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416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包括第一平衡腔、第二平衡腔、混合腔、透析器、第一液体瓶、第二液体瓶、热交换腔和加热腔,所述第一平衡腔通过导管与透析器、混合腔、热交换腔和第二平衡腔连接,所述第二平衡腔通过导管与透析器、混合腔、热交换腔和第一平衡腔连接,所述混合腔通过导管与第一液体瓶、第二液体瓶和加热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完整且能够精确控制各个部件的液体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在供液系统领域。可广泛应用在供液系统领域。可广泛应用在供液系统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液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针对于常用的血液净化设备的等渗液体的制备和供液存在如下缺点:价格昂贵;设备中的A液泵、B液泵、反渗水液泵必须由电脑系统按固定的比例控制转速,才能达到精确配液。稍有微小偏差或不同步,便会致制备的液体浓度发生很大的偏移。这种设计造成血液净化设备的透析液浓度只能采取固定的流速,无法做到线性可调。废液的生成需要频繁的更换储存瓶,且这一过程必须人工操作,操作烦琐及易操作失误;结构复杂、易出故障、维修困难,难以保障机器性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结构完整且能够精确控制各个部件的液体交换。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平衡腔、第二平衡腔、混合腔、透析器、第一液体瓶、第二液体瓶、热交换腔和加热腔,所述第一平衡腔通过导管与透析器、混合腔、热交换腔和第二平衡腔连接,所述第二平衡腔通过导管与透析器、混合腔、热交换腔和第一平衡腔连接,所述混合腔通过导管与第一液体瓶、第二液体瓶和加热腔连接。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平衡腔和第二平衡腔上分别设有薄膜片。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平衡腔设置有第一废液腔体和第一主液腔体,所述第一主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废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平衡腔设置有第二废液腔体和第二主液腔体,所述第二主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废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输出口连接。
[0007]进一步,混合腔与第一液体瓶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一驱动泵,混合腔与第二液体瓶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二驱动泵,透析器输出口与第一废液腔体和第二废液腔体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三驱动泵,混合腔与加热腔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四驱动泵,所述混合腔与第一主液腔体和第二主液腔体的连接导管上设有交换泵。
[0008]进一步,所述混合腔与加热腔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一控制电磁,所述第一主液腔体与透析器输入口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二控制电磁,所述第一主液腔体与混合腔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三控制电磁,所述第二主液腔体与混合腔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四控制电磁,所述第二主液腔体与混合腔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五控制电磁,所述第一废液腔体与透析器输出口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六控制电磁,所述第一废液腔体与热交换腔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七控制电磁,所述第二废液腔体与透析器输出口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八控制电磁,所述第二废液腔体与热交换腔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九控制电磁。
[0009]进一步,所述混合腔上设有微调泵、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报警电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报警电路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和蜂鸣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蜂鸣器的输入端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加热腔上设有加热棒、温度控制电路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分别与温度控制电路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温度控制电路采用第二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加热棒的输入端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双腔平衡供实现对液体供给的稳定控制,在各个部件上设置电磁控制和驱动泵实现液体交换的精确控制,通过温度控制电路和报警电路实现液体制备时的环境监控,从而构建出功能完善且结构完整的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报警电路图的部分电路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温度控制电路的部分电路图;
[0017]附图标记:1、第一平衡腔;2、第二平衡腔;3、混合腔;4、透析器;5、第一液体瓶; 6、第二液体瓶;7、热交换腔;8、加热腔;9、薄膜片;P1、第一驱动泵;P2、第二驱动泵; P3、第三驱动泵;P4、第四驱动泵;N、交换泵;N1、第一控制电磁;N2、第二控制电磁; N3、第三控制电磁;N4、第四控制电磁;N5、第五控制电磁;N6、第六控制电磁;N7、第七控制电磁;N8、第八控制电磁;N9、第九控制电磁;10、微调泵;11、第一温度传感器; 12、报警电路;13、加热棒;14、温度控制电路;15、第二温度传感器;U1、第一电压比较器;U2、第二电压比较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包括第一平衡腔1、第二平衡腔2、混合腔3、透析器4、第一液体瓶5、第二液体瓶6、热交换腔7和加热腔8,所述第一平衡腔1通过导管与透析器4、混合腔3、热交换腔7和第二平衡腔2连接,所述第二平衡腔 2通过导管与透析器4、混合腔3、热交换腔7和第一平衡腔1连接,所述混合腔3通过导管与第一液体瓶5、第二液体瓶6和加热腔8连接。
[0019]具体地,第一平衡腔1和第二平衡腔2的外壳由坚硬材料制成,使得其腔体不由外界压力而改变。
[0020]进一步作为本系统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平衡腔1和第二平衡腔2上分别设有薄膜片 9。
[0021]具体地,薄膜片9可以由硅胶、聚四氟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通过薄膜片9 实现对第一平衡腔1和第二平衡腔2内的区域划分,得到主液腔体和废液腔体。
[0022]进一步作为本系统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平衡腔1设置有第一废液腔体和第一主液腔体,所述第一主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4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废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4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平衡腔2设置有第二废液腔体和第二主液腔体,所述第二主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4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废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4输出口连
接。
[0023]具体地,所述第一主液腔体和第二主液腔体通过导管与混合腔3连接。
[0024]进一步作为本系统的优选实施例,混合腔3与第一液体瓶5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一驱动泵P1,混合腔3与第二液体瓶6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二驱动泵P2,透析器4输出口与第一废液腔体和第二废液腔体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三驱动泵P3,混合腔3与加热腔8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四驱动泵P4,所述混合腔3与第一主液腔体和第二主液腔体的连接导管上设有交换泵 N。
[0025]具体地,第三驱动泵P3为纯水泵,用于将带温度的纯净水输入混合腔3。
[0026]进一步作为本系统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混合腔3与加热腔8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一控制电磁N1,所述第一主液腔体与透析器4输入口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二控制电磁N2,所述第一主液腔体与混合腔3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三控制电磁N3,所述第二主液腔体与混合腔3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四控制电磁N4,所述第二主液腔体与混合腔3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五控制电磁N5,所述第一废液腔体与透析器4输出口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六控制电磁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衡腔、第二平衡腔、混合腔、透析器、第一液体瓶、第二液体瓶、热交换腔和加热腔,所述第一平衡腔通过导管与透析器、混合腔、热交换腔和第二平衡腔连接,所述第二平衡腔通过导管与透析器、混合腔、热交换腔和第一平衡腔连接,所述混合腔通过导管与第一液体瓶、第二液体瓶和加热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腔和第二平衡腔上分别设有薄膜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腔设置有第一废液腔体和第一主液腔体,所述第一主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废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平衡腔设置有第二废液腔体和第二主液腔体,所述第二主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废液腔体通过导管与透析器输出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合腔与第一液体瓶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一驱动泵,混合腔与第二液体瓶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二驱动泵,透析器输出口与第一废液腔体和第二废液腔体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三驱动泵,混合腔与加热腔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四驱动泵,所述混合腔与第一主液腔体和第二主液腔体的连接导管上设有交换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与加热腔的连接导管上设有第一控制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良红云琛云大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森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