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10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包括将微型钢管植入岩层、在结构底板上设计叠合板以使得微型钢管、承台和结构底板形成整体受力、在结构底板的非叠合板区域铺设疏水层以及增加结构柱的截面尺寸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采用安放微型钢管以及设计叠合板的方式加强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微型钢管植入岩层进而将部分载荷直接传递到良好稳定的岩层中,通过设计的叠合板使得微型钢管、承台与结构底板形成整体受力,并且通过增大结构柱截面尺寸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其承载能力。步增强其承载能力。步增强其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化建设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原有房屋的使用功能和使用面积已不能满足新的经营生产需要。而我国的城镇土地资源有限,用于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少,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资源,成为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约土地资源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0003]在地下室加层改造建设中,由于地下室功能扩展等原因造成已实施完成的结构柱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00在结构底板上钻孔、安放微型钢管以及注水泥浆,将微型钢管植入岩层;
[0006]S200在结构底板上依次进行凿毛、植筋和浇砼操作,在承台区域上形成叠合板,使钢管桩、承台和结构底板形成整体受力;
[0007]S300在结构底板的非叠合板区域铺设疏水层,在疏水层上设置隔离带后浇砼;
[0008]S400对结构柱的外表面进行凿毛,在结构柱的四周植筋后进行浇砼,增加结构柱的截面尺寸;
[0009]S500新建加层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S100步骤包括:
[0011]S101在结构底板上测量定位钢管桩位,成孔桩机就位至钢管桩位上;
[0012]S102在钢管桩位上安放钢套筒,用成孔桩机在岩层钻孔,钻孔过程中持续将废渣排出;
[0013]S103安放微型钢管及注浆管,通过注浆管注入水泥浆。
[0014]进一步的,所述S103步骤中,微型钢管以1.8m至2.2m长度为一节依次放入放桩孔中,相邻两节微型钢管焊接固定,相邻两节微型钢管均对焊三次,每次焊接时间为8至12分钟。
[0015]进一步的,所述S103步骤中,水泥浆分三次注入,并且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至0.7。
[0016]进一步的,所述S200步骤中,在结构底板上采用φ14的第一钢筋进行植筋,相邻两根第一钢筋的中间距为450

550mm,采用φ16的第二钢筋绑扎,相邻两根第二钢筋的中间距为190

210mm。
[0017]进一步的,所述S200步骤中,采用C40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190

210mm。
[0018]进一步的,所述S300步骤中,疏水层材料为厚碎石,并且疏水层的铺设厚度为90

110mm;采用彩条布作为隔离带,采用C40混凝土在隔离带上浇砼,浇砼厚度为90

110mm。
[0019]进一步的,所述S400步骤包括:
[0020]S401对结构柱的外表面进行凿毛操作,并凿出结构柱的箍筋;
[0021]S402在结构柱的外表面植筋,钢筋与结构柱的箍筋焊接固定,并且植筋的截面大小为500mm*900mm或600mm*600mm;
[0022]S403采用模板木方与钢管外箍固定在结构柱的外表面,在结构柱主筋顶板处开设若干个浇筑孔,灌浆料自若干个浇筑孔同时浇筑。
[0023]进一步的,所述S402步骤中,在结构柱的四周设置有纵筋,纵筋自浇筑孔朝上延伸出0.8m至1.2m。
[0024]进一步的,所述S103步骤中,相邻两节微型钢管之间通过内衬套管连接。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采用安放微型钢管以及设计叠合板的方式加强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将微型钢管植入岩层进而将部分载荷直接传递到良好稳定的岩层中,通过设计的叠合板使得微型钢管、承台与结构底板形成整体受力,并且通过增大结构柱截面尺寸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其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下室加层改造的工艺流程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型钢管施工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0]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00在结构底板上钻孔、安放微型钢管以及注水泥浆,将微型钢管植入岩层;本实施例中,因地下室加层而导致原有的结构柱的基础承载力不足,因为需要增加微型钢管,使得地下室加层的部分载荷能够通过微型钢管传递到良好稳定的岩层中,该S100步骤具体参照图2所示,其包括:
[0032]S101测量放线,在结构底板上测量定位钢管桩位,而后在结构底板上钻孔至露出地表岩层,再次测量并确定钻孔位置正确后,驱使成孔桩机就位至钢管桩位上;本实施例提供两种具体的在结构底板上钻孔的方案,其一是采用YGL

135B型钻机,携带特制φ280金刚石钻头进行钻孔,钻孔深度为550mm,局部达1000mm;其二是采用XY

200型钻机,钻杆端部带有金刚石钻头,钻头直径为250mm,钻杆由4.2m定制为1.5m长。
[0033]S102在钢管桩位上安放钢套筒,用成孔桩机在岩层钻孔,钻孔过程中持续将废渣排出,具体的,在安放钢套筒时还需要再次测量,复核钻孔位置是否正确;而使用成孔桩机
钻孔时要定期或定深度检查成孔的质量,避免钻孔塌陷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钻杆向下顺时针旋转钻孔时,钻头带出的泥浆对孔壁起到保护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孔壁坍塌;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孔壁成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还需要对孔壁进行补泥浆,防止孔壁坍塌而影响成孔质量以及施工进度,此时成孔桩机排出的泥浆需要集中堆放处理,以备补泥浆的需要,完成钻孔后再将渣土外运。
[0034]S103安放微型钢管及注浆管,通过注浆管注入水泥浆;具体的,采用成孔桩机在岩层钻出用于安放微型钢管的孔后,要先进行清孔操作,需要将孔内的泥浆等成渣清理干净,并且收集、测算和验收成渣厚度以及测定泥浆指标,确保钻孔质量能够达到安放微型钢管的标准,。
[0035]而S103步骤中,因地下室加层施工空间有限,成孔后微型钢管需要以1.8m至2.2m长度为一节依次放入放桩孔中,相邻两节微型钢管焊接固定,相邻两节微型钢管均对焊三次,每次焊接时间为8至12分钟,更进一步的,相邻两节微型钢管之间通过内衬套管连接;采用该方法进行安放微型钢管,并且采用钢筋插入预留孔内以稳定钢管,待先安放的微型钢管完全插入孔内,该先安放的微型钢管的上端通过内衬套管与下一节准备安放的微型钢管焊接固定,若干节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在结构底板上钻孔、安放微型钢管以及注水泥浆,将微型钢管植入岩层;S200在结构底板上依次进行凿毛、植筋和浇砼操作,在承台区域上形成叠合板,使钢管桩、承台和结构底板形成整体受力;S300在结构底板的非叠合板区域铺设疏水层,在疏水层上设置隔离带后浇砼;S400对结构柱的外表面进行凿毛,在结构柱的四周植筋后进行浇砼,增加结构柱的截面尺寸;S500新建加层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00步骤包括:S101在结构底板上测量定位钢管桩位,成孔桩机就位至钢管桩位上;S102在钢管桩位上安放钢套筒,用成孔桩机在岩层上钻孔,钻孔过程中持续将废渣排出;S103安放微型钢管及注浆管,通过注浆管注入水泥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03步骤中,微型钢管以1.8m至2.2m长度为一节依次放入放桩孔中,相邻两节微型钢管焊接固定,相邻两节微型钢管之间均对焊三次,每次焊接时间为8至12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03步骤中,水泥浆分三次注入,并且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至0.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加层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步骤中,在结构底板上采用φ14的第一钢筋进行植筋,相邻两根第一钢筋的中间距为4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伟王媛苏东颖彭其祥钟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