补水管路(GL9)一端连接所述储液罐,另一端与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
路(GL8)连通,中间依次设有所述一次网补水管路增压泵(B4)和所述一次网补水管路调节阀(T6);
[0023]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路(GL10)一端与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连通,另一端通向所述储液罐,中间依次设有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路增压泵(B5)和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路调节阀(T7);
[0024]所述热网供水管路(GL11)一端与热网回水连通,另一端通向热网供水,中间依次经过所述热网供水管路截止阀(4)、所述热网供水管路增压泵(B6)和所述热网换热器;
[0025]所述热网供水旁路管路(GL12)一端与所述热网供水管路截止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能量品位的高中低压联合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低压供热系统、一次网循环水系统、热网供水系统、汽汽换热器系统、汽水换热器系统、吸收式热泵系统、尖峰加热器系统和热网换热器系统;所述高中压联合供热系统包括:高压供热汽汽换热管路(GL1)、中压供热管路(GL2)、中压供热抽汽调节阀(T1)、中压供热汽汽换热器进口截止阀(1)、中压供热汽汽换热器出口截止阀(2)、中压供热旁路管路(GL3)、中压供热旁路调节阀(T2)、中压供热旁路截止阀(3)和中压供热联箱;低压供热系统包括:低压供热管路(GL4)、低压供热抽汽调节阀(T3)、低压供热三通调节阀(T4)、低压供热尖峰加热器支路(GL5)、低压供热尖峰加热器支路增压泵(B1)、低压供热吸收式热泵支路(GL6)、低压供热吸收式热泵支路增压泵(B2)、冷却水余热回收管路(GL7)、冷却水抽水调节阀(T5)和冷却水余热回收管路增压泵(B7);一次网循环水系统包括: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一次网主循环管路增压泵(B3)、一次网补水管路(GL9)、一次网补水管路调节阀(T6)、一次网补水管路增压泵(B4)、一次网回水管路(GL10)、一次网回水管路调节阀(T7)、一次网回水管路增压泵(B5)和储液罐;所述热网供水系统包括:热网供水管路(GL11)、热网供水管路增压泵(B6)、热网供水管路截止阀(4)、热网供水旁路管路(GL12)和热网供水旁路管路截止阀(5);所述汽汽换热器系统包括:将所述高压供热汽汽换热管路(GL1)来的一抽蒸汽与所述中压供热管路(GL2)来的热再抽汽进行间壁式换热的汽汽换热器;所述汽水换热器系统包括:将所述中压供热旁路管路(GL3)来的热再抽汽与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来的一次网循环水进行间壁式换热的汽水换热器;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以所述冷却水余热回收管路(GL7)来的热冷却水作为高温热源,以所述低压供热吸收式热泵支路(GL6)来的中压排汽作为循环驱动力,和以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来的一次网循环水作为低温热源的吸收式热泵;所述尖峰加热器系统包括:通过间壁式换热实现所述低压供热尖峰加热器支路(GL5)来的中压排汽对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来的一次网循环水的加热的尖峰加热器;所述热网换热器系统包括:将所述一次网主循环管路(GL8)来的一次网循环水与所述热网供水管路(GL11)来的热网循环水进行间壁式换热的热网换热器;所述高压供热汽汽换热管路(GL1)一端与一抽管道连通,另一端经所述汽汽换热器吸收热再蒸汽热量后用于高压供热;所述中压供热管路(GL2)一端与热再蒸汽管道连通,中间设有所述中压供热抽汽调节阀(T1),另一端经所述汽汽换热器与所述中压供热联箱连通,所述中压供热抽汽调节阀(T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业李志龙王文飚王天浩王文焕翟黎明李志炜王炯铭许琦谭锐殷戈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