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伟专利>正文

坐便器和马桶上的抽气除臭座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3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坐便器和马桶上的抽气除臭座圈属于人类生活需要中的卫生设备,由坐便器、座圈、抽气机和抽气管组成,其主要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气体正、负压原理,在座圈后部设有一个离心式抽气机。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抽气迅速、除臭率可达100%。适合于家庭以及公共场所的卫生间中使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坐便器和马桶上的抽气除臭座圈属于人类生活需要中的卫生设备。现有的卫生间一般不设除臭装置。较先进的卫生间有利用电子嗅觉排气装置除臭的,其缺点是成本高,且需等到臭气弥漫时排气除臭装置才进行除臭,不能解决排便者对自身所排臭气的烦恼。本专利技术人曾于1991年4月3日提出过《坐便器和马桶上的抽气除臭装置》的专利申请,申请号为91205392.5,该装置虽然克服了上述排气除臭装置的不足,但结构仍较复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坐便器和马桶上的抽气除臭座圈。本技术的实现方式如下在座圈后部设有一个离心式抽气机,抽气机是由外壳和一个轴上装有多叶前向扇叶的微电机组成,抽气机外壳的下半部分壳体与座圈为一体结构,制于座圈后部。抽气机的吸气口与椭圆座圈相连处,有一中空通道。在抽气机下半部分壳体的后部设有排气口,与抽气机排气口相接有一根排气管,在排气管中设有一个单向阀。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除臭效率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座圈结构示意图;图3为抽气机结构图;图4为图2中A-A剖示图。参照附图,本技术由坐便器〔2〕、座圈〔1〕、抽气机〔3〕和排气管〔4〕组成。在座圈〔1〕上,沿椭圆座圈设有一道筋〔7〕,以防止马桶内的臭气外溢。微电机〔10〕被密封于抽气机〔3〕的上半部分壳体〔9〕内,内衬有固定和防震用橡胶圈,在抽气机〔3〕的上半部分壳体〔9〕底部中心有一圆孔,微电机〔10〕的轴由此孔穿出,轴上装有前向多叶扇叶〔11〕。抽气机〔3〕的上半部分〔9〕与下半部分壳体〔6〕用螺钉或内、外子扣形式连接。排气管〔4〕采用波纹管,该波纹管可与卫生间排气口连接将气体出户外,也可与密封式下水管道连接,将气体排入下水管道中。本技术是利用气体正、负压原理进行抽气除臭的,当人体坐便器座圈上后,由于人体的密封作用,使坐便器内形成了一个近似密封的空间,这时离心式抽气机通过设在座圈后部的吸气口〔12〕不断地抽气,将其通过排气口〔8〕,经排气管排出户外或排入下水管道,同时,装在排气管中的单向阀〔5〕又可防止在抽气机不工作时的气体逆向流入,从而保证了卫生间内的空气清洁,除臭率可达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坐便器和马桶上的抽气除臭座圈,由坐便器、座圈、抽气机和排气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抽气机是由外壳和一个轴上装有多叶前向扇叶的微电机组成,抽气机外壳的下半部分壳体与座圈为一体结构,制于座圈后部,抽气机的吸气口与座圈相连处,有一中空通道,在抽气机下半部分壳体的后部设有排气口,排气管连接于排气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本实用新型坐便器和马桶上的抽气除臭座圈,由坐便器、座圈、抽气机和排气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抽气机是由外壳和一个轴上装有多叶前向扇叶的微电机组成,抽气机外壳的下半部分壳体与座圈为一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