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及其内固定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432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连接棒为适应颈胸段脊柱解剖学弧度的双平面弯曲状,长尾螺钉通过椎弓根固定在颈胸段脊柱椎体内,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连通长尾螺钉空腔和外界的孔道,空腔内用于注入骨水泥,骨水泥经孔道流出弥散至骨质疏松性或肿瘤破坏性椎体松质骨内并固化,实现螺钉与病变椎体的牢固固定,长尾螺钉的长尾端开口且能够在冠状面上呈外倾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及其内固定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是涉及一种颈胸段脊柱的后路钉棒系统及其内固定术,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或肿瘤破坏性颈胸段脊柱。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脊柱颈胸段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包括颈胸段脊柱畸形、颈胸段脊柱骨折、颈胸段脊柱结核和颈胸段脊柱肿瘤等。病变椎体本身或脊柱手术往往会造成脊柱局部的严重力学不稳定,因而需要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的脊柱内固定装置主要为脊柱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术中首先将螺钉本体置入不同椎体内,然后将连接棒置入同侧螺钉的U形尾部,最后通过钉帽拧紧将连接棒与同侧螺钉连为一体,从而稳定脊柱。
[0003]由于颈胸段脊柱具有非常特殊的解剖形态,即使术中使用了长尾螺钉,连接棒的结构形状也必需符合人体颈胸段脊柱的解剖学弧度,才能实现连接棒与螺钉的连接,从而达到固定脊柱的目的。然而,目前临床上颈胸段脊柱钉棒的内固定系统存在两大缺陷。首先是内固定系统的连接棒均为直棒。手术过程中,只能由手术医生现场对直连接棒进行弯折,以使连接棒最终满足颈胸段脊柱的特殊解剖学形态要求,而反复的弯折和试装一方面显著延长了手术和全麻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另一方面,不准确的连接棒折弯容易导致螺钉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切割移位、内固定松动,甚至造成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其次,现有的螺钉结构功能单一,适用范围小,不适合骨质疏松性或肿瘤骨质破坏性椎体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及其内固定术,产品设计优化,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可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和操作安全性,同时扩大了钉棒系统的适用范围,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或肿瘤破坏性颈胸段脊柱,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现有产品缺陷和手术技术繁琐、操作安全性差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包括连接棒、若干个长尾螺钉和若干个钉帽,所述连接棒为双平面弯曲状,且弯折形状适应颈胸段脊柱的解剖学弧度,所述长尾螺钉通过椎弓根固定在颈胸段脊柱椎体内,所述长尾螺钉内部中空且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道,所述孔道能够连通所述长尾螺钉内部空腔和外界,且所述长尾螺钉的空腔内用于注入骨水泥,骨水泥经所述孔道流出并弥散至骨质疏松性或肿瘤骨质破坏性椎体松质骨内,骨水泥固化后,实现所述长尾螺钉与病变椎体的牢固固定;所述长尾螺钉的长尾端开口,且所述长尾螺钉的长尾端能够在冠状面上呈外倾30
°
的整体转动,所述连接棒经各所述长尾螺钉上的所述长尾端开口放入至所述长尾螺钉长尾端,一个所述长尾螺钉对应一个所述钉帽,且所述连接棒置入所述长尾螺钉长尾端后,所述钉帽通过外壁螺纹连接于所述长尾螺钉的长尾端内部,拧入所述钉帽将连接棒压紧,实现颈胸段脊柱所述长尾螺钉的纵向
连接和固定。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棒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平滑过渡,且安装后,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颈椎部分,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颈胸段脊柱的上胸椎部分。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为弯曲状,且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部,均与患者颈胸段脊柱的矢状面解剖学弧度和冠状面解剖学弧度相一致。
[0009]优选地,所述长尾螺钉包括本体和长尾端,所述长尾端包括尾翼连接部和两个尾翼。
[0010]优选地,所述本体用于固定在颈胸段脊柱椎体内,所述本体内部中空,所述孔道设于所述本体的下部侧壁上,所述孔道能够连通所述本体内部空腔和外界,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
[0011]优选地,两个所述尾翼沿所述本体的轴线对称固定,且各所述尾翼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本体上用于远离患者椎体的一端并彼此相连,相连为一体的所述尾翼能够在所述本体上远离椎体的一端实现外倾30
°
的转动,所述尾翼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平行延伸,且两个所述尾翼之间的间隙与所述长尾端开口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长尾端开口内设有螺纹,且所述钉帽的外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钉帽螺纹连接于所述长尾端开口内,并能够将所述连接棒压紧于所述本体。
[0013]优选地,所述尾翼在邻近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力学薄弱部,所述尾翼能够在所述力学薄弱部掰断,且掰断后与所述本体相连的部分为剩余段,所述剩余段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棒的直径与所述钉帽高度之和。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固定术,使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定位,以病变椎体为中心,确定手术切口部位及长度,沿棘突连线做人体后正中纵行切口;
[0016]S2:显露,切开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沿两侧棘突分离骨膜及椎旁肌,显露需置长尾螺钉的椎板、上下关节突及部分横突;
[0017]S3:置入长尾螺钉,沿颈椎、胸椎后方椎弓根进针点置入长尾螺钉,并实时观察长尾螺钉的置入位置;再将骨水泥经长尾螺钉的长尾端开口缓慢注入长尾螺钉的内部,推进骨水泥,并使骨水泥经长尾螺钉的下部孔道弥散至骨质疏松性或肿瘤骨质破坏性椎体骨质内;
[0018]S4:装棒及固定,使用适合颈胸段脊柱解剖学弧度的连接棒依次穿过同侧长尾螺钉上的长尾端开口,拧紧钉帽并通过钉帽和长尾螺钉将连接棒固定,实现钉棒系统与病变椎体间的牢固固定。
[0019]优选地,S1步骤中,利用G型臂透视下辅助定位;S3步骤中,颈椎进钉点为椎体后方两侧侧块中点的外上象限,胸椎进钉点为横突上棘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外下缘的交点,在置入长尾螺钉前,利用开口尖锥开口及开路器开路,探针探查钉道,在置入长尾螺钉的过程中,利用G型臂透视观察长尾螺钉本体的位置;S4步骤中,在钉帽安装到位且牢固固定后,于
长尾端与钉帽连接部位上端的尾翼力学薄弱部,分别掰掉长尾螺钉的两个尾翼。
[002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或肿瘤骨质破坏性颈胸段脊柱。首先,连接棒为双平面弯曲状,且弯折形状适应颈胸段脊柱的解剖学弧度,从而无需手术过程中对传统直棒的现场弯折,大大减少了手术和全麻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避免了连接棒不准确折弯和装棒困难所造成的螺钉移位、内固定松动、脊髓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其次,长尾螺钉内部中空且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道,孔道能够连通长尾螺钉内部空腔和外界,且空腔内用于注入骨水泥,骨水泥经孔道流出并弥散至骨质疏松性或肿瘤骨质破坏性椎体松质骨内,骨水泥固化后,实现长尾螺钉与病变椎体的牢固固定,从而提高长尾螺钉和椎体之间的结合力,扩大了钉棒系统的适用范围;且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或肿瘤骨质破坏性患者的治疗。再次,长尾螺钉的长尾端能够在冠状面上呈外展30度整体转动,以方便连接棒的安装,防止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棒、若干个长尾螺钉和若干个钉帽,所述连接棒为双平面弯曲状,且弯折形状适应颈胸段脊柱的解剖学弧度,所述长尾螺钉通过椎弓根固定在颈胸段脊柱椎体内,所述长尾螺钉内部中空且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道,所述孔道能够连通所述长尾螺钉内部空腔和外界,且所述长尾螺钉的空腔内用于注入骨水泥,骨水泥经所述孔道流出并弥散至骨质疏松性或肿瘤骨质破坏性椎体松质骨内,骨水泥固化后,实现所述长尾螺钉与病变椎体的牢固固定;所述长尾螺钉的长尾端开口,且所述长尾螺钉的长尾端能够在冠状面上呈外倾30
°
的整体转动,所述连接棒经各所述长尾螺钉上的所述长尾端开口放入至所述长尾螺钉长尾端,一个所述长尾螺钉对应一个所述钉帽,且所述连接棒置入所述长尾螺钉长尾端后,所述钉帽通过外壁螺纹连接于所述长尾螺钉的长尾端内部,拧入所述钉帽将连接棒压紧,实现颈胸段脊柱所述长尾螺钉的纵向连接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棒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平滑过渡,且安装后,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颈椎部分,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颈胸段脊柱的上胸椎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为弯曲状,且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部,均与患者颈胸段脊柱的矢状面解剖学弧度和冠状面解剖学弧度相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尾螺钉包括本体和长尾端,所述长尾端包括尾翼连接部和两个尾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用于固定在颈胸段脊柱椎体内,所述本体内部中空,所述孔道设于所述本体的下部侧壁上,所述孔道能够连通所述本体内部空腔和外界,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颈胸段脊柱的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尾翼沿所述本体的轴线对称固定,且各所述尾翼的一端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升秦海峰雷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