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步摆动式变倾角驱动能量可调四连续带翼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动翼飞行器和飞行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一种同步摆动式变倾角驱动能量可调四连续带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飞行器飞行方式有固定翼、旋翼和扑翼三种飞行类型,其中扑翼飞行是自然界飞行生物采用的飞行方式,主要利用双翅的上下扑动同时产生升力和推力,其主要特点是将举升、悬停和推进功能基于一体,同时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更适合于执行绕过障碍物等的飞行。对于小尺寸和低速飞行状态的飞行器,属于低雷诺数下飞行,扑翼产生的非定常升力比固定翼的定常升力大得多;从推力方面来看,扑翼推进效率比螺旋桨推进效率高。
[0003]目前扑翼飞行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大自然中飞行生物的飞行姿态设计各种扑翼机构。扑翼驱动机构划可以分为多自由度扑翼驱动机构与单自由度扑翼驱动机构,前者能实现复杂的运动形式,但机构相对庞大复杂,后者驱动机构只需要实现拍打运动,通过固定机翼的后缘形成一个随机翼拍打而变化的迎角来实现扭转运动。
[0004]但这些扑翼机构的共同问题是总体气动效率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同步摆动式变倾角驱动能量可调四连续带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翼、摆动轴(3)、连接件(4)、第一减速器(5)、步进电机(6)、传动机构、第二减速器(11)、电动机(12)、机身框架(15)、第三减速器(16)以及驱动电机(17),所述机身框架(15)四周对称的安装固定有四个水平方向的所述摆动轴(3),四个所述连接件(4)分别连接在四个所述摆动轴(3)上且相对转动,四个所述带翼分别连接在四个所述连接件(4)上且可相对转动,所述带翼包括带翼框架(1),以及套装在带翼框架(1)上的连续的软质带(2),所述带翼框架(1)内设置有第三减速器(16)以及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通过所述第三减速器(16)减速后带动所述软质带(2)围绕所述带翼框架(1)运动,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连接件(4)上的四个所述步进电机(6)分别通过设置在四个所述连接件(4)上的四个第一减速器(5)减速后分别带动四个所述带翼转动,所述传动机构连接在四个所述连接件(4)上,设置在所述机身框架(15)上的所述电动机(12)通过设置在所述机身框架(15)上的所述第二减速器(11)减速后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使四个连接件(4)同步上下摆动;所述带翼框架(1)上设置有框架支撑杆(103)、框架上连接杆(104)、框架上横梁(105)、框架纵梁(106)、带翼转轴(107)、框架下横梁(108)、电机安装孔(109)和框架下连接杆(110),所述软质带(2)包括相对设置的软质带迎风面(201)、软质带背风面(203)以及软质带通孔(202),所述连接件(4)设置有摆动轴孔(402)和带翼转轴孔(403),所述摆动轴孔(402)的轴线与所述带翼转轴孔(403)的轴线垂直,所述摆动轴(3)插装在所述摆动轴孔(402)内且可转动,所述带翼转轴(107)插装在所述带翼转轴孔(403)内且可转动;所述带翼大带轮(18)插装在所述框架上横梁(105)的端点位置,所述带翼大带轮(18)插装在所述框架下横梁(108)的端点位置,所述驱动电机(17)设置在所述电机安装孔(109),所述张紧轮(20)插装在所述框架上连接杆(104)和所述框架下连接杆(110)的中间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摆动式变倾角驱动能量可调四连续带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杆(7)、推杆(8)、凸轮(9)、传动轴(10),所述连接件(4)上设置有方形轴(401),所述方形轴(401)的方向与所述摆动轴孔(402)的轴线垂直,所述连杆(7)上设置有连杆方形孔(701)和连杆圆孔(702),所述推杆(8)上有第一推杆孔(801)和第二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蔡伟义,陈旭初,顾诚,华洪良,廖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